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群众路线——党引领复兴的世纪话题

2013-08-15文Ⅰ杨

当代贵州 2013年3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路群众

文Ⅰ杨 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的引领使命。历经92年的风雨历程,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又坚定地迈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圆梦阶段。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确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会尽快实现;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走群众路线是党引领复兴的永恒课题。

群众路线:党引领复兴的跨世纪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深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引领复兴的跨世纪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和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

革命实践探索出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早在1922年 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典型的全国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党放手发动群众,积极践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建立了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根据地开展兵民一家的大生产运动,在敌后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奠定了抗战胜利的深厚基础。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通过的政治报告终于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里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问题。正是广泛地深入群众的革命实践,我们党才成功地走出了依靠群众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才探索出了党引领复兴的群众路线根基。

建设实践发展了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所诞生的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方面,坚决治污、治贪,果断处置了刘青山、张子善,表明了党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的决心和态度,并在党的八大上通过的党章里第一次写入“群众路线”的概念,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对群众路线下定义,在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里,把群众路线全面地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站在执政党的角色高度,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并着眼于这个矛盾的解决,不断探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方法,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群众路线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得到与时俱进的深化和完善。

走群众路线:党引领复兴的时代要求

当前,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无疑明确了走群众路线是党引领复兴的时代要求。

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坚定复兴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只有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中国梦才可能在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中得以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为了让我们的人民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求生存转变为求发展,这种地位、角色和任务的变化,使少数党员干部逐渐滋生了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群众深恶痛绝。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凝聚复兴的强大力量。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中国梦才可能在强大的逐梦力量的推动下得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人民群众是这一力量的源泉,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积极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站稳脚跟;积极依靠群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继续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让人民群众相信中国梦是自己的梦,才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亿万群众力量。

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探索复兴的成功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具体路径,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路径,中国梦才可能在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上去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革命如此,建设也如此,这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且时刻面对各种发展约束和国际国内挑战的大国的重要命题。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正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才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解体之际,还能一枝独秀并散发着耀眼的复兴之光。

大群众观: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新命题

回顾我们党在引领复兴的跨世纪探索中,正是因为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后通过群众路线才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走到了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复兴目标的关键时期。而在未来民众基础更凸显出夯实需求的快速复兴的征程上,群众路线无疑是我们的基本坚守。只是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尤其面对群众利益群体的多元化,践行群众路线需要与时俱进,大群众观是迫切需要把握的新命题。所谓大群众观,就是对待群众和群众工作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思路,而这需要从跨世纪的历史总结、现实思考和未来更大的作为空间的考量中,获取行动智慧。

要在历史的启示中坚持大群众观。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就是大群众观的形成过程。大革命时期,我们党重点依靠工人群众,探索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深化对群众的认识,把群众工作外延拓宽到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群众的认识,拓宽群众工作外延,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革命的群众拓展到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我们党革命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宽泛和厚实,先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深化、不断拓宽对群众及群众工作的认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要在现实的回应中坚持大群众观。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我们党已经拥有8500多万党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已经有了极大提升,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尤其这种矛盾还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中被放大。而且,随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社会阶层的涌现,今天的群众群体趋于更加多样化,群众对利益的诉求趋于更加复杂化。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期待已经成为一个高难度的实践课题。客观现实决定,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实现好最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同时,兼顾好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关系,我们才能健康迈步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要在世界性的作为中坚持大群众观。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发表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有过这样的发人深思之言:“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延续这一深刻表述至今天中国梦语境中的全球视角解读,便是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国自身的强大,因为没有自身的强大就不可能有对世界的贡献;二是伴随自身强大而实现对人类越来越大的贡献。在整个20世纪直至进入21世纪,实现包含这两个层面内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直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顽强追求。今天,伴随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明确,中国梦呈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的民族复兴愿景,中国共产党更不仅把自己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在了更明晰的为着自己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核心利益上,而且还鲜明诠释在了为着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世界人民的利益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党引领复兴的群众路线的践行,需要有党的群众观点的世界思维和世界表达。换句话说,在世界性的作为中坚持大群众观,是今天践行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道路群众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