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昭神韵 徽文化示锦霞——欣阅《李昌志史志诗论文集丛书》感言暨李昌志方家学术思想研究
2013-08-15陆奇
陆 奇
“扬帆海月升,雨色万峰来。”金秋风光独好,乃收获时节,劳动者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日前,经著名学者、志坛“常青树”邵长兴先生介绍,我收到来自安徽马鞍山的年过八旬老前辈、新志友李昌志老师寄来他的大作:《李昌志史志诗论文集丛书》九本,并要我撰写一篇书评或读后感这类的文章。我看着这一摞沉甸甸、约180万言的鸿篇巨制,里面的华彩乐章顿时引人入胜,爱不释手,是一种艺术享受,悟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近几年《中国地方志》杂志连续提出年度地方志学术研究选题参考,指出编辑部就近期方志学术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指导选题,其中第二条即方志名家学术思想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事情。笔者近几年学习与研究并撰写了四篇对于曹子西、邵长兴、柳成栋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分别发表于2009年《北京社会科学院院报》,2010年、2011年《黑龙江史志》杂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昌志编审数十年的工作生涯经历丰富、工作出色、贡献突出、待人诚恳。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多次受过高等文科教育,担任过马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等政府部门职务,长期从事地方志、历史、诗词文化领域的学习、研究、创作,担任过多个省、地学术机构的职务。他数十年(包括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发挥余热)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以致学识渊博、功力深厚、硕果累累、影响深远,竟然被称为“方家、史家、诗家”之美誉。李先生在自己名片上标出:“凛烈风霜知劲草 艰难岁月识青松”以为座右铭。多年来,有不少名人挚友为昌志君评述论著,疏理升华,文采飞扬。此次笔者拙笔似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愿“欲与天公试比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的,李昌志同志编著的这套丛书很完整地贯彻了中央的这些精神,达到了先进而高尚文化之境界,的确弥足珍贵。似感“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并且,他将马鞍山地区一些有价值史料,由古文编辑成通俗文字,为的是“让年轻人看得懂”。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热情、责任与义务。
巨制著作 徽文风采
这一套理论学术丛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规模鸿篇巨制。之一,《新编方志评论集》,包括城市志、地区志、县志、山水志四个部分,共选24辑篇文章;之二,《马鞍山地情研究》,包括地域概说、名流遗踪、文史考述、战事漫谈、附记五个部分,共30篇文章;之三,《马鞍山李白研究》,包括马鞍山李白研究综述、李白研究活动、李白研究成果、李白墓葬新考、李白碑文辑注、名人咏怀李白、附录七个部分,共选录23篇文章和13篇碑文笺注;之四,《古今方志探论集》,包括继承旧志理论遗产、总结新志编纂经验、探讨续志传承创新、选录概述综述序文、择编读志心得、附录六个部分,共选辑22篇文章;之五,《萍踪浪花诗词选》,包括江山览胜、盛世颂歌、抗日烽火、抗美援朝、钢城新韵、修志感怀、闲居杂咏、军旅抒怀八个部分,共选辑诗词227首;之六,《马鞍山市著作志》,包括古代著作、近现代(含当代)著作、地方志著作、李白研究著作、附录五个部分,及下属各部分;之七,《姑孰文化世家考》,包括诗星名宦世家、翰苑文学世家、书画医学世家、教育经史世家四个部分,共选辑19篇文章;之八,《马鞍山文史选集》,包括两岸诗人与名士往来、两岸词人与名媛吟稿、姑孰韵文与名酿丛谈、和含著作提要、太白楼楹联与名联选注、附录六个部分,共选辑13篇文章;之九,《马鞍山文献选注》,包括名人名赋选注、名山名记选注、名亭名文选注、名楼名景选注、名著名序选注、附录六个部分,共选辑46篇文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始终延绵不断,。这在世界历史实属罕见。中国历朝历代划分行政区域相对固定,以致有很多今日大体的行政区划分是历史沿革的结果。这样,千百年来形成了很多的地域文化。以前,徽文化似指安徽徽州地区的文化。现在,各地大文化概念在拓展在融合。为此,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在《关于〈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文中指出:“徽文化就是安徽文化”。另外,《光明日报》2012年8月17日第7版刊登题为《承载徽人文化情怀的庄严巨制—专家、同行眼中的大型原创舞剧〈徽班〉》,同样阐明安徽文化的广义概念。那么,马鞍山文化就是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体现。
