工科类学生与艺术大学生英语课堂表现差异分析
2013-08-15赵启彤
赵启彤 杨 帆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 北京 100048)
0 引言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由专科性大学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大多数院校归属于必修课范围,这就导致了可能会出现同一位英语教师承担分属于不同学科班级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高等院校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一个分级班级通常由来自各个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虽然其英语水平相差不大,但其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都不尽相同。正如建构主义理论所阐述,不能对学习者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接受学习的,不仅是水平不同,更为关键的是类型和角度不同,故应以各自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杨维东,2011)本文将对工科类和艺术类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表现的差异进行对比,并对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问题,设计出具有学科倾向性的英语教学。
1 工科大学生与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表现的差异
工科类大学生在高考中体现出的英语水平与艺术类学生相比是有优势的,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工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明显低于艺术类本科生。在课堂学习的严谨度方面,工科类学生则明显优于艺术类学生。工科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显得尤为沉默。经常会出现面对英语教师针对英语课文提出的引导性问题表现“麻木”,不做出任何反应,甚至会达到全班同学集体沉默的状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在语法、词汇层面上均符合工科学生水平的难度较低问题,学生积极性同样不高,甚至不知如何回答。这种情况使得课程的进展十分困难。一方面学生不能有效的对课文的语言环境产生应有的兴趣,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感到棘手的同时也会影响其教学的热情。为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及对课程的建议,笔者分别在北京某高校2012级一个工科类班级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一个艺术类班级(工业设计专业)中进行学生不记名课堂反馈,要求学生从自身问题、对大学课堂的需求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进行评估。其结果显示大多数工科类学生自我定位 “较为害羞”、“比较内向”,其实 “内心实际非常向往参与课堂活动”、“希望老师能给更多的时间适应大学英语课堂”等。
与此相反,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则十分活跃,乐于参与到大多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与笔者的预期相反的是,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中,尽管其英语基础并不扎实,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恐惧说英语,这样的英语学习态度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是非常有利的。但在课堂严谨度层面,艺术类学生表现得比较散漫。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老师安排的作业、课下小组作业等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较差。
2 工科大学生与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表现差异的原因
2.1 英语基础的差异
相对于艺术类学生,工科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有优势的。由于大多数工科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读于理科班,其英语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稍逊。以北京市某高校为例,工科类学生的入学成绩均在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以上。英语成绩虽然与文法类、经管类学生等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稍逊,但平均成绩仍在及格线以上。在英语基础背景方面,其课堂反馈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接触课外英语阅读材料”,“对英美文化知识了解较少”。而这些课外英语常识在实际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工科类学生平时的文学类书籍阅读量不够,导致其语言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对英语学习也存在严重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的群体。每年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由艺术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业课成绩占主要地位,高考录取中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很多。这导致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以专业技能为主,对文化课缺乏重视和系统的学习。李新国(2006)对某大学艺术类新生所做调查显示,该校2004级艺术类学生英语入学成绩平均分为52.65分,只达到了总分的35%。大多数艺术类学生没有掌握较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基础词汇的认知不达标,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有限。
2.2 学科思维方式的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自身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较男生强,而且她们更善于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而工科类班级通常以男生居多。黄伟红等(2009)等对湖南某大学工科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在回收的440份问卷当中,女生仅为81名,占总数的18.4%。又如田杰(2001)对淮阴工学院300名工科新生的调查中显示,女生占总数的15%。因此,这可能是造成工科班在英语学习问题的原因之一。
同时,工科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英语学习。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读于理科班级,更注重数理化学科的学习,较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对于英语这样一门以记忆内容为基础的学科,他们更习惯于用解决逻辑性较强学科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因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陈伟(2007)等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发现,他们在英语学习动机、情感和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使他们在英语学习时对信息的接收受到影响,信息难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导致英语语言能力的内化出现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则有着明显的差异。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张学生在学业中发展自由个性特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在认知过程中常常处于跳跃性思维,情绪易产生波动,长序性思维较弱。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拘小节。这些特点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有益的方面是,艺术类学生敢于使用英文,不怕犯错,乐于表现自己,有利于组织学生实施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然而,英语作为语言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稳定的学习态势。同时,英语学习需要掌握较大的单词量、阅读量等,这些都要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因此,艺术类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效果方面要相对薄弱。(杜欣,2008)
3 教学建议
教授工科学生和艺术类学生英语,要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3.1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制定教学方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工科类学生和艺术类学生区别对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对于工科类学生,教师应更注重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和放松状态。在思想基础上,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思想,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本身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探讨知识的过程。在教学环境上,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适当改变教室格局,使教室的环境更随意舒适等。以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工科类学生的课堂焦虑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艺术类大学生,一些高等院校仅是放慢了教学节奏,“讲得慢一点”。而放慢教学节奏可能导致完不成教学计划,出现“虎头蛇尾”的教学现象,一些重点内容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缺少的更多是基础知识,因此更多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应把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语法、句法和基础词汇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3.2 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安排课后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而不需要凡事亲身体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习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工科学生、艺术类学生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一起进行英语小组学习或英语角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介绍优秀的英语学习经验,或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状态下示范英语的应用。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在无意识、放松的状态下获得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而率先被影响的学生,其本身又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有效的传播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用到的方法比较多,以上提到的几点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计划,积极鼓励学生的微小进步,高校英语的发展必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
[2]李新国.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
[3]黄伟红,何小阳.一般大学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
[4]田杰.工科学校大学生英语学习“需要”的调查[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
[5]陈伟.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103-104.
[6]杜欣.高校艺术类英语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科学教育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