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解放战争中诞生的铁道兵部队

2013-08-15杨星明

黑龙江史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铁道兵纵队铁道

杨星明

(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电令:《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山东军区5万余人、新四军三师3万余人、以及冀热辽、陕甘宁等解放区的10万部队、2万干部急速开赴东北。部队进入铁路发达的东北地区,由于铁路有着重要军事属性,八路军所到之地,首先着手接管铁路,并从军队派出一大批干部到铁路基层站段担任领导职务。当时,东北铁路陷入瘫痪状态,加上土匪、特务、国民党“地下军”不断的破坏活动。面对严峻的局势,为了维护我军在铁路的领导权,保护好铁路设施,恢复铁路正常运输,让铁路为建立根据地服务,为战争服务。在我军接管铁路的同时,组建了由我党领导的武装护路部队。东满(吉林省梅河口、通化一带)各线有何德全领导的护路大队1400余人;西满(吉林省郑家屯、白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各线有郭维城领导的护路保安部队约800余人;彭敏、阎九祥等哈尔滨至绥化、绥化至佳木斯以及长春至哈尔滨等铁路线上的护路保安部队相继建立。以上部队在东北民主联军各军区的领导下执行保护铁路交通安全和协助接管铁路的任务。

1946年6月,为统一各地护路部队的领导,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成立了以苏进为司令员的铁道司令部,下辖东满、西满护路军司令部,七个步兵团以及装甲车大队等部队,隶属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于铁路的线路、桥梁、机车、车辆、站舍等设备均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许多铁路被日军或苏军拆除,铁路通车率只有50%,机车、车辆损坏率达80%。燃料厂没有煤,发电厂没有电,铁路线路翻浆冒泥,客、货运输处于半瘫痪状态。我军在恢复铁路运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东北民主联军的剿匪,给解放区创造了和平的环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劳动人民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饱尝帝国主义奴役的东北铁路工人发扬了主人翁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到抢修设备,恢复铁路运输的工作中。铁路在各级军代表的领导下和护路保安部队的保卫下,解放区的铁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北满、东满和西满铁路干线的客货运输。随着解放区的扩大,铁路线的恢复和延长,护路军的任务也在日益加重,部队也在不断扩编。铁道司令部成立半年多,护路部队由整编时的3400人发展至6298人,担负着约5000公里的护路和维持铁路沿线一带治安剿匪的任务。1946年11月根据东北民主联军的命令,铁道司令部改称护路军司令部。

1948年7月,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军从对峙防御阶段转入至全面进攻阶段。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部队调动和物资运输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铁路修复工程局,归东北铁路总局领导。同时决定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另补入一批二线部队约8500余人,并由东北各铁路局动员1200名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干部随军作为部队技术骨干,整编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等五个师级单位,总兵力为17104人。由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和东北交通委员会领导。随着形势的好转和军事运输的需要,护路军的工作重点由护路转向担负前沿铁路军事运输的武装押运和直接参加铁路抢修的任务上来。为扩大解放区铁路管辖范围和恢复铁路系统的军事运输功能,首先修复了哈长线双城堡以南铁路,合力修复了控制性工程松花江上的蔡家沟大桥,使北部铁路延至松花江边,联接北满部队过江作战,有力的支援了我军“三下江南”的战斗。铁道纵队成立初期,由于部队缺乏铁道建设的经验和工作方法,加之各级干部多数来自步兵部队对铁道部队的性质与任务认识不足,加上边整编、边抢修,任务异常繁重,致使部队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滞后,部队中存在不安心工作的思想。为了加强部队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建设,铁道纵队于1948年9月在哈尔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结合国内战争的形势,明确了铁道部队的性质、任务和建设方向。号召部队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在实战抢修中提高技术能力。通过会议精神的传达和教育,稳定了部队的思想,鼓舞官兵的斗志。

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一手拿钢枪,一手拿工具,修复铁路,抢修铁路大桥,护送军事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辽沈战役准备阶段,铁道纵队分三个方向进行战时突击抢修:一是沿新义线铁路向义县抢修,支援攻克锦州作战;二是沿哈长、吉长铁路同时向长春抢修,支援围歼长春之敌;三是沿沈吉线抢修清原至抚顺间的铁路,支援解放沈阳。经过铁道部队的抢修,铁路恢复通车公里发展很快,到1947年底,解放区铁路通车里程为6689公里,东北铁路的修复已成为战略决战的必要条件。陈云同志在哈长线陶赖召铁路大桥通车典礼时说:这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的鼓舞下,野战军打到哪里,铁道纵队就把铁路修到哪里。解放东北的战役中,先后共修复铁路近1000公里,有力的保证战时铁路的畅通。大批的作战部队、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铁路运输在辽沈战役的后勤保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辽沈战役结束后,铁道纵队在抓紧抢修东北铁路的同时,侧重抢修山海关方向的铁路。两个月之内,东北的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锦州等主要城市的铁路联成一片,并通向山海关,为东北野战军入关和物资装备运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战局发展和扩大,东北铁道纵队积极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投身于全国的解放事业,铁路抢修从一个战区走向全国范围。1948年12月上旬,东北的铁道纵队一、四支队进入山海关,根据作战需要又修好了北宁路关内段,及时修复了滦河大桥,这样火车即可由东北直通天津。强大的铁路运输能力,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华北的平津战役。1949年初,英勇的铁道兵团全力以赴、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抢修铁路,保证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支援解放军的南下作战,支援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后,为支援野战军追歼残敌,相继修通陇海、湘桂、平汉北段、浙赣、北同蒲等铁路干线。为了抢修陇海路西段8号桥,杨连弟率领18名勇士奋勇搭架云梯登上8号桥墩在狭窄的墩顶上坚持了几昼夜顺利架好了钢梁,修复了桥梁,打通了陇海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铁道纵队共修复线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为解放军渡江南下,进军西北,解放全中国,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1950年11月铁道兵团部队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遂行铁路保障任务。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进行了长期持续、艰苦卓绝的反轰炸抢修,粉碎了美军疯狂的“绞杀战”,构筑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使铁路通车里程由107公里延长至1382公里,新建铁路213公里,保障了大动脉的畅通。

1954年3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8个师的铁道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王震上将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列入陆军兵种,归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此后,部队几经扩编和整编,最多时铁道兵辖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以及院校、科研等单位,共41.6万人。1954年至1983年间,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建设祖国保卫国防,开进崇山峻岭,入驻戈壁草原,不怕风吹雨打,不惧烈日严寒,开山筑路,遇水架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先后共建成铁路(含专用铁路)12593公里,被祖国人民誉为“铁路建设的突击队”。1965年,在美国军队入侵越南期间,铁道兵组织部分部队赴越,圆满完成了越南北方铁路、公路的反空袭抢修和抢建任务。这支英雄的部队还多次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等紧急任务,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贡献了力量。

1984年1月1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在“百万大裁军”中,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地方,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可以说,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诞生的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护路军司令部,到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以及建国后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这支既能扛枪打仗,又能抢修铁路、建设铁路、管理铁路的特殊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整个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了不巧的功绩,起到了其他武装力量和联合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上的作用。

猜你喜欢

铁道兵纵队铁道
铁道小卫士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荷兰咖啡吧里奇妙的“空中铁道”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鹧鸪天•铁道兵纪念碑
不朽的军歌 珍贵的遗产
跟着铁道达人微旅行探访台湾最美车站
军魂永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