马鞍山地区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历史沿革跌宕起伏。马鞍山文化就是地域文化,它有构成多角度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本丛书体现重视本地各方面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乡邦文献,包括史料、方志、族谱、舆图等,文献的搜集、考订和分析。在大量占有可信资料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马鞍山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特色。系统记述了马鞍山地区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因此,本丛书就是马鞍山文化即徽文化的一个代表作。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徽文化的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体现人民创造历史,彰显那些对本地区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好,社会主义道路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最强音,是爱国爱乡的好教材,对于马鞍山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方志理论 修志指导
这部《古今方志探论集》分为六个部分,共选辑22篇文章,体现作者对于中国历史传统地方志文化各方面的认识与论述,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历史性。《明代“安徽九志”序例述论》的长篇论文,从方志的源流与性质、修志的目的与功用、志书的内容与体例、资料的采集与应用、修志人才的素质与选拔、前人志书的优劣与得失、自身修志的经验与教训等七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明人修志的编纂思想、方法及其传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此篇大作被志坛名宿及领导董一博誉为“中原果有刘文叔,后世何须扬子云”,被方志大师傅振伦誉为“立论确当,实乃方志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其二、实践性。《台湾学者毛一波〈方志新论〉叙论》文章指出,我国首轮修志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方志理论研究异常活跃,不少方志工作者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新鲜经验,撰写和出版了大批方志论著,为二轮修志提供了重要借鉴。而且,深觉海峡两岸加强学术交流,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方志文化,完成二轮方志续修,大有裨益;其三,创新性。《志坛前辈董一博方志思想略论》文指出,董老在方志体例结构上的突破、在方志编纂思想上的革新、在方志质量问题上的倡举、在方志组织领导上的论述;其四,《城市志编纂的实践与探索》文指出,必须结合市情特点,搞好市志的总体设计、必须统一编纂思想,优化志书的总纂方式、必须控制成志规模,提高志书的记述层次、必须适应客观实际,探索志书的实用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分类,兼顾现行管理体制;其五,总结性。《〈马鞍山市志〉编纂工作的回顾与前瞻》文指出,马鞍山市情特点与市志的总体构想、市志编纂的指导思想与成稿的基本做法、志书的编纂通则与现实的可行记法、志稿的深度加工与志后工程;其六,主编性。《志书的主编意识与总纂的工作体验》文指出,志书的主编和总纂的设置、志书的主编和总纂工作重点、志书的主编意识和总纂意图、志书主编和总纂的主要责任、志书主编和总纂的工作方法;其七,《方志专业队伍的思想建设与业务建设述论》文指出,方志队伍思想活跃,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方志工作任务艰巨,要培养高效、懂行的骨干队伍。方志事业任重道远,要造就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专业队伍;其八,分志性。《专业分志的编写构想与成稿做法举要》文指出:冶金工业志的编写,环境保护志的编写,政治类诸志的编写。
这部《新编方志评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共选辑24篇文章,体现作者对志书评论主要体现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诗词性。由于作者乃诗人,故此24篇文章的题目皆为诗词语言,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多言体,有律诗对仗体,有楹联体,例如“简而有要 略而不疏”,“突出整体性加强著述性”,“淮上明珠放彩 志苑硕果喜人”,“黔东明珠耀志苑 桃园深处在铜仁”等;其二,篇目性。评论语:篇目结构比较科学合理。统观体例,全志之结构合理,诸体之运用得宜。在篇目设置上,突出整体性等;其三,资料性。评论语:内容资料比较丰富翔实。专志部分资料翔实,信息密集,文表并重。统和古今,历史之脉络纵展,各业之精萃横陈等;其四,述论性。