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摆官架子?

2013-08-15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7期
关键词:仪式官员领导

文/艾广明

摆不摆官架子,其根本还是怎样对待群众的问题。官员凭“公仆之心”,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官架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有官架子”,这样说谁,都会遭到反驳:“我哪里有官架子,是你们的误解。”然而,群众又感受到这“官架子”经常可见,是谁在摆官架子呢?

辞书上说官架子指做官的威势和派头,然而,概括复杂社会现象的名词都只是说说大意,望文生义的局限很大。封建朝代各级官员都是普通百姓的主宰,摆官架子习以为常,善待民众也是“爱民如子”,根本不是一辈的。官僚对待百姓、下属,心理上居高临下;会见的仪式也要体现高低尊卑,一方高坐堂上,一方长跪请安。官员坐轿出行,前呼后拥,“肃静”、“回避”的牌子让百姓望而生畏、噤若寒蝉。这种官架子,千年延续。有官员微服私访,扮成平民,架子隐去了,可一旦身份显露,百姓还得吃惊叩首,拜这青天大老爷。封建朝代的君主、王公大臣、地方官吏的官架子威势、派头虽有不同,劳民伤财的程度也有区别,但本质都是凌驾于民众之上,满足官员人上人的感觉。崇拜官僚的仪式多了,人们会留下记忆。经常坐轿的官员,偶尔步行,人们仍视其为下轿的老爷。封建朝代有没有官架子,官架子大小实在算不得什么事情。

现在不同了,说谁有官架子,是尖锐的批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日臻成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等方面有严格要求。摆官架子,在政治上、舆论上是受批评,遭谴责的。但否定官架子不等于淘汰了官架子,一些官员还是很热爱官架子,非要摆一摆,摆官架子的方式也比较复杂。

官职也称官位,还以“乌纱帽”代称,一般都有一定管人管事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受到信任或拥戴的人才能担任。官员在法律和职责权限内发号施令,相关人要听从照办。这是官员的根本职责,不能和官架子混淆。战场上指挥员号令冲锋,千军万马奋勇争先,场面震撼人心,指挥员形象崇高,谁能说这是官架子?灾难突发,人们惶恐不安,将目光投向在场的领导,领导镇定从容,果断指挥,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都是在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如果这时领导混同于老百姓,无声无息,这官还有什么用!可见官员有受人们尊重的职务,被广泛认可的履行职责的方式、仪式,也可能体面风光,但和官架子不是一回事。必要的、适当的和不必要的、过分的方式仪式当然有界限,但不是绝对的。做多了一点,搞大了一点就可能被认为是摆官架子。既然如此,是尽量减少官架子,还是借机来点官架子就得由官员把握了。有人借机摆点官架子,受到批评也振振有词。而有些领导则做出表率,迎来送往尽量从简,接人待物简朴实在,人们还是赞赏这样的领导。但对官员履职尽责的方式、仪式也不必过于探究,只要基本是必要的、合规的,具体细节不值得放大、炒作。

“官架子”和“摆”联系紧密。官员正常工作的方式仪式不叫“官架子”,因此,官架子多半是摆出来的,不是为了事业、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有人为基层干部摆官架子画像:群众不叫他领导,他就不理或态度生硬;自己抽烟要人家递上打火机;下乡检查工作,遇上雨,自己倒背着手,身边有人给他打伞。摆这架子,是想与众不同,令人羡慕,自己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觉。其实,这感觉和群众的感觉差得很远,现在人们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对这种摆谱多不认同。上了电视、到了网上这种形象更令人生厌。想靠摆架子获得公众敬仰,彰显自己的价值实在显得幼稚可笑,也与党风政风有关规定冲突,“整景”的官架子不要再摆了!

有些人摆官架子可不是用来看看,而是用来吓人的,想推脱责任、掩盖问题。“我很忙,没时间听你说”;“我就这样办,你找谁都没用”,常听到官员或机关工作人员有这类说法。这是对群众不耐烦、不满意、不在乎的表达,充斥着居高临下的味道,用来维护自己、威吓别人。不过现在也未必能吓唬得了谁,只能让群众更加不满。

说到底,摆不摆官架子,其根本还是怎样对待群众的问题。官员凭“公仆之心”,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官架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仪式官员领导
仪式感重要吗?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丘琼山巧对官员
Talking strategies
“搞”艺术的官员们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
开营仪式
官员在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