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球场骚乱和暴力现象①

2013-08-15吴昊李灿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裁判员球场

吴昊 李灿

(四川省内江市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近期,国内各项联赛多次发生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呈现出“硬”暴力到“软”暴力的转变,从场内矛盾转移到场外骚乱,从球员冲突延伸到球员、裁判员、球迷甚至是赛场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面对赛场秩序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加强球场骚乱和暴力现象原因剖析,提出建议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球场骚乱和暴力的界定

国内很多学者对“球场骚乱和暴力”进行了研究,但是“球场骚乱和暴力”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通过对比和分析,较赞成张金成等学者的观点:“球迷和球员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的非理智行为,甚至对体育运动观念的曲解和误导以及任何收买、侵犯、偏离和歪曲体育运动概念的东西都应称为暴力。”但是认为有两点待补充:(1)非理智行为包括骚乱和暴力,不宜将两者分开;(2)球场骚乱和暴力的参与者并非只有球员和球迷,在一定程度上与比赛相关的各个群体,例如裁判、赛场组织管理、新闻媒体等都可能是骚乱和暴力的制造者、参与者。因此我认为,球场骚乱和暴力是指球类运动参与者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的非理智行为,甚至对体育运动观念的曲解和误导以及任何收买、侵犯、偏离和歪曲体育运动概念的行为。

2 球场骚乱和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运动项目本身特点

同场对抗项目有着很强的对抗性,比赛中有着较为频繁的身体接触,运动员之间容易发生肢体和语言冲突。球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球迷素质和自控能力参差不齐,裁判员的“偏袒”、“误判”,运动员的情绪失控、粗野动作,球场管理的欠职业化,新闻报道的失实等都易引发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

2.2 球员因素分析

运动员是球类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非常规语言、动作是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发生的导火线。

2.2.1 运动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职业运动员往往较早离开家庭,大都缺乏家庭教育,在长期追求运动技能提高的同时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个人修养提升和价值观念形成上存在较多问题。比赛中,特别是处于被动局面时,一些运动员往往会忽视自身动作和言语,故意攻击裁判、对方球员甚至是球迷,引发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

2.2.2 竞技动作有待规范

同场对抗性项目中,运动员为了获得更有利的进攻、防守位置会制造较为频繁的身体接触,那些较为隐蔽的未被裁判员发现的违规动作,极易引发语言和动作冲突,情况恶劣的就能引发集群行为,形成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

2.2.3 赛场执法有待加强

裁判是比赛的监管者,关键时刻的一个判罚就能决定比赛的胜负走向。赛场情况瞬息万变,裁判员素养高低有异,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判罚尺度不尽统一,难免出现误判、错判,甚至是故意偏袒,当球员对判罚的不满情绪沉积时就会对判罚产生抵触心理。

除以上因素外,球员心情、宗教信仰、求胜欲望、身体状况、天气状况等也是球员发生骚乱和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

2.3 裁判员因素分析

2.3.1 裁判员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作为赛场规则的执法者,赛场行为的仲裁者,裁判员在比赛中举足轻重。任何不负责行为,任何诱惑都会左右比赛结果,都可能引发赛场骚乱和暴力事件,这就需要裁判员在赛场内外遵守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抵御诱惑,保证比赛的公正、公平。

2.3.2 裁判员业务能力

裁判等级、业务能力是决定裁判工作否公正公平重要因素。裁判员等级高,临场经验丰富,赛场执法尺度统一,交流畅通,配合协调势必能减少“漏判、误判、错判”,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减少因裁判因素引发的骚乱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2.4 对球迷的分析

球迷是球类比赛中重要组成部分,给比赛带来了更多的激情。随着球类赛事的增多,球迷数量大幅增长,球迷群体也成为影响比赛秩序的重要因素。

(1)球迷素质参差不齐。我国球迷群体庞大,球迷受教育程度各有不同,个人素养高低不等,赛场行为大相径庭,他们中不乏有少数低素质球迷,借比赛释放生活压力,借比赛攻击对方球迷,在比赛后违法宣泄,故意鼓动球迷聚众闹事。

(2)球迷心理承受力有限。所有的对抗性球类运动中球迷都会形成两大阵营,主队球迷与客队球迷。球队获胜令球迷兴奋,球队失利令球迷痛苦,两种情绪的过度宣泄和碰撞极易引发骚乱和暴力事件。

(3)规则认知的局限性。球类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球迷群体庞大,面对比赛规则的不断更改完善,他们却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况且即使是同类,比赛规则还略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球迷会对裁判员判罚持有不同意见,这种矛盾积沉较多时势必会诱发骚乱和暴力事件。

(4)赌球干扰赛场秩序。自球类运动盛行以来,地下赌球活动就屡禁不止。随着球迷数量的日益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升高,赌球现象有所抬头。赌球往往涉及较大利益冲突,赌徒利益一旦受损,势必会冲球员、裁判、球迷发泄不满,一旦失控就容易形成骚乱和暴力事件。

2.5 赛场组织管理

赛场的组织和管理,关系到比赛的正常运行。比赛组织方应当减少裁判员选拔、培训、监管,球迷秩序维护,赛场安保,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疏忽,分离主客队球迷,合理引导社会舆论,规范新闻报道,由此降低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运动员素质,降低暴力冲突概率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规范语言行为动作,培养运动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观念;增强运动员基本功,规范竞技动作,切实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运动队加强运动员心理评测和辅导,增加情景模拟训练时间,提高不同比赛场景的干扰级别,帮助运动员提升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降低赛场风险,确保赛场氛围积极向上。

3.2 加强裁判员能力提升,确保比赛公正公平

体育职能部门应当严格裁判员的等级认定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裁判员职业素养提升,经常性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广泛开展“以老带新”、“带吹”活动,加强赛场监管和业务支持,广泛推广比赛录像回放系统,切实保证裁判工作公正公平。

3.3 加强舆论引导,构建文明看球氛围

普遍提升公民素质,灌输正确体育理念,引导球迷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观。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规范网络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用语,营造良好赛场氛围。进一步加强球迷组织和俱乐部管理,帮助球迷合理宣泄情绪。公安部门应当加强法制监督,严厉打击球场骚乱和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

3.4 加强立法监管,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在严格竞赛裁判员选拔、培训、监管制度,建立裁判员执法档案,完善立法监督体系,严惩操控比赛、打假球、赛场暴力等违法行为。加强赛场安保工作,主客队球迷硬性分离,提高入场安检级别,制定应急预案。此外,加强体育彩票发行和管理,增强球迷参与性和娱乐性,严厉打击地下体育博彩。

[1] 张金成,王家宏,舒钧.我国球场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 钱宗梅.球场骚乱和暴力现象研究[J].考试周刊,2007(50).

[3]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67299.htm.

[4] 刘沛文.足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带吹”培训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3):37-38.

[5] 佟瑞鹏.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J].自然灾害学包,2007(4).

[6] 石岩,唐文静.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网络新闻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裁判员球场
岛上球场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球场之外
被清理球场全名单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