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第二部《巴彦县志》的几点体会
2013-08-15宋健伟魏长海
宋健伟 魏长海
(巴彦县志办公室 黑龙江 巴彦县 151800)
巴彦县志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全县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巴彦乡友的关爱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树立质量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把握关键环节,推进修志工作,如期地高标准地完成了150万字的志稿编修任务。下面谈谈编修第二部《巴彦县志》的几点体会,供同仁指教。
为了确保编修县志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如期出版一部佳志、优志,我们努力作到四个“保障”。
一、落实“一纳入,五到位”,保障地方志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纳入县领导工作日程。1998年启动修志以来,县政府先后5次调整巴彦县志编纂委员会人员,先后有4名常务副县长主持开展修志工作。自1998年以来,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修志工作会议,共举办修志工作培训班6次,召开修志工作经验交流会3次,并多次召开研讨会、评审会、专题推进会,不断推进修志工作的进展。在征得主管县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制定了地方志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县政府又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了修志责任状,使修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本届修志开始时,归属县档案局,列县委序列,工作职能归政府序列,工作开展不顺畅。2003年将县志办纳入政府工作序列。三是保证县志办的工作人员。从1998年始至2003年县志办先后聘用7名人员,使工作人员达到11名,到2010年仍保持原编写班子,保证地方志工作的连续性和顺利进展。四是增加修志工作的基础设施。1999年增设微机,2004年实现微机联网,2006年辟建巴彦县方志馆,藏书300册,资料80卷,为地方志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五是提供修志工作的大部分资金。县财政除保障聘用人员开支外,每年都拨付修志经费,《巴彦年鉴》已纳入财政预算,使年鉴保持连续出版。保障地方志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二、全面推进基层修志,保障地方志工作健康运行。巴彦县在新一轮修志中实行编纂县志与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同步运作。这种办法,不仅有120名老同志为县志搜集资料,保证县志资料完整性,而且能够充分积累部门和乡镇的历史资料,丰富史志资料库。全县出版24部部门志和2部乡镇志,是巴彦县前所未有的壮举,创哈尔滨市区县之最。虽然出版26部志书,但按修志规划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由于机构改革,有些部门撤并了;其二是进展不平衡,工作不到位。现在电业局、卫生局、土地局、巴彦镇、兴隆镇等部门,仍聘请退休人员为县志提供资料,为本部门筹划和编修下部志书。发动基层修志,可以形成一个众人关心修志、众人动手修志的可喜的健康的发展局面,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出路所在。
三、修志和年鉴并行,保障地方志工作持续发展。从1999年开始,把编纂年鉴纳入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职责范围。采取县政府下文征集资料,编辑人员分工负责组稿,最后进行统稿的办法,每年出版一部,到2010年已出版10部,文字量达560万字之多。编纂年鉴既是地方志资料年度化的良好载体,又是保障地方志工作队伍骨干不流失的最佳选择,是保障地方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四、坚持修志为用,保障地方志工作作用的发挥。1998年新一届修志工作启动以来,县志办坚持修志为用、修志为现实的原则,不断推出中间成果,切实地服务于城乡经济建设和县域文化建设。1999年为配合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及时出版15万字的《巴彦风情》一书。2000年为宏扬巴彦人奋发向上,推进改革发展的精神,搜集整理211名优秀人物资料,编纂出版50万字《跨世纪巴彦人物》一书。县志办在搜集县志资料的过程中,整理出607名乡友传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纂出版《巴彦名人传略》,充分展示巴彦人杰地灵,文化厚重,而且促进乡友与家乡的沟通,激发乡友报效家乡的热情。围绕改革专题,出版《巴彦县七年改革回顾》(1986—2002)一书,为深化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另外,还出版《巴彦历史编年》,《巴彦大事记》等书,2010年至2011年编修30万字的《巴彦县地名志》。挖掘县情资料,为现实服务,是发挥用志作用的最好保障。“有为才有位”,发挥修志人员的作用,不断推出修志成果,为现实服务,才能被社会认可,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地方志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编修《巴彦县志》(1986—2005)整个志稿过程中,为了使志书达到科学性、资料性的著述,全面、客观、深刻、有特色记述巴彦风情,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轮《巴彦县志》篇目设计采用中篇形式。篇作为内容的最高层次,篇下设章,章下设节,节下以条目的形式展开,条目为实体,以时为序,直述其事。上届《巴彦县志》虽个别节设有目,则浅尝辄止而未全志统一,这届修志我们坚持做到节下有目。所谓节下目体,节下设目,目下设子目。一节仅记述一件事,不设目,按事物发展阶段来写;目下没有子目可分段来写。目的题目单设,子目放在记述内容之前,所记内容一贯到底,不另起段。如民政章中的第三节社会救济部分,通过4个目11个子目完整记载救济城乡困难户,及资金筹集和救济工作管理等情况,形成一整套完备翔实资料,有一定的存史价值。这种体式,序列清楚,层次明晰,领属严密,结构规范,符合系统分类原理,便于检索和指认,能有效消除“资料拼盘”的弊端,有利于强化志书的整体性、有机联系性和逻辑严谨性。全书设21篇、103章、385节、1282个条目及1834个子目,另设人物和附录两部分。
