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2013-08-15王彩霞

支部建设 2013年29期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

■王彩霞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王彩霞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群体性事件,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转型跨越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各种矛盾爆发的高峰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多为利益冲突或认识偏差而引发。一般情况下,群体性事件具有内容的复杂性、蔓延的迅速性、影响的负面性等特点,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特殊表现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群体性事件,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十分迫切,非常必要。

领导干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需具备哪些能力

为了有效地防控决策严重失误和因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即危机识别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正确防范、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危机识别能力。“勿轻小事,小隙沉舟”,“落一叶而知秋”。群体性突发事件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一起重大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事故征兆背后300个事故苗头,每个事故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每个群体性事件在其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驾驭全局能力。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综观全局,顾及各方——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对周边的广延性。否则,一着不慎,牵动全局,甚至会影响全局。

快速应变能力。群体性突发事件来势猛、发展快,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局面失控。领导干部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要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有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气魄,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胆略,有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一要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实情,为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二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三要适度超前性决策。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对事态发展有一定预见,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四要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总之,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这是领导干部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

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聚合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要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使各个环节丝丝相扣,以高超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开放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而有效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避免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培养和不断实践的过程。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从多方面入手。

重视学习长本事。“打铁还得自身硬”。群体性事件成功处置的案例无一不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交织发挥作用、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有胆足智敢担当的结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战术水平。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能够快速反应,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

重视实践求创新。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方面要在已发生的事件经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累领导经验,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处理高发的群体性事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使领导干部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置方法等。同时,要加强应急机构的建设,增强其工作职责,上下形成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指挥中心。

深入调研查隐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增强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而敏锐性的培养,离不开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来源于一线,来源于群众中。领导干部要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捕捉一些深层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预测和预防工作。在事件平息后,要及时进行回顾反思,既要总结成功经验,又要查摆剖析失败教训,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激励约束严考核。各级党组织要把驾驭复杂局势、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能力评价的重要方面,促进领导干部能力意识的自觉修炼。对能力过硬、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表彰,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对工作不力、能力平庸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调整;对那些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领导干部在群体性事件中怎样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作风,深入一线做群众工作,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把改善民生,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爱之以心、谋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一马当先,勇于担当。

在第一时间准确作出第一判断。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状态不确定,影响不确定,时间紧迫,信息有限,必须立即对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发展态势作出准确判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力应对,控制局面,减少负面影响,降低损失。

在第一时间果断作出第一安排。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如果有伤亡情况,争分夺秒,紧急救治;二是维护稳定,控制组织者,安抚受害者,疏散卷入者和旁观者,控制信息,控制舆情,防止不良信息被炒作;三是遏制事件发展,既要遏制事件本身,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力求不使事态扩大、蔓延,又要遏制媒体不当舆论。

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第一行动。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很重要,要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采取第一行动,现场决策、现场指挥、现场处置、现场化解矛盾、现场解决问题、现场控制媒体并引导媒体正面报道。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聪明智慧和真情实意获得群众的信任、理解,达成共识,化解群体性事件风险。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特别是问题比较突出的改制企业,要主动下访,解民情、顺民意、办实事。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勇于面对,积极处置,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形象不受损,群众合法权益有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努力。

(作者系山西汽车运输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猜你喜欢

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
群体性突发事件背景下个体参与行为的认识与反思
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置群体性事件探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