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县域经济要重点处理好四对关系

2013-08-15赵海渊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自治区县域政府

文|赵海渊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发展路径之一。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2012年,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亿元,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区总量的59%,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区的64%。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把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到自治区“8337”总体战略部署之中,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四对关系,形成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同时,县域经济又不是封闭的单元,必然要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因此,首先要把县域经济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并用优化系统观点来看问题。

贯彻落实自治区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从整体来说,既要提高县域经济领域各条战线单兵作战的能力,又要提高整体统筹的能力,打好组合拳,形成上下联动、集中攻坚的合力。一是要整合力量。整合好自治区、市一级和旗县级的工作力量和资源,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整合资金。将中央、自治区、市一级和县一级的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资金啃硬骨头,办大事情。三是要整合政策。对于工业、农牧业、小城镇建设、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整合,系统运用,互相促进,克服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弊病。

从局部来说,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抓住重点、精于谋划,切实找准在自治区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认真完善自身的发展思路、工作规划和政策举措,反对照抄照搬、简单复制。一是突出特色。各地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地方特点,抓特色产业,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反对“大而全”,加快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如我区卓资县的熏鸡、化德县的羊驼绒絮片、开鲁县的红干椒、五原县的葵花子等都可以打造成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二是突出重点。县域财力和资源有限,要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用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项目上。如吃水困难的地区,要统筹好项目和资金,实施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使当地群众不再受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的危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地区,要集中力量加强农田水利、交通路网、信息通讯、城镇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体到发展县域经济,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除了政府投资的项目外,政府不是投资和项目推进的主体。各地在落实自治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很容易引发新一轮政府与市场不分的招商引资运动。其主要表现有:不顾市场需求,地方政府代替企业决策上项目;为追求项目进度,政府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行包办,如代办项目审批手续等;以发展经济为名,产生新一轮政府主导的“圈地运动”;部分国家公职人员以招商引资为名与投资商勾结,结成利益共同体,为投资商谋求土地、资源、税收等方面的不当利益等。

无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与市场不分的拔苗助长式的发展经济行为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收益,但这种增长很难做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很难做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很可能会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留下深层次的隐患。

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要发挥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县域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县级政府要按照自治区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要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为市场主体提供一流服务,杜绝“庸懒散”“奢私贪”“蛮狠硬”“吃拿卡要”等现象;多方面筹措资金,搞好交通、信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才、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对不使用财政资金的非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权,要由企业自主行使,政府不再干预,只提供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自治区、盟市、旗县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如投资决策权、项目审批权、财政税收权等;在下放权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严监管,防止权力被滥用,使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只有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各种无视市场经济规律的“造厂运动”“造楼运动”和“造城运动”的出现。

三、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3.5亿亩森林、6000多万亩水面和湿地,草原、森林面积均居全国之首,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同时内蒙古生态环境也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的省区之一。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自觉把经济发展放在自治区党委“两个屏障”(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定位中去谋划,坚决克服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名,进行新一轮的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使内蒙古成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绝不降低环保门槛。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把好项目入口关,防止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中东部地区一批环境代价高的落后项目转移到我区。二是更加注重环境监管。要严格依法进行环境监管,决不能失之于松、失之于弱,确保内蒙古草原天更蓝、水更清。三是坚决防止资源掠夺。完善资源配置政策,防止以上项目为由,骗取配置资源的做法。坚决防止采富弃贫等掠夺式开采资源的现象。四是切实加强生态治理。继续加大草原和森林保护力度,加大沙地沙漠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有效举措遏制我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四、处理好开拓创新与立足基础的关系

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要大力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要从现实基础条件出发,尊重现实是创新之本。一是不搞空中楼阁。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所提的指标都要经过科学测算、在实践中有可行性,反对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一些无法实现的高指标。二是不搞另起炉灶。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前任、现任与继任者应秉承连续一致的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不搞标新立异。要反对借创新之名,离开县域经济的发展条件,搞一些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如一些不具备信息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不宜急着搞云计算中心;一些保障房建设都步履维艰的地区,不宜急着搞CBD(中央商务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国情和区情出发,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处理好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各个方面的矛盾关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来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自治区县域政府
自治区方志办、自治区档案馆工作座谈会召开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县域经济提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