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山巅之城”的建立

2013-08-15郭咪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孤立主义山巅北美

郭咪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325)

美国人一直自诩为上帝的选民,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巅之城”,并肩负着拯救世界的神圣使命。这一信念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这座北美大陆上的“山巅之城”是如何建立的?这种信念又是如何产生并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呢?本文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北美“山巅之城”的建立

“山巅之城”一词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的第五章第14节:Ye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A city that is set on an hill cannot be hid.(你是世界之光,一座建造在山上无法隐藏的城市。)加尔文曾在瑞士的日内瓦进行世界范围的神圣社会实验,建立了一个神权共和国,这正是对建立“山巅之城”的一次努力实践。

16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此后,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开始将势力侵入北美,争相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特别是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同样是在16世纪,英国在国内也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或圣公会。虽然它属于新教的一支,但是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残余。国教中,一部分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激进教徒对此尤为不满,他们要求“彻底摒弃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清除国教内的腐败现象,提倡简朴生活,”[1]于是,这一部分人就被称为“清教徒”。从16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英国王室大肆迫害清教徒。为了躲避迫害而又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大批清教徒放弃了国内优裕舒适的生活条件,历尽艰辛、横渡大西洋前往北美。1620年9月6日,102名清教徒登上了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木制帆船,越过茫茫的大西洋,前往美洲。在历经六十六天的艰难航行后,1620年11月11日,他们终于在普利茅斯港登岸,踏上了新大陆的土地。此后多年间,又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到1630年,清教徒们在马萨诸塞海湾建立了波士顿城。这些人不畏艰辛,怀抱着自己神圣的信仰,希望在这片“净土”上建立起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实现他们的宗教理想。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爆发,随着战争的进行,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逐渐成为北美13块殖民地共同的目标。在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这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正如1789年4月30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国会发表就职演说时所宣称的那样:“人们已将维护神圣的自由火炬和维护共和政体使命的希望,理所当然地、意义深远地,也许是最后一次地,寄托于美国民众所进行的这一实验上。”在美国人看来,美国的建立正是对建立“山巅之城”的又一次伟大实践,美国是上帝选择的国家,是世界的灯塔和榜样,为世界其他国家摆脱痛苦和黑暗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建立“山巅之城”的信念,为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起到了凝聚整个美国的巨大作用。

二、北美“山巅之城”建立原因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人们谋求在未知的美洲新大陆建立起一座“山巅之城”呢?这其中包含着宗教和现实的双重因素。

首先,北美的早期移民们之所以要在新大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很大的原因是出于他们意欲纯洁教会和教义的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些人移民北美往往并非是出于追求物质财富的目的,而是对“坚持要在自己简陋、庄严的礼拜堂里崇拜上帝,而不愿到英国国教的教堂去做礼拜”这一信念的执着[2]。他们将自己视为“一支加尔文派的国际突击队”,是负有神圣使命的上帝选民,在上帝的指引下来到了北美。1620年11月11日,在上岸前,清教徒们在五月花号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宣布他们“此行的目的乃是荣耀神,以及传扬基督的信仰。”[3]早期清教徒的主要领袖约翰·温斯罗普也曾在一次向他的旅伴们宣讲教义时预言道:“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因此,我们如果在已经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4]因此,在这片荒芜而陌生的北美土地上,清教徒必须执行他们严格的宗教信仰,力图在此建立起一座如圣经里所提到的“山巅之城”,照亮整个世界并为世人所仿效。而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清教文化深入到了整个美国文明的骨髓,加尔文被冠以了“美国之父”“美国建国之父”等一些列头衔,而建立“山巅之城”作为清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理想也就被美国人世世代代地延续并发展了下去。因此,虔诚的清教信仰成为人们在北美建立“山巅之城”的巨大精神动力。

其次,在二战以前的漫长岁月中,世界的政治舞台中心一直都是欧洲,于是,欧洲也就成为了众多复杂矛盾和冲突的交织点,强权政治成为欧洲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欧洲国家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则给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早期的北美移民也在欧洲深受宗教迫害之苦。这一切都使美国人确信,欧洲是痛苦和罪恶的集结地。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生存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相去甚远,“多数美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鄙视心理,认为欧洲在堕落,在沉沦,而对美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却感到自豪,因此他们在感情上不愿与欧洲为伍,”[5]所以他们需要寻找一块“净土”,根据一套优越的制度,建立起一座“山巅之城”,以摆脱欧洲的黑暗与堕落,照亮整个世界,完成上帝所赋予他们的拯救世界的神圣使命。