第二,坚持反映时代特色。时代特色是时代发展潮流或主旋律的突出反映。这次续志,上限是1986年下限为2005年,总计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中,其时代特色或主旋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或物质文明建设,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改革开放。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明晓这一点,也就明确第二轮修志的任务,也就是必须充分反映第三次历史巨变以来的历史进程。在县志编修中,我们突出两个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突出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反映时代特色。如关于开放资料的记述,我们在“经济发展综述”篇中专设“招商引资”一章,记述优惠政策、引进项目、引进人才、以及重点企业简介等内容,全面详实反映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及招商引资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情况。再如新兴的信息业、旅游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市场、文化市场、社会办学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根据不同情况设立了章或节来记述。
第三,坚持突出地方特色。首届志书注重突出地方特色,这次编修续志,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整体上突出巴彦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富饶的资源、淳朴的民风,突出巴彦资源优势和开发价值;突出巴彦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巴彦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显示巴彦作为农业大县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巴彦地方名优产品、土特产品;突出巴彦旅游景点,开发价值;突出巴彦人文之胜,宣传巴彦人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可喜的精神财富,出版了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方面的专著多部,创建国以来的新记录。在编写志书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同中求异,也就是说在同一事物中要写出本县实施特点,与兄弟县不一样的地方。如“精神文明建设”章中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一节,按时间顺序记述4个方面内容,即“五抓五促”活动、“创建双文明一条街”活动、“突击月活动”、评选“文明户”,全面展示巴彦县农村创建文明活动的特点。
第四,坚持树立精品意识。在修改和加工过程中我们认真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遵照中指组及省、市志办关于《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提高规范质量,达到规范要求。为保证志书质量,编修人员每完成一篇或一章都采取自审、互审、送审(市志办地方志指导处审)、“回头看”等方式,对志稿进行加工润色,努力使全志真正达到“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内涵深刻、文风淳朴、特色鲜明、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要求,使《巴彦县志》臻于科学性、资料性著述,以发挥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回头看”就是2007年10月20日将初稿送交市志办后,县志办召开会议,安排编修人员利用评议志稿前5个月空档的时间,采用“回头看”的方式,对志稿自我检查,调整篇目,删繁就简,添充资料,完善内容。通过编修人员的努力,使志稿由25篇、113章、475节、1280个目、2026个子目构成,字数由163万字削减到153万字,较之初稿显得充实简练。2008年4月8~9日,市志办领导来县检查指导修志工作,对志稿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经过总纂,最后志稿由24篇、103章、385节、1282个目、1834个子目构成,字数再削减到146万字。2009年2月25~26日召开《巴彦县志》(1986—2005年)评议会,省、市地方志专家在认真细致审阅《巴彦县志》志稿的基础上,提出诸多修改意见。按照专家的指点和根据实际情况,编修人员对志书的内容进一步补充、提炼、加工、完善,最后于2010年6月末形成21篇、96章、367节、1124个目、1032个子目,另设人物和附录两部分,印刷字数150万字。
完成第二部修志任务之后,回过头来再总结一下,我们过去的工作有创新、有发展、有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篇章写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经济部类,尤其是工业、商业部分,因随着县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的解体、转制,有关2002—2005年的发展情况,只能靠《巴彦县国民经济统计手册》的有关数字来横陈纵比,就显得简单肤浅。怎样克服经济部类出现这种“虎头蛇尾”的问题,如何挖掘私营、民营、外来企业的经营资料,丰满县志内容,这就为下届编修县志提出了新的课题。
总之,在第二部《巴彦县志》(1986—2005)出版发行之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淡薄名利,埋头苦干,为地方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