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发展史回顾视域下我国羽毛球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①
2013-08-15徐群
徐群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1)
1 羽毛球技术发展的回顾
1.1 羽毛球战术的开创期
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全身运动,老少皆宜。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羽毛球的运动,叫做“打手毽”。在14~15世纪的日本,人们开始运用木头制作球拍,将插有羽毛的樱桃核作为球,由此而产生了羽毛球运动的原型。羽毛球这一运动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在50年代,英国的羽毛球选手垄断了世界羽坛。丹麦、加拿大等国家的羽毛球选手凭借优良的体力和进攻型的技战术打法,在1939年向英国羽毛球选手发起了摧枯拉朽般的进攻,这一举动使当时英国羽毛球选手称霸世界羽坛的局面被改变。在第三十六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仅获得了一枚混双金牌;在第三十七、三十八届全英锦标赛上,连冠军的位置都让给了丹麦选手。
1.2 全面发展羽毛球战术时期
羽毛球技战术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亚的羽毛球选手在50年代主要以拉、吊来准确控制球的落点,王炳顺和庄友明先后在1950~1957年第八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的男单决赛上夺魁。从1958年开始,羽毛球技术开始向快速机敏、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在1958~1979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先后7次捧得汤姆斯杯。
我国羽毛球的技战术的全面性的高速发展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汤仙虎和侯加昌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汤仙虎和侯加昌以快速的步伐、猛烈的扣杀、准确的定位等综合多变的技术特点已经显现出我国羽毛球技战术的未来发展特点和方向。而于此同时我国羽毛球技战术也广泛了影响了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羽毛球选手的技术特点和战术风格,运动员更加注重脚步移动的速度和把握战术时机的迅猛进攻,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世界羽毛球技战术水平获得了空前的提升和令人瞩目的进步。
1.3 成熟期的羽毛球战术
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80年代转向了快速进攻、全面和多变。各国世界名将的羽毛球水平都比较高超,并且各有所长、实力相当。80年代初,羽毛球代表人物有林水镜、韩健、来劲、苏古亚托、陈昌杰等。这些选手中最突出、最典型的是林水镜。他的速度快、进攻狠,而以控制对方后场的进攻、加强防守、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遐迩的是费罗斯特和韩健则。在80年代中后期羽毛球代表人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等。杨阳、赵剑华充分发挥了快、狠、准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而、快速、准确的打法。直至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成为了奥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21世纪初至今的这段时间,后来经常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的李宗伟、印度尼西亚的陶菲克以及丹麦的皮特盖德,这些顶级羽毛球选手都成为世界羽坛的中坚力量。而作为我国羽坛的我国男子羽毛球队单打运动员林丹、鲍春来一直活跃在世界羽坛的顶级赛场,身材高大,擅长拉吊打法的鲍春来为国羽历史上首个汤杯四连冠立下汗马功劳,林丹擅长头顶滑板对角球,他先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赛事上取得冠军。他在2010年11月21日成为了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而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与提升,羽毛球技术己达到十分娴熟的地程度,战术打法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备领风骚。可以说,当今的世界羽毛球已进入到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中国女子羽毛球队运动员李雪芮先后获得了2007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女单冠军、2010年亚洲羽毛锦标赛女单冠军、2012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等。,李雪芮在2012年8月4日夺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写下了瞩目的成绩。
2 我国羽毛球队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积极探索新赛制的竞赛规律
自1920年羽毛球运动传入我国之后,通过国人的努力,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羽毛球对已经立足于世界羽毛球运动之林并取得了佼佼的成绩。但是,如果我国羽毛球运动就此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将会止足不前,无法继续创造辉煌。因此,实现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壮大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必由之路。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不仅通过田径训练法就达到训练目的,而且对体能训练的专项性要求很高。从前,我国在羽毛球选手体能训练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做过不少探索,如专项耐力训练、专项力量训练等。这些羽毛球选手体能训练方式的特色与优势并存。但是羽毛球竞赛规则变后,之前那些许强项大概就无处寻觅了。所以,我们应当再一次研究新羽毛球赛制状态下的专项羽毛球体能训练模式。除此之外应当开展进一步的探讨,从羽毛球规则变化导致的羽毛球技战术打法和心理过程的变化。当前对胜负影响越来越大的是羽毛球战术经验,因此增加羽毛球比赛经验的问题我们必须去面对。但是西方“以赛代练”的模式在我国的羽毛球训练体制和文化习惯下又不能完全走。所以,我们应当探讨的是我国的羽毛球训练应在保证在系统羽毛球训练的基础之上,而怎样更好地把羽毛球比赛结合,并将我国羽毛球训练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以赛促练”的模式,这个课题亟待研究。新羽毛球赛制对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心理承受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个事实无法回避的,也必须重视。
2.2 悉心研究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点
体能方面对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要求较高,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一般比较习惯打实力和打控制球。而外国羽毛球运动员在现今上来就强攻,但他们也有绝对能力来打破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控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应当考虑新形势下的羽毛球战术应对方式。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羽毛球技战术方面,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比较习惯后发制人与拉吊突击。而在新羽毛球赛制上先发制人明显有利。因此,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应当考虑如何限制别人的先发制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羽毛球运动的一般理论方面,其限制进攻的重要手段是羽毛球网前技术和防守技术。但是我国传统羽毛球的技术优势己被大大削减了;我们男单的羽毛球网前技术己经没有优势;我们女单也表现出在步法上移动慢、防守吃力等问题。所以我国运动员必须放下有传统羽毛球技术优势的架子,并且要认真研究国外选手的技战术特点及先进原理,要虚心学习、温故知新、切实有效地将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自身羽毛球运动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
2.3 充分发挥运动员主观能动性
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态度的端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一味听从教练员的训导、以为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就不能真正体会羽毛球运动的精髓。羽毛球运动员不是运动机器,而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思考者。只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有在彼此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训练潜力开发到极致。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应当努力的运用自身的力量来意识问题、改进问题,增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团队意识,是我国的羽毛球运动达到另一个光辉的新高度。
3 结语
纵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史,从羽毛球运动的开创期到发展期,再到羽毛球运动的成熟期,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取才能处在世界羽毛球的巅峰水平。我国羽毛球队也应在探索中走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代代的羽毛球运动员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新赛制的竞赛规律、悉心研究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并且充分发挥运动员主观能动性,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培养出卓越超群的新生力量。
[1] 高云.世界羽坛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6):49-52.
[2] 李永波.论我国羽毛球队可持续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
[3] 罗建英.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体育科学,2002(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