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开展体育科研现状及对策——以四川省警察学院为例
2013-08-15李军
李军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体育科研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质及其规律的探讨和认识过程,随着体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学校体育科研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运动实践离不开体育科研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还是运动训练和竞技水平增强,乃至群众体育活动开展,都依赖于体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科研作为高校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科研素质和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衡量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指标。警察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主要培养基地,体育教学占有相当大比重,不可或缺。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对警察院校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及学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以四川省警察学院体育科研现状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探索提高警察院校体育科研水平的途径、方法。
1 警察院校警体科研的开展现状
1.1 科研水平不足
从中国知网以警察体育为进行主题搜索结果来看,与警察体育相关论文共计42篇,其中“警察院校体育”主题15篇,“警校体育”主题3篇,“公安院校体育”主题24篇,科研成果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为主。而以“普通高校体育”主题搜索,发表论文总数多达3662篇,研究领域明显宽泛,除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为主外,人文体育、科技体育、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发展趋势。比较而言,无论是发表论文数量,还是科研成果质量,警察院校体育科研明显滞后。就四川警察学院来看,体育科研情况大致相同。自2006年以来,与警体相关立项课题6项(同一课题多级申报计一项);自2010年以来,共发表警体学术论文50篇(警务技战、教改研究、法规研究、体育产业等视为警体类),教材1部。从质量、价值来看,课题主要为学院或教育厅课题,无省部级和国家级等高级别课题,存在课题选题不够新颖,创新意识不够,实际运用的开发价值不高等问题;从发表的论文质量来看,与数量形成了极大反差,核心仅11篇。大多属教学、训练和一般性理论研究,此类成果多为经验总结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领域较窄,研究水平较低,深度明显不够。
1.2 科研方向不明确
从研究者角度考察,科研目的并不主要为教学服务,大多则是为了职称晋升,存在着很大的功利性。因此,科研目的的单一性,直接导致科研行为与新时期呈现出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的教学形式、训练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脱节,科研方向不明确,科研水平初级浅表,科研方法陈旧。就四川省警察学院体育科研情况来看,6项立项科研课题,4项与警务技能相关,1项与生物力学相关,1项与体育产业相关,选题单一;50篇发表学术论文中,体育教学29篇,体育产业6篇,群众体育8篇,体育法规1篇,教材教法1篇,体育情报1篇,体育心理1篇,体育文化2篇,其他1篇,主要侧重于教学研究,较少涉及人文体育、科技体育等前沿领域研究。
1.3 科研参与力量不足
警体科研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支撑,多人合作共同攻关,而一个人的力量常常难以完成。一般而言,课题项目级别越高,合作率越大,科研成果越科学。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警体科研以个人研究为主,科研个体力量和团队力量均不足,严重影响警体科研向纵深、合作化的方向发展。以四川警察学院来看,警训部主要承担了全院各专业学生以及省内外干警培训的警务技能及体育课程教学训练任务,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教辅人员6人,驻校教官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硕士研究生6人,公安部警务实战基地教官14人,院教学名师3人,泸州市人文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据现有科研成果中,6项科研课题共涉及人员13人,其中主持课题人5人,参研人员8人。发表学术论文50篇,主要集在于19人撰写,其中7人为课题主持人或参与者。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研究主要以个体为主,参与科研人员相对较少和相对集中。科研团队不足,且研究学缘结构单一,未形成学科间、学院间的横向渗透,反映了警体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组合不合理。
2 开展警体科研的必要性
2.1 警体科研是新时期优秀警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新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警校作为执行特殊勤务的人民警察培养培训基地,肩负关党和人民的特殊使命,对人才的培养理念、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机器建设。因此,对人才培养要求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尤其在体能及警务实务方面,更不能等同一般。加强警体科研力度、深度、广度,对提高警察职业教育认知度和敬业度,明确警体价值定位和发展取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2 警体科研是提高警务技战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警务技战术是一个综合学科概念,其涉及射击、搏击、心理、体能等多领域。但众多分支域,终归于一点,那就是学员强健的体魄和心理。当前,警校体育主要是从警务技战术的角度加以研究,重点是“作为警务技战术的体育”和“作为警务技战术构成部分的体育”,因此,怎样才能保持、保护和保证“体育的体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自然也就成了一个要求积极攻关的重大课题。[2]因此,加强警体科研,研究注重横向学科联合,纵深方向发展,为提高警务技战术水平教学服务。
2.3 警体科研是培养从警人员终生体育意识和终生警务技战术训练意识关键环节
终生体育意识和终生警务技战术训练意识的树立,是确保警务人员旺盛精力、持久体能、敏锐思维的重要基础。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重视警务技战术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同时,加强警体人文研究,建立“人文体育”的警体教育观,这也是新时期人本体育观的客观要求,使学员由被动痛苦运动,逐渐愉悦身心运动,最终达成由传统的“生物体育”向“人文体育”的转变,对均衡身心协调发展,培养从警人员终生体育意识和终生警务技战术训练意识具有关键作用。
3 加强警察院校警体科研的对策与建议
3.1 改善学历结构,培养科研骨干
科研促发展,人才是关键。在警体科研工作中,除依靠好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老教师,做好对青年教师科研方面的传、帮、带外,还应积极改善科研队伍学历结构。通过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科研人才,并加强现有青年教师人才继续教育,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学术和科研能力。
3.2 提高科研意识,引领学科前沿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时间,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学科已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致性,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各学科理论不断渗透融合。从警体学科来看,无论是理念、设备、技术,还是理论、方法、教法等已是今非昔比,传统体育观念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警体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确定科研方向,积极探索实践新理论、新技术、新教法、新器材以及新的训练手段等,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尤其是将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理论渗透到体育科研教学实践中来,不断地深入研究,始终处于该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切实为搞好教学目标工作服务。
3.3 拓展科研视野,研究纵深发展
现代科研工作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研究,传统单学科科研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科研形式,因此,对研究者的综合知识储备要求颇高。警体学科也不例外,科研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阔,理论越来越宽泛,对象越来越综合,手段越来越创新。新的科研形势对警体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当前教学科研,警体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多学科学习,努力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积极更新、拓展个人知识储备,提高科研水平,促进警体科研工作纵深发展。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中发[1999]9号,1999.
[2]李明.日本警察职业资格教育中的警校体育[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