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作风应确立五个执政理念
2013-08-15■张健
■张 健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倡导的施政新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党员干部自觉贯彻“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应确立五个执政理念。
一、为民的执政理念。这是最首要的理念。改进作风,就必须热爱人民、依靠人民、敬畏人民,不能扰民,更不能愚弄人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来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最深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离开人民群众,一切都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更清楚地指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揭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反复证明了如若忽视或丢掉人民的观点和理念,必将失去最大的政治优势,走向亡党亡国的不归之途。
二、务实的执政理念。这是改进工作作风中很重要的理念。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说过:“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何谓务实,顾名思义,听实话、摸实情、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取实效。务实,主要体现为认识上要“唯实”,行动上要“实干”。“唯实”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反映,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陈云讲的“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就是对这个理论的生动诠释。“实干”就是实实在在地实践,马克思讲的“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邓小平讲的“世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都进一步论证了这个理论。我们在改进工作作风时,如若不是基于务实的观点和理念,将一事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清廉的执政理念。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十分警觉、须臾不可丢弃的理念。清,也就是人们说的“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办事”,“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廉,也就是人们说的“清正在德,廉洁在志”,“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作风清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总结了延安的十大新风:“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提出了要“厉行廉洁政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多次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习近平也曾指出:“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王岐山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四、反对形式主义的执政理念。形式主义是不良作风的表现之一,是指在内容与形式问题上,夸大形式作用,走向极端,形成的一种作风。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为做面子文章,摆花架子、出花点子、设虚套子、唱高调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壳”。形式主义的产生,从大的方面讲,思想根源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社会根源是“好大喜功”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影响。具体而论,不外乎名利思想和懒惰作风。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讲过:“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它的危害有三:其一妨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实;其二劳民伤财,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其三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危及政权肌体,是共产党人必须反对和根除的不良作风。
五、反对官僚主义的执政理念。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中应当着重反对的作风。邓小平指出:“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官僚主义的存在首先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其次是制度不健全。
官僚主义主要类型有四种:其一,昏庸式的官僚主义。不抓大事抓小事,不抓西瓜抓芝麻,工作无计划,政治不敏感,小事清楚,大事糊涂,昏昏噩噩,忙忙碌碌,打不开工作局面。其二,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在机关架子很大,下基层吆五喝六,常常我行我素。其三,瞎混式的官僚主义。不读书,不看报,不谋政,懒下基层,满足于开会发文件,把秘书当“拐棍”,混日子捞资历。其四,蛮干式的官僚主义。不讲科学,武断决策,“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开会发文喊口号。
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