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个性 树品牌——浅论地方年鉴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2013-08-15陆爱莲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年鉴南海

陆爱莲

(《南海年鉴》编辑部 广东 佛山 528200)

地方年鉴是地方政府的公报性工具书,按年度全面反映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可以说是百事横陈,集大成者。地方年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萌芽,如今已走过20-25年的发展历程。步入21世纪,地方年鉴已从初创阶段转入发展壮大阶段,数量逐年递增,队伍不断壮大,作用日益显现,声誉日渐提高。近年来,地方年鉴的编撰理顺了体制机制、提高了人员素质,依托信息化技术,编纂质量普遍提高,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在内容上却跟“硬件”的进步脱节,大部分地方年鉴所报道内容、形式以及栏目的设置基本趋同,仍然没有摆脱千鉴一式的局限,探寻地方年鉴的创新与发展之路早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地方年鉴作为一种区别于地方志的独特信息载体,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已越来越困扰着广大年鉴工作者。

笔者20年来从事地方年鉴编辑及排版的一线工作,与年鉴同呼吸共成长,为此,笔者对地方年鉴的创新发展谈点粗浅的认识,求教于年鉴同行及年鉴专家学者。

确立鲜明的功能个性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年鉴的作用是其他一般工具书所不能替代的,年鉴也有鲜明的功能个性。

传统意义上,年鉴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这是典型的年鉴归属方志说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应给予年鉴功能以新的定义。事实上,地方年鉴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存史”,而在于“信息服务”,信息量是年鉴功能的标志,其所含的信息量和真实性决定了年鉴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今,年鉴的功能更多地倾向于信息的记录、传播,资料的参考、引证、检索、指南,地方年鉴还有一定的宣传功能,如年鉴所反映的地方、时代特色。因此,对年鉴个性功能的认识,也决定着年鉴的创新方向。

原中国年鉴研究会会长尚丁先生也曾明确指出“我们把年鉴定位于信息载体,年鉴事业是信息产业,这与我们年鉴事业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众多年鉴工作者认为,这是中国地方年鉴编撰认识上的一个重大飞跃,这种认识有助于地方年鉴的正确定位,实现从“官书”向“民书”质的转变。

地方年鉴作为当地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始终及时地追踪记录着社会生活的轨迹,具有动态的信息功能。因为忽略年鉴动态信息的功能个性,部分地区年鉴的框架设计沿用了方志的框架编纂思路,过于强调资料、史实,使年鉴留有明显的志书痕迹,栏目年年一貌,毫无新意。年鉴的框架结构是支撑整个年鉴的支柱,是创高品质年鉴的基础。在编纂实践中,必须不断优化总体框架结构,充分体现出年鉴“动态性”。动态性,是年鉴区别于其它史志工具书的重要特性,这个特性要求我们每年都要适时地对年鉴框架进行优化调整,做到年年有新意,使年鉴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地方年鉴作为信息载体,发挥着宣传当地,服务社会的功能。编撰人员必须从观念上确立动态创新的理念,不创新就失去活力,不创新就没有生命。

在这一点上,《南海年鉴》作了有益的探索。如2009年,南海举全区之力开展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治污工作,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莅临南海视察指导;这一年,广佛同城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在2010年刊的《南海年鉴》中,动态反映年度的大事、新事,凸显年鉴的年度性、地方性特色呢?编撰人员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抓住了南海社会经济发展重点,设置特色化栏目,跟踪动态时事,如在“党政机关”篇的“南海区人民政府”分目中增设“节能减排治污工作”子分目,以反映南海在节能减排治污工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在“特载”篇中刊载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专论文章。此外,在新闻图片专辑部分,专门设置了“广佛同城 南海先行”、“创建全省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先行区”两个专辑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灵活、生动地展示南海在这两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把握宏观的时代个性

年鉴具有“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它记载上一年度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反映党委、政府在组织经济建设、管理社会事务中的经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十八大后,随着中国新一任国家领导人上任,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的年鉴,应该密切关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将这些最能体现时代特色、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向、最能满足新时期需要的内容置于显要的位置,体现时代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在内容撰写时,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比如改革开放、关注民生、环境问题等具有时代烙印的符号,应在年鉴中有所呈现,较好地概括时代发展的全貌,历史的进程,有利于人们从中把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时期各具特色。地方年鉴应采取系统记述法串联起时代的印记,做到有新意,如:我们的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改革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为了让读者系统地了解改革情况,很多年鉴就专设了改革篇,把企业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等汇集在一起构成改革篇,从而使读者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改革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例如,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南海年鉴》2010年刊特别增置“南海竞争力”大型专题彩页,全面展示南海在打造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政府竞争力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南海竞争力”专题彩页具体设置“镇街突围在南海”、“转型升级在南海”、“环境再造在南海”、“广佛同城在南海”、“名校工程在南海”、“高效服务在南海”等六大板块内容,从各个层面记载南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新变化、新成就。

坚持独立的地域个性

地方年鉴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基于地域特色,使地方年鉴具有个性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产业结构、资源、区位、文化、习俗、市场等框定年鉴收录的内容、体例及容量。

什么是年鉴地域个性?本地区内所特有的事物,在年鉴中要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作为年鉴编纂工作者,要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认真、准确地把握地情,对地方特色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年鉴编写中把地域个性表现出来。内容主要包括:一、地方党委、政府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制订的长远目标和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二、地方年度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活动;三、地方与众不同、本地特有、引人关注的内容等。《南海年鉴》在近几年的编纂工作中,努力张扬地域个性,打造特色年鉴,深刻挖掘南海所特有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区域性特点,反映南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的地方特色,如2010年12月初,“南海十大古村落”和“南海十大美丽乡村”相继揭晓,这是南海在实行“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深掘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成果。为更好地诠释南海乡村文化,将千年古郡文脉不断绵延,12月中旬,年鉴撰稿人员立即启动组稿工作,在2011年刊的《南海年鉴》中成功刊载了“南海十大古村落”和“南海十大美丽乡村”特刊图片专辑。

树立地方品牌效应

一本地方年鉴,也是当地向社会各界递出的一张名片。地方年鉴作为文化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品牌十分重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而全面,读者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获取所需信息,地方年鉴如果不重视建立品牌,势必会失去部分读者群,影响了年鉴的使用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财政拨款出版的年鉴总是少数,多数年鉴都得面对市场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这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精心打造年鉴品牌。

那么,如何有效地树立地方年鉴的品牌呢?笔者以为:树立地方年鉴品牌的基础是“四个”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编辑创新和机制创新,同时要重视地方年鉴的印刷、装帧和设计工作,努力提高地方年鉴的形象和品位,这是地方年鉴工作赖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

尤其重要的是,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就媒体属性而言,必须加大制作投入,强化宣传感染力,提高宣传效应。制作电子光盘或网络形式出版发行,随时更新,及时发布,以此改变年鉴撰稿方式、稿件传输方式,加快出版周期,改变发行方式,适应网络社会的现实。

但是,由于时下体制、人力、财力的局限,年鉴网络化仍然举步维艰,仅有少量年鉴形成良好态势,其余的都望之兴叹。《南海年鉴》在艰难中起步,从1998年刊起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均可浏览内容,自1999年刊起,同时出版多媒体只读光盘,随书发行。但时至今日,《南海年鉴》仍然面临着网络年鉴点击率低、利用程度不高的困境,树立年鉴品牌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可喜的是已迈出了正确的步伐。

猜你喜欢

年鉴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广西多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南海随笔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