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3-08-15牛婷王瑞静李志伟
牛婷 王瑞静 李志伟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型升级。讲究高质量的生活,追求怡情、逸志的精神享受已成为现代人们的消费趋势,休闲体育由于其时尚化、个性化、娱乐性、康体性和休闲性的特征也越来越成为当今年轻人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当前国家倡导全民健身体育发生变革并赋予高校体育新的目标与要求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各地有代表性的20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得出山东省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通过合理的经营模式来保证社会效益和高校的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
1 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分析
1.1 消费场所齐备,消费群体稳定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身心上承受着沉重负担,但他们的生活观念和健康意识也同时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已经把健康看成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休闲体育这种极其符合时代要求的休闲运动不但可以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使大学生得到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由感、独立感、自我价值感和更加乐观的态度,在满足了大学生对运动的自然需求同时体味无穷的运动乐趣,赐予他们更为融洽的社会关系和更为和谐的大学生活。山东省高校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其特有的优势。首先,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虽然在整体上山东省高校的休闲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或地市的高校尚有一定差距,但是各种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基本齐备,这为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其次,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消费对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消费群体比较稳定。山东省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往往最少几千人、最多几万人,客观上讲,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同时,随着大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他们对休闲体育认识的深入,大学生逐渐增多在休闲体育消费上的投入,为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开发创造了好的条件[1]。
1.2 公益性为主,赢利性为辅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高校的责任,高校休闲体育场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首先要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体育经营由于要求必须是有助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的行为,所以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呈现出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的特点。福利体育不仅包括免费体育,也包括低于产品成本收费的优惠体育[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高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满足于开展福利体育,这些高校在体育商业领域把部分体育场馆、设施拿出来进行了浅尝,但这种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在这个阶段中,它还仅是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一种辅助形式。
2 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力度不够,发展模式封闭
随着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条件的改善,山东省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馆开放或出租收人,游泳池收入为主的高校各占66%和40%。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仍在培育阶段,对主体的投入不足、积极性也不高,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只处于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如国家投资并建成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出租或有偿指导等,涉及到的人群也只有在校师生、少数市民,而这些单一的资金投入与服务对象非常不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以教学和训练为目的思想的束缚和山东省休闲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事实的限制,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本校师生或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再加上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其重视的不足,市场结构、层次、技术、管理、服务水平及消费群体的局限性,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
2.2 场馆设施投入不足,有限资源闲置现象突出
体育场、馆设施是山东省高校开发休闲体育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近10年来,山东省高校扩招人数大幅上升,各种体育设施、器材历史欠帐太多,80%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未能达到上述要求,且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在调查的20所高校中,还有近10%的高校还没有体育馆或健身馆,60%的高校还没有标准室内游泳馆,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在日常仅能满足教学、训练的要求,而满足不了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展,这些学校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也被直接影响到。一些高校虽然拥有了体育馆或健身馆,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只在上体育课、训练或比赛的时候开放,在课余时间、休息日、节假日、放假期间闲置现象严重,从而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2.3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
发展和壮大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必须依赖运作资金的投入以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3]。目前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场、馆、设施建设经费的筹措主要依附于国家行政部门的有限财政拨款,体育商业赞助也仅限于高校竞技体育比赛,体育赛事的承办更是“无利可图”。各高校没有把自身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更无法依据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其结果是不但阻碍了体育教师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挫伤了经营者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积极性,这也是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市场化不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高校体育是以“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跨世纪的综合性人才”为核心;以教育、培养和发展身体为总目标[4];这些都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其实也只能在高校这一小领域实施,而不是在全社会,对外的联系也几乎为零。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体育的市场窄、效益低、外界投资少等特点,这些都限制了高校体育全面走向市场。
3 山东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3.1 转换经营理念,引入市场机制
发展高校休闲体育产业,不但推动了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很好发展,而且还解决了高校体育资金短缺带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足问题。山东省各高校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体育学院领导或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把高校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进行对待,树立休闲体育产业化意识和服务,与社会建立广泛交流和深入合作,建立效益机制,合理配制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体育资源利用率,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进程,实现教学与创收的双赢。首先,高学历、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和丰富的基础设施都集高校于一体,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院系要充分的发挥其人才和设施的优势,让大量的优秀教师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业中,并在完成正常教学、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向社会开展优质的有偿服务,逐步做到全面开放,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专业性的服务指导,提高大家的健身质量。其次,在当前高校体育资金投入不足的现实下,可广泛吸收社会资本,采取有偿、资助、联办、共享等方式,大力推进高校和社区健身消费活动,加快高校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再次,在管理上,高校的决策者应对体育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及受益权非常清楚,避免很多或无人管理的现象。最后,在经营里面经营者要充分享用自己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避免行政上的过多干预,要以独立方式运作,在深入调查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发适合在校学生、员工,社会群体等不同经济水平的休闲体育项目。
3.2 加快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完善产业结构
为促进山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要加强对休闲体育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对休闲体育的产业的结构进行不断重构,达到产业要素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流动性。首先,休闲体育市场人力资源短缺与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都需要解决,这也是休闲体育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可通过开设函授班、进修班、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育;其次,各个高校都应该培养自己的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也可以让选派人员到有体育管理专业的学校或到发展较好的实体休闲体育产