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有效性的路径
2013-08-15周晓良杨群英
周晓良 杨群英 曾 锵
管理的有效性,自从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67 年出版问世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整整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管理大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如何使管理有效的问题。在德鲁克看来,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所谓管理者,在现代的组织里,任何一个成员如果能够由于他的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及达成成果的能力者,就是一位管理者。如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班主任,他不应该仅仅是院系学生管理指令的执行者,而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决策,并为上级学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大学管理是管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融的综合。学生管理是大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院的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大专生入校素质的较大差距,有的甚至同时存在大专、中专、技校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结构的多元化使其在管理学生上肯定不同于高中、初中和普通的本科院校,对管理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学生管理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引导、规范和服务的过程。既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服务工作,具有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所包含的规律。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更应重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自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
首先,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ictor)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工作目标有用性(Vroom) 的评价;期望值指人们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因此对于接受者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其次,这个目标是来自学生管理的实际,不是借鉴来的或美好的愿望;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通常会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制订近乎完美的目标以至于实际上难以达到;不同的学生群体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切忌为图方便而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三,管理目标的确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调整管理目标中的偏差,修正和提高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提高是一个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最后,制订的目标必须明确,具有可考核性,便于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检查督促。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围绕目标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方法。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必要规范和引导,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创造一个安全、平和、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有所成。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自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能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效,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首先,制度的设计必须有效。有效的制度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五个要素:1.确实了解问题的实质,是否确属“常态”;2.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规范;3.应充分考虑能满足问题规范的正确途径,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制度能被接受;4.制度的制定应同时兼顾其确保执行的方法;5.在执行的过程中,搜集反馈资料以印证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完善之。其次,制度必须得到管理者坚决执行的保障。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从没有规范到不太规范再到比较规范,需要时间和学生的逐步适应。具体操作时,可先将管理制度设计得较为宽松,让所有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规定一个模拟运行期,在此期间,只检查不考核,奖励制度执行好的班级和学生,引导学生从心理、行为上适应新制度。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学生已经习惯和适应之后,再根据情况,细化制度条款,明确考核奖惩措施。同时建立强力执行机构,确保奖惩措施的到位。
三、高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来自全体
任何管理不应该只是专家或者管理者独立运行,那样充其量只能是老板的管理、专家的管理。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不是单靠几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好所有的学校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组织,学会管理,即必须学会如何使管理有效,使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朝学校的总目标努力。就学校来说,学生是学校的“顾客”,学校是为学生提高服务的“商家”,但又不是单纯商业意义上的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商家只要提供得体的服务就够。学生是介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承担的不仅仅服务一种职责,而是监管和服务的双重职责。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其他管理部门如教学部门的教学、后勤部门的后勤保障等都会对学生的稳定、学生学业的完成、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强调具体管理部门的管理有效性外,不能忽视其他相关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自学习
这种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管理团队合作基础上的组织学习。随着精英时代的流逝,大师们不断地走下神坛,现已进入一个需要团队的时代。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是要发展成员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都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根据彼得·圣吉的组织学习理论,团队学习的目的:一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让每个人的智慧都成为集体的智慧。其管理的有效性在团队中的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团队每位成员,都必须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如学生心理辅导技能;二是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新资源都要拿出来,在组织或团队之中进行共享。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团队的成员均应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从心智上养成有效管理者的习惯,清楚自己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特别重视对学生管理的贡献,即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重视包括自己、上级领导、同事和部属在内所有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主要的领域,即“何者当先则先之”;作出的决策必须有效等。团队内部强调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五、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自满意
管理对象的满意是检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学生满意的范围具体包括:学业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授的教学、学习的环境和气氛等;生活方面的食堂伙食、宿舍的环境和设施、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等;业余生活方面的各种文体活动。要使学生满意,首先得使管理者满意。只有创造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才有可能极大地发挥每一个管理者的潜能,因为很多服务和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基础的管理者才能实现。在一条完整的为学生服务的价值链上,服务产生的价值绝对离不开具体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态度、情感、言行等无不在具体的服务环节中凸现,直接对学生的满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管理的有效性与管理者的满意度直接关联,即管理者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和谐的情绪、得体的言行对待学生,与学校提供给他们方方面面的软硬条件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学校中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都具有很好的智力、想象力和知识水准,这些良好的基本素质是管理者的重要资源,但资源本身对所能达成管理目标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一个人的有效性与这个人的基本素质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透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成为有效,才能对管理工作的目标做出贡献。唯有绩效才是评判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所以,面对管理难度较大的职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区分不同的学生群体及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学生管理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培养高效的管理者,强调管理者的服务职能。
[1](美)杜拉克(Drucker,P.F.)著,吴军译.有效的管理者[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5.
[2](美) 波特,(美) 比格利,(美) 斯蒂尔斯著,陈学军等译.激励与工作行为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