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几则小故事

2013-08-15

支部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加西亚题字淮安

毛泽东修桥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强调了实事求是,又强调了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1932年的一天,毛泽东到农村去调研,途经绵江河,发现架在河堤上的桥板已经腐烂,非常危险。

毛泽东焦虑地对当地干部说:“这座桥一定要立刻修好!知道大家都很忙,但是我们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绝不能忽略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根据地的建设!”

毛泽东与乡村干部一起抬木头、扛石块。

乡干部老谢不安地说:“毛主席,您工作那么忙,这里由我们来做就行了。”

毛泽东拍拍老谢的肩膀说:“既然来了,就一起干吧,人多力量大嘛。早一天修好,就早一天方便群众。”

临近黄昏时,一座稳固的新木桥架起了。

邓小平的“会风”

1981年11月5日,中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向邓小平报送了《关于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并请他致开幕词。邓小平批示:“不致开幕词,因为没有必要,无话可讲。但我可主持会议。”

1982年10月30日,中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再次请邓小平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并讲话,邓小平仍然这样批示:“没有新的话要讲。闭幕时我出席,但不讲话。”

在如何开会讲话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基本观点是:“重复的话可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他还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

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改文风

习近平同志曾严厉批评某些官员的“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全场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一句很普通的口语,让大家觉得十分亲切。

温家宝同志的工作报告非常口语化,其中“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平实的语言举不胜举。

如何改进文风,中央领导同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愿“八股”之风日衰,清新“白话”之风日盛。

刘少奇没花一个卢布

1960年,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去苏联参加81国共产党会议。

按规定,国家发给他5000卢布的零用费。但到了莫斯科后,他没花一个卢布,而是把钱全部交给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

刘少奇从不接受馈赠,外宾送了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到外地视察时,他总是吃住在专列上,而专列也总是停靠在偏僻岔道上,以免妨碍交通,也回避当地干部的接待。遇到有地方负责人送东西,他总是严肃地告诉工作人员:“给他退回去,请客送礼是中央规定禁止的。退回去,下一次他就不搞了;你不退,别的地方也就跟着来破坏中央的规定。”

“棉花式”和“铁块式”

1952年的春天,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跟编辑、记者聊起了新闻写作。

他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块,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记者答“:重量相同,占的地方棉花比铁大得多。”

彭真说:“对了,现在有些报纸上的新闻,就像棉花一样,占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哩唆、空空洞洞的棉花式的长新闻。”

贪官胡长清的书法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酷爱题词,江西省境内处处可见“胡大人”的手迹。

江西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则顺口溜:“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

胡长清的书法只是因为他官拜副省长,所以才如“夫贵妻荣”一样让很多人阿谀恭维。

求字者请人题字往往名曰附庸风雅,其实那些热衷于请政府官员题字者,多数并不是真正欣赏官员的书法墨宝,而是冲着其职位和权力来的。更不能让人容忍的是,不少官员把题字当成受贿的由头,借题词收取“润笔费”,或以题字、题词作虎皮,进行权钱交易。这种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雷锋的节约箱

战友们都知道雷锋有个“节约箱”,这是用破木板钉成的小木箱。

他把捡来的破铜烂铁、废螺丝钉等东西放在里边。遇到需用的时候,就从“节约箱”里,找出来适用的东西。不用的废品就拿去卖了,卖回来的钱,都全部交公。

在给某工地运水泥时,车子上常撒落一些水泥。雷锋觉得这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也不该浪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每个车子上去打扫。不到两个月,就积攒了一千七八百斤水泥,也都交给了工地。

雷锋时刻注意一点一滴地为国家、为集体积累财富。牙膏用完了,废牙膏皮扔掉,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可雷锋却把它收起。他处处都能找到节约的窍门。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自己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

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

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

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

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领导“上前线”

杨善洲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亲力亲为。他在日记中写道:“凡是农田上建设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

在这个问题上,杨善洲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听说昌宁某乡水泥大桥被洪水冲垮,身为地委书记的杨善洲迅速赶到受灾现场;听说龙陵地震,他立即赶到腾冲落实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试想,他假如不亲临一线,而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空想措施,怎么能够抓好救灾和抗震救灾工作呢?

把信带给加西亚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

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一个名叫罗文的人。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他拿了信放在胸口藏好,经过四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三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险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再好的计划、再严格的规定,不执行、不落实也等于零。

猜你喜欢

加西亚题字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为《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题字
阿尔法星球
题字藏谜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