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酚的特性及在棉籽油生产中的工艺控制

2013-08-15潘江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11期
关键词:棉籽油毛油棉酚

潘江贵

(新疆阿克苏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棉籽是主要油料之一,棉籽油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棉籽油属于半干性油,未精炼的毛油呈红褐色或棕黄色,色泽主要是由毛油中存在的棉酚及其衍生物造成,毛油中含大约0.25%~0.47%的棉酚。棉酚是棉籽中色素腺体所含的一种黄色色素,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常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以游离态存在的棉酚称为游离棉酚,游离棉酚中的活性基团可与其他物质结合,具有毒性;结合棉酚是指游离棉酚与蛋白质、氨基酸、磷脂等结合的产物,由于活性基团被结合,所以失去活性。棉籽仁中色素腺重量的四至五成为棉酚,在榨油加工过程中,色素腺破裂,腺体内的棉酚被释放出来,其中一部分游离棉酚到了油中,相当一部分由于加工过程中受热的作用,游离棉酚与棉籽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无毒的结合棉酚,还有一部分游离棉酚残留在饼粕中。为了确保棉籽油的食用安全,必须采取有效工艺脱除其中的棉酚。

1 棉酚的毒性

在这里棉酚的毒性主要是指游离棉酚的毒性,毒性大小取决于游离棉酚的含量,国标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不得超过0.02%,超过此规定之棉籽油不允许出售和食用。据相关测试研究表明:游离棉酚含有酚毒甙,毒性强,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和血液毒,长期食用此类不合格的棉籽油对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均有毒害作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较强,对心脏、肝、肾及中枢神经损害较严重。长期食用这种油或经这种油煎炒、油炸的食品对人的生殖系统也有毒害作用,造成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在棉产地应宣传不达标棉籽油的毒性,同时,勿食用加工工艺不满足要求而生产出来的粗制棉籽油,榨油前必须将棉籽粉碎,经蒸炒加热后再榨油,榨出的毛油必须经过精炼等各道工序,才能使棉酚逐渐分解破坏,以达到标准规定的食用要求。

2 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对棉酚采取的工艺控制

棉籽油生产过程中由于棉酚的存在,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首先,游离棉酚具有毒性,为保证棉籽油食用安全,必须全力将其脱除达到标准要求;其次,棉酚及其衍生物是强发性色素,毛油中的棉酚使其呈现红色至棕色特征,在相关精炼工序如不能将其脱除干净,随着生产过程中温度升高等变化而变性,造成色泽固定难以脱除。再次,棉酚活性较高,在油脂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氧化或聚合等变性反应,也可以与油料、油脂中的多种物质发生作用,生成一系列对油脂、粕品质有不良影响的物质。要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必须采用一些工艺措施。

2.1 碱炼法

碱炼法是用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生成的肥皂吸附部分其他杂质(尤其对酚型色素特别有效)而从油中沉降分离的精炼方法。碱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中和、油脂皂化、磷脂皂化、不完全中和等反应出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主要的反应是碱和游离脂肪酸的中和反应。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反应:由于棉酚是酸性色素,可与碱反应生成盐,这种盐在碱炼过程中更容易被皂角吸附沉淀,从而实现棉酚分离脱除,降低油的色泽的目的。传统的化学碱炼工艺分为间歇式碱炼工艺和连续式碱炼工艺,碱炼是目前最有效的脱除棉酚的方法,要实现脱除的效果还应对部分工艺过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首先,在脱胶(通常也称脱磷)、碱炼前做好毛油的存储工作,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存放,应避光低温存储;其次,在碱炼前应彻底进行脱磷,即要控制好脱胶工艺过程,使得易于棉酚反应生成结合棉酚的磷脂得以脱除,此过程要控制好影响因素加水量和操作温度;再次,碱炼时要控制好毛油和碱混合的时间和温度,为避免中性油的皂化,同时,保证脱色效果,可采取在室温下长时间(不少于60min)的油、碱比配合混合;油-皂分离时,为了降低油的粘度和皂角稠度,便于分离,分离温度应适当提高一般控制在70~80℃,温度太高水分汽化,皂粒起泡,密度下降不利于分离。

传统的化学碱炼工艺虽然可以充分脱除油脂中的棉酚,但在中和游离脂肪酸的同时,中性油也被皂化而增加了油脂的炼耗,使油脂加工成本增大。目前,混合油碱炼工艺也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工艺技术,混合油在溶剂蒸发前碱炼,棉酚等色素得到有效脱除,避免了高温造成油的色素固化,精炼炼耗低,成品油回收率高。

2.2 加水湿润蒸炒

棉籽胚料经过加水湿润蒸炒后,棉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无毒且不溶于油的结合棉酚留在粕中,油脂中棉酚和氧化脂肪酸的含量都会显著减少。油脂中的棉酚含量越少,油脂在加工过程也就越容易,油脂的损耗就越低。在湿润蒸炒过程中,应控制好加入水分,通常加入的水量使湿润后料胚含水量在17%左右。水分太低,不能有效降低油脂中的棉酚含量;水分太高,则料胚容易结团或堵料,影响蒸炒效果,蒸炒后也难以达到入榨水分的要求,过高的水分还会增加蒸炒的负荷和蒸汽的消耗。

2.3 膨化浸出工艺中水分控制

剥壳后的棉籽仁膨化后可以进行直接浸出。为使棉酚能与棉籽中的蛋白质充分作用,应采用湿式膨化工艺,并适当加大进入膨化机时料胚水分和蒸汽量。料胚进入膨化机的水分可以控制在12%左右,出料水分则应控制在14%,膨化后的棉酚与蛋白质结合更充分。采用膨化浸出工艺所得毛油棉酚含量明显降低,色泽清亮,在油脂加工时可明显提高精练率。

结语

游离棉酚具有毒性,为保证棉籽油食用安全,必须全力将其脱除。棉籽油生产过程中由于棉酚的存在,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碱炼法是有效的脱除棉酚的方法,在棉籽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加水湿润蒸炒胚料、膨化浸出中水分控制等工艺都可以有效降低油中的棉酚含量,在后续油脂加工时对精练率的提高作用明显。

[1]刘玉兰.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程玉享.油脂质量检测新技术与新标准实务[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3]张骊,等.棉籽混合油精炼工艺技术[J].中国油脂,1998.

[4]苏望懿.油脂加工工艺学[M].长沙: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白玉萍,等.棉籽膨化加工工艺生产实践[J].中国油脂,2006.

猜你喜欢

棉籽油毛油棉酚
棉籽油分和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QTL分析
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食品级湿法磷酸在植物油脱胶中的应用
基于ASPEN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棉籽油工艺的模拟与优化
醋酸棉酚旋光异构体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研究
不同品质花生毛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碱炼脱除效果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不同来源大豆毛油磷脂组成的核磁检测及磷脂酸含量比较
饲粮游离棉酚水平对蛋鸡肝脏棉酚蓄积及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
合成双棉籽油基二甲基氯化铵新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