评论语:“概述”内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不蔓不支。综览概述,集千年因革于一体,成万类总汇于一篇。关于池志的《概述》等;其五,指导性。评论语:如“概述”缺乏概括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工提炼,进行纵横梳理和宏观处置。“大事记”不能收录太广,似有进一步筛选的必要,尤其要注意选录那些具有标志性、转折性、代表性而又对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专业志”的记述不能“流水式”的逐年放笔,而要分时期、分阶段记其发端、发展及其演变过程,以看出事物的兴衰起伏。真可谓:“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地域文史 时代闪光
《马鞍山地情研究》、《姑孰文化世家考》的著作彰显马鞍山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主要体现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沿革性。“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从事狩猎和农业生产活动。”经历唐尧十八载、春秋战国、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南唐、元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1949年4月,马鞍山地区解放。1956年10月,成立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城市--马鞍山市。1983年6月,国家将当涂县规划马鞍山市领导,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其二,地理性。从“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说起,从市区的地形地质说到土地资源,从采石矶、锁溪河说到江心沙洲等;其三,人杰性。从马鞍山地区的开发说到桓温与谢朓,纵谈姑孰才子周兴嗣和他的《千字文》,话说“李白后身”当涂诗人郭祥正,纵谈乾隆诗人黄仲则与马鞍山等;其四,世家性。包括诗星名宦世家、翰苑文学世家、书画医学世家、教育经史世家4个部分的19个各朝代文化名人及其世家著述考。似感“溪张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马鞍山文献选注》的著作彰显马鞍山地区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的文章与风光胜景文物古迹,主要体现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教化性。李先生重视运用历史文化遗产感染熏陶年青一代,他写道:“由于这些文献俱是古文体,现在的年轻人大都看不懂。为此,我在本书的编注中,尽量选择一些既代表马鞍山风光胜迹,又有历史价值的文章,既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轨迹,又有较高知名度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加以翔实的笺注”;其二,旅游性。本著的46篇文章从多部重要的典籍中,节选收录成为了马鞍山地区众多风光胜迹、诗文、登山游览诗人文化之荟萃,对于该地区旅游文化的丰富和旅游产业的开展无疑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是的,李白大气磅礴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名家印迹 精彩诗句
《马鞍山李白研究》这部著作体现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记载着人类的文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马鞍山这块沃土,孕育着无数英雄豪杰,其中李白诗仙流芳百世。它集中体现作者对于被誉为“圣朝之高士、当涂之旅人”的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马鞍山、当涂地区的游踪、诗文、遗迹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收集、考证、研究,取得丰硕的文化学术成果。主要体现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横面性。囊括李白研究综述、李白研究活动、李白研究成果、李白墓葬新考、李白碑文辑注、名人咏怀李白、附录七个部分,共选录23篇文章和13篇碑文笺注;其二,纵面性。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包括唐宋时期李白诗文集整理,明清时期李白遗迹题咏汇编,新中国成立后李白研究的成就及其影响等;其三,国际性。一些重大学术活动纪要: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活动,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学术研讨会活动等。其四,综合性。李白马鞍山文化内容丰富,包括:李白直接写到马鞍山的诗篇,各朝代名人怀念李白的诗词及文章等,历朝代人民为了纪念李白而构建的各种物化胜景等。是的,李白大气苍凉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催人奋进。
