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暗杀的领导人
2013-08-15王珞珈
□王珞珈
在政治制度尚不完善且群雄竞起的古代社会,暗杀是夺取权力或者排除异己力量的重要手段,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古代政坛都不乏流传至今的暗杀事件。
在尔虞我诈的政坛,作为极端手段的暗杀屡见不鲜。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就说,一切手段都服从于目的需要。在其著名的《君主论》中,他认为欺骗、计谋、叛变、伪誓、贿赂以及谋杀都没有问题,只要它们对取得和保持政权有用处。
至今在世界各国政坛上仍未绝迹的谋杀,似乎还在延续着马氏“政治现实主义”的传统。
杀人以毒
历史上早前阶段的暗杀,一般偏好使用匕首、枪械等武器,但由于过程过于明显,成功率较难保证。为避免事后容易在外界落下话柄,在现代政治中,刺杀活动越来越倾向于下毒这样的隐匿手段。
巴勒斯坦政治领袖哈达德就死于投毒。他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织前领导人,曾鼓吹对以色列采取恐怖行动,分别策划并实施了两起劫机恐怖行动,而这惹恼了以色列摩萨德。被摩萨德列为头号追杀对象后,哈达德闻风而逃,躲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通过周密的调查,摩萨德发现这位200多斤的彪形大汉的致命弱点——爱吃巧克力。摩萨德买通了一名巴勒斯坦人,并让其将带有慢性毒药的巧克力转交给了哈达德。享用完美味的巧克力后,哈达德一病不起。1978年3月,哈达德因毒素积累而慢慢死去。
2010年1月20日,哈马斯重要成员马哈茂德·马巴胡赫住进了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附近一家酒店。仅仅5小时内,人们便在客房发现了他的尸体。马巴胡赫是被乔装成服务员的摩萨德暗杀人员注射了诱发心脏病的毒药。
当然,摩萨德也有失手的时候。1997年9月25日,摩萨德特工以加拿大“游客”的身份潜入约旦,将毒药注入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的耳朵中,马沙尔当即昏迷。但好在暗杀行为马上被其保镖发现,两名摩萨德特工当场被活捉,在约旦施压下,以色列被迫送上解药,马沙尔方死里逃生。
也许,由于有了这样的经历,在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后,马沙尔曾经这样断言:“我敢毫不犹豫地说,以色列应该为阿拉法特的死亡负责——我相信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
暗杀之最
在世界暗杀史上,最有争议、原因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肯尼迪遇刺事件。
围绕肯尼迪之死的不同论断有十种,涉及到克格勃、中情局、黑手党、数个杀手,还有肯尼迪的替身等等。1993年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根据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地方检察官吉姆·加里森对刺杀案件的调查报告拍摄了电影《肯尼迪》,将这件事重新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肯尼迪遇刺案仍未有一个权威公允的说法。
最强悍的暗杀故事主角当属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拉斯普京是俄国尼古拉二世时的神秘主义者、俄国沙皇及皇后的宠臣,却因玩弄权术而惹恼了一批捍卫皇权的贵族。1916年12月29日,密谋者们将拉斯普京诱来,给他吃了8块掺有氰化钾的蛋糕,喝了一瓶掺有氰化钾的马德拉葡萄酒,但拉斯普京毫无反应。
于是,杀手向拉斯普京开了一枪,打穿了他的肺叶,子弹碰伤心脏后留在肝脏里。就在众人认为其必死无疑时,拉斯普京突然苏醒过来并挣脱了众人跑到室外,后被人枪击正中头部。
密谋者将他拖进屋内,拉斯普京再度苏醒过来,又被人用哑铃猛击其太阳穴至昏迷并被丢入涅瓦河的一个冰窟窿中。第二天法医验尸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拉斯普京在冰水中存活了8分钟之久,他居然是溺水而死的!
不过,逃脱暗杀界的冠军,非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莫属。美国中情局为了杀掉卡斯特罗,半个多世纪以来可谓机关算尽,却没有一次成功。
据卡斯特罗的保镖法比安·恩斯凯兰特估计,卡斯特罗前后一共逃脱了638次暗杀!对于暗杀,卡斯特罗似乎从来不放在眼里,他曾讥讽道:“今天我还活着,但过错不在我,而在美国中央情报局。”
暗杀带来了什么
历史中,暗杀事件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那么,它们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有些暗杀影响了历史的进程。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个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的暗杀行动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虽然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说法,暗杀只不过是一个“中性”的手段,但是在历史上,暗杀更多地被反动势力滥用,产生了诸多消极负面影响。
“圣雄”甘地被称为印度国父,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其“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而他本人,却在1948年因调解教派纷争被一名极端分子枪杀。印度的另外一位政治领袖、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英迪拉·甘地,1984年10月31日被她的锡克族卫兵枪杀。两起暗杀都震动了世界,也在印度引发血雨腥风。
在敏感的中东地带,暗杀所起到的作用似乎更为负面。1970年担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由于推行谋求中东和平的系列改革政策,招致国内反对势力的仇恨。在1981年庆祝埃及十月战争8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典礼上他被枪杀,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因此受阻。
1992年出任以色列工党领袖和内阁总理的拉宾,在执政期间坚决反对国内一贯主张的对阿拉伯人采取 “寸土不让”的政策,主张“以土地换和平”,并在实施中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就在他打算进一步推进和平事业时,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和平演讲后被一位27岁的犹太青年枪杀,中东和平进程因此损失了一位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