最后,北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也使得美国人相信,这里是上帝有意赐予他们建立“山巅之城”的“净土”。北美地域辽阔,气候宜人,土地富饶,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与此同时,它远离欧洲大陆,远离战火纷争,周围又没有什么强国,这就为“山巅之城”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外部条件。美国人可以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实践自己的宗教理想、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制定出一套自身所独有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建立起一座万众瞩目的“山巅之城”,“在神的指导和保护之下,致力于把光明和拯救带给世界其他地区。”[6]

三、“山巅之城”与美国的使命

美国人将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而他们的国家则是与众不同的世界“山巅之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要比其他国家更先进、更优越,是世界效仿的榜样。因此,他们也就相信,美国肩负着一种将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念和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从而拯救世界的使命。正如J·斯帕尼尔所说的那样:“美国人从其国家生活一开始就坚信他们的命运是——以身作则地向一切人传播自由和社会正义,把人类从罪恶之路引导到人世间新的耶路撒冷。”[7]那么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呢?美国人对此往往会根据形势的需要和美国的实际国力采取两种不同的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美国在二战前长期坚持奉行的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美国人认为,美国以外的世界是黑暗落后、专制腐败的,美国作为世界的“山巅之城”应该要孤立于世界之外,以免受到污染和不良影响,专注地发展国内事务,完善自身,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世人树立更好的样板,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美国人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建立一个光照世界的山巅之城,美国能教给世界各国他们从自己的历史中永远都学不到的知识;美国榜样的刺激,将激发其想象力,把他们从陈规陋习的束缚下解救出来,从而间接地实现其天赋使命。”[8]因此,美国需要通过自身必要的孤立,充分发挥自己“山巅之城”的榜样作用,并将这种影响力扩展到整个世界,为饱受专制暴政和天灾战祸摧残的人们指明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径。

此外,在美国往往还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美国影响世界、拯救世界的途径应该是一种扩张行为,扩张正是美国“山巅之城”作用的突出体现。这种扩张既包括了领土的扩张,更包括了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推行民主和人权。这种观念在二战后,占据了上风,在美国的内政外交中都有所表现。美国人往往不会为自己野蛮、粗暴的扩张行为而感到羞愧,反之,他们对这种扩张引以为豪。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这种扩张主义根本上是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他们先进的政治秩序和民主法制,而这是符合美国作为“山巅之城”所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的,是促进世界文明的善举,是道德高尚者的行为。

其实,纵观美国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孤立主义、扩张主义和美国是“山巅之城”的信念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美国人积极地要证明自己是按照上帝的意旨来建立的国家,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前进方向,负有拯救世界的神圣使命,因此他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而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之也只是美国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实力的强弱变化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所采取的不同的具体实施途径。在美国实力不足时,往往通过实行孤立政策间接地实践美国“使命”;而当美国实力逐渐强大后,美国就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谋求更大的影响力,扩张其势力。很多学者认为“孤立主义是美国侵略性的领土增加和文化与经济扩张的一个方面。美国搞孤立是为扩张服务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共同的理论和心理基础是使命观。”[9]

总之,美国是“山巅之城”、是世人应该效仿的榜样这一信念确实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确实有着它无与伦比的独到之处,值得全世界接纳和效仿。但是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优于其他国家的地方。所以,美国的长处也和其它国家一样,是由于它自身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综合形成的,不能够过分的夸大。尤其是,如果抱着基于这种“山巅之城”信念所形成的优越感而妄想去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忽视自己的不足和其它国家的特殊性,这将是一种盲目自大的行为。

[1]赵文学.论清教主义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魏燕.略论美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J].江苏社会科学,2003(5).

[3]柴雅洁.”山巅之城”文化内涵浅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4][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时殷红等译.美国人:殖民地的经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5页.

[5][美]迈克尔·H·亨特.褚律元译.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

[6]爱德华·伯恩斯.美国的使命观:国家目的与命运的概念(The American Idea of Mission Concepts of National Purpose and Destiny) [M].拉特格斯大学出版社,1957.第30页.

[7]郑蕾.试论”天赋使命”意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06.

[8]汪涛.”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J].理论导刊.2001(7).

[9]郜战红.”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的新教文化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孤立主义山巅北美
北美灰熊被杀案
挺立山巅的松
登峰造极——意大利Ötzi山巅观景台
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
拍脑瓜
民族主义让全球化进程逆转了吗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迈向山巅——一张报纸与她所处的年代
只身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