《萍踪浪花诗词选》。孔夫子早就指出“诗言志”、“诗缘情”。李先生诗词充满政治、创新、时代、事业、感悟、艺术、欣赏之韵味。主要体现有这么几方面的学术观点。其一创新性。李先生指出:“对于古体诗词,我十分赞同当今吟坛大多数同志的主张,也就是‘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他进一步明确:“诗贵意境取胜,清词感人,婉约为工,富有真实感。至于诗词的平仄、对仗、用典、修辞等也要讲究,但不能死搬硬套,因律害义,以此损意,把真实的思想情感束缚起来,这是我写诗填词的一贯想法和做法”;其二,抗敌性。《满江红·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万里披坚寒敌胆,千百健儿洒热血。《满江红·谒易县狼牙山五壮士塔》:三面悬岩枪声作,五勇舍身惊世绝。《望海潮·欢庆朝鲜停战胜利》:人民慨而慷。庆军威大振,中朝腾骧;其三,修志性。《西江月·喜庆〈马鞍山市志〉出版》:笔耕墨耘非易,风来雨去维艰。十年修志鬓发斑。喜庆今朝出版。《南乡子·修志感言》:悠悠。百卷信史谱春秋。……飕飕。雨山湖畔看碧流;其四,盛世性。《水调歌头·国庆四十五周年颂》:开天辟地创业,外引内联搞活,喜有擎天柱。欣看山河壮,辉煌业绩树。《水调歌头·纪念马鞍山解放四十五周年》:铁铸钢城,问今日,风光何似?谁料得,解放过后,繁华如此;其五,风光性。《与友人登黄山天都峰》:叠嶂重峦耸翠微,清风吹我上天梯。云外九霄扶摇近,雾中三海起谷低。瀑落桃花惊霹雳,泉涌丹砂湿羽衣。黄山景物当歌咏,欲洗苍崖写颂诗;是的,我国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美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江淮大地镶嵌着天下最神奇、最美妙的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圣地齐云山,还有美丽丰饶的巢湖等名胜古迹,令人神往。
力创精品 出版发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引发人们对山间田园、乡间野趣的无限向往和探求。同样,文化人对于作品应该精益求精,勇创精品,流芳百世。我以为,这部《李昌志史志诗论文集丛书》应该从多方面改进提高完善,更上一层楼。首先,这部著作应该出版发行,成为整体的出版物及学术成果。当然,费用会可能较高,可以向省、市社科联或社科规划办申请项目基金资助;其次,每部书应适当增加书前彩照和随文照片、或题词等,以提高档次与效果;再次,每部书前的《自序》似乎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文章结构、修辞、统计数字应规范、统一;第四,之三第3页,本文定义为“马鞍山李白文化”,为此似有不妥,因为李白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似应为“李白马鞍山文化”。况且,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这边正在积极打造“李白文化李白精神”;第五,之六第118页,将《生物史》归类为“自然科学著作分目提要”,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历史类书籍应归类为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范畴;第六,之六第110页,题为《重读邵公大著有怀》的诗作,此诗只提姓“邵”而未著清名字,尽管业内人士知晓是指大名鼎鼎的邵长兴君,然而一般读者却不知所云;第七,应在书前著作者简介及照片;第八,应考虑设置全丛书的整体索引,以人名、地名、书名、诗词名、大事件、史实等重要事物编制主题词,以提高本著的学术性和应用性,因为索引是便于读者从书中快速查找所需内容的一种检索工具;第九,请领导同志或名家作序;第十,请书法家题写各本的书名;第十一,全丛书设置硬壳精美的书盒等。以上意见不一定准确、合适、妥当,仅供参考借鉴。
总之,将全书进行整体包装,力创精品,成为徽文化再绽放一朵璀璨明珠。由此,理应得到省、市等各级领导及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或者企业的赞助。真可谓“:钟山风雨起苍黃,百万雄师过大江。”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以上文章是笔者对李老先生学术思想初步的学习与研究,亦感到自身提高与升华,亦感到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有限,对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透彻,有待今后再学习、在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的,本文体现出李昌志史志诗文化成果绽放着马鞍山文化与徽文化的灿烂光辉,可誉为马鞍山文化与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秀美江淮,“皖”如仙境!本文期盼这套佳品书籍完善出版发行,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厦锦上添花。
最后,赋诗一首:
铸鸿篇巨制 徽文化生花——阅《李昌志马鞍山史志诗论文集丛书》感悟
钢城钢水喷盛世,史著史言述吾华。
六秩精描地域谱,八旬绽放徽文花。
洋洋宏论春秋笔,学术风格锦绣葩。
再现志坛“常青树”,付梓佳品耀“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