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款不是唐僧肉 中饱私囊必严惩

2013-08-15金禾

支部建设 2013年6期
关键词:唐僧肉公款禁令

■ 金禾

把公款当做唐僧肉,滥花滥支、胡吃海喝、中饱私囊,可谓官场顽疾,很多官员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花多少都不心疼的心态,饭桌上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饭桌下尽享奢华之极,吃成了酒囊饭袋,留下了一身“职业病”,被群众戏称为“吃货”、“吃客”。

一些官员这样做,无非是觉得行贿受贿违法,而吃吃喝喝,享受一下却无伤大雅,况且孝敬的对象常常是上级,下级向上级表“敬意”,领导也不会和自己过不去。

每逢重要节日特别是春节,那些穿梭于全国各地城乡道路上的送礼车以及大都市中由此造成的拥堵已成当今社会的一大奇观。另一奇观则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礼品回收店。

无数事实表明,“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当违法违规变得轻而易举且违者大都安然无事时,任何法律禁令都不过是一纸空文。无数事实证明,仅靠道德教育、下发禁令是禁不住人的贪欲、遏制不住歪风邪气的。对于包括使用公款在内的公权力,如果缺少法律的明确规范,缺少制度的制约与监督,缺少运作的公开与透明,缺少对违法者的严惩不贷,腐败就是一种必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申恩威评论道:当下,公款送礼之风屡禁难止,成为消极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成为久治不愈的沉疴痼疾和社会公害。公款送礼的实质是慷国家之慨,用纳税人的钱当筹码来达到个人或小集体的目的。在公款送礼之中,巨额的公共资金通过暗流化为个人囊中之物,各种禁令和条例被无声化解,相关法律法规被潜规则架空,极大地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严重腐蚀着党员和干部队伍,助长了腐败高发易发的势头。治理公款送礼已刻不容缓。

还有人说,公款送礼折射着权力运行的无序与监管的极度乏力。许多人认为,应将公款送礼与公务招待、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这“三公”消费一样公开,加强制约与监督。否则的话,将会有更多的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倒在腐败的泥沼中。回顾前鉴,此类事例还少吗?

一位领导的司机也这样无奈地说,“五粮液、泸州老窖、中华烟、高档普洱、白毫、铁观音,还有各种鱼肉果蔬土特产……”这点“福利”是“沾了领导的光”。“逢年过节,变化的只有礼单,不变的是送礼,就算只是为了烘托节日氛围也都会有所‘表示’”。“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礼灾’。”

有作者建言道:相关部门如果能把公款大吃大喝等官场陋习尽早纳入法治进程,让财政支出更加透明,便于监督,让惩治滥用公款有法可依,不良官员对公款这份“唐僧肉”的垂涎肯定会有所收敛。若如此,滥用公款陋习的终结或许不远!

通常来说,我们按照社会精英和大众对腐败的容忍程度,可以将腐败分为三类:黑色腐败、灰色腐败和白色腐败。黑色腐败例如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灰色腐败的典型表现形式是“三公”消费,白色腐败就包括送礼。当前,我国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之中,固有的制度体系被渐次打破,而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为腐败提供了滋生蔓延的空间。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必须全面地改革公款支出的运行机制,使之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的确,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三公经费都来自于纳税人,每花一分钱都要倍加珍惜、精打细算。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应成为所有公务人员的品格和道德。同时,当然还要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使严格的公款接待制度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唐僧肉公款禁令
白俄罗斯延长小麦粉和荞麦出口禁令
德国拟对危险农药实施出口禁令
中央执行委员会二十六号训令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唐僧肉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原来老师也爱吃零食
神回复
开会的不同版本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性生活10大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