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环保共享『绿色生活』

2013-08-15撰文

浙江林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化论坛植树义务

●撰文/吕 翀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国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响应号召,2013年5月,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年会开幕式上讲述了白沙村的故事,认为白沙村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杭州市副市长徐文光也在会上讲解了有关“健康出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碳汇”是节能减排的新途径,这也引发了太湖文化论坛上专家们的热议,而作为建立全国首个区(县)级碳基金专项的鄞州就不得不提。本期特别策划以“低碳生活”、“生态旅游”、“碳汇林业”等关键词为切入点,选取了几个典型,集中展示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它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涉及当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2013年5月,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年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邀请了世界各国知名人士,从文明进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以此推动全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类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山林竹浪滚滚,平畴郁郁葱葱,溪流碧水潺潺……行走在浙江大地,满眼青山绿水。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浙江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以绿色引领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公共自行车低碳环保影响大

说起杭州,人人都知道有一个美丽的西湖。自2008年之后,杭州在游客和市民的心中,又增添了一道红色的靓丽风景,那便是随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无论在西湖边,还是在大街上,不时有一辆辆红色的自行车驶过。人们上下班、游览景点,已经很习惯于租一辆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杭州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因为自行车的“零碳排放”,它成为最适合在“低碳城市”使用的交通工具。杭州以免费公共自行车为特色的“五位一体”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杭州)年会上,杭州市副市长徐文光介绍,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从2008年起运行,到2012年底已建立了2962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拥有公共自行车近7万辆,4年来成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97万吨。目前,杭州拥有全国最大的自行车服务体系。有数据显示,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量超过25万人(次)。客观上讲,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硬件设施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出现,改变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模式,改变了杭州广大市民的生活方式,在缓解交通“两难”、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绿色出行”理念广为市民和游客所接受。同时,骑车出行也成为了杭城生活的新时尚。

在浙江某高校任教的王教授住在下沙。因为对杭州的喜爱,对西湖的憧憬,王教授博士毕业后选择定居杭州。在工作五六年之后,以王教授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买一辆汽车代步,但他坚决不买,一直骑公共自行车上下班。“学校门口和我住的小区不远处都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骑车上下班非常方便,而且不存在堵车问题,还能让我这种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有机会锻炼一下身体,何乐而不为呢?每次看到开车上班的同事起得很早,一路‘堵’过来,心情极度烦躁,我就劝他们,为自己、为环境骑车上下班。现在,我们系有好几个老师都放弃开车出行,选择骑车出行了。”王教授说,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把上下班与锻炼身体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能提升生活品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浙江各地纷纷借鉴“杭州模式”,如2011年,绍兴市区公共自行车一期租赁活动正式启动,1500辆公共自行车分布在城区26个租赁点。据有关部门透露,到2015年,温州、金华、台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地将全面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全民来植树“绿化浙江”靠大家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浙江全省各级党政军领导集体参加义务植树,以植树代替拜年,弘扬植树新风尚,移风易俗过新年,这已经是“老规矩”了。浙江省春节后上班首日植树的惯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化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先在全省开展春节后的植树活动,并于2006年开始将春节后上班第一周确定为全县“义务植树周”。30多年来,浙江省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年坚持参加义务植树,有力地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

绿满浙江,基层先行。丽水是全省重点林区,浙西南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该市秉承“低碳、绿色”的理念,践行“低碳发展”,并把植树作为践行“低碳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规划建设500亩纪念林基地、种植“专家博士林”等一系列载体,丽水引导市民争做“低碳达人”,消除“碳足迹”。 1982—2012年,全市共有3610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总株数达1.76亿株,在建生态公益林1163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杭州《关于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于2013年6月开始实施。今后,11至60周岁(女性55周岁)的杭州市民,每人每年需义务植树3—5棵,或完成与植树相关的劳动,18周岁以后,如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将面临教育批评;如果单位没有完成绿化任务,不但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还要缴纳绿化费。同时,全民义务植树网“网上预约”功能已经开通,市民可以预约种树。

浙江各地植树活动已蔚然成风。据测算,一个人每年只要种上3棵树,就可以吸收个人当年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今天的浙江大地,竹林婆娑,绿树参天,种树护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根植于每一个浙江人的心中。

奇思出妙想“绿色生活”你我他

2011年11月,浙江省“公民低碳绿色生活准则”发布会暨“惠尔康绿色公民行动”启动仪式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发布会上,由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主持人小强等知名人士担任的“低碳生活”形象大使和来自学校、社区、机关的市民代表用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故事,依次阐释了“用电节约化”、“植物常点缀”、“巧用废旧品”、“远离一次性”、“出行少开车”、“提倡水循环”等“低碳绿色生活”十项准则。

“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绿色生活”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要实现“低碳生活”,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做好工作,也需要广大民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提升“节能减排”意识,从自己的生活细节或消费习惯做起,共同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的学生戚春伟用回收的废旧牛奶盒制成环保袋,结实耐用;杭州涌金门社区在职党员利用日常做菜剩的废油妙手生“皂”;《钱江晚报》与开发区环境监测站联合主办“废油变宝”活动……民众对于“低碳生活”的“奇思妙想”从未停止。

在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杭州)年会上,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百余位嘉宾也分享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低碳生活”方面的理念与经验。美国盐湖城副市长洛基·安德森对于能源节约与再利用特别重视,盐湖城采用高效荧光灯代替灯泡,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同时,允许低污染车辆在全市任何地方免费停放,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乔米拉日市市长斯考特·汉斯要求对市政府的建筑进行清洁能源改装,改善交通系统,推出自行车分租计划,鼓励更多的交通工具采用电力……这些做法对于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6月17日是首个“全国低碳日”。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浙江始终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绿色生活”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真诚汇聚起“绿色力量”,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创造和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生活”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猜你喜欢

文化论坛植树义务
植树
植树真快乐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
“孙子兵法·创新·发展”孙子文化论坛在山东省广饶县举行
植树鸟的来信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跟踪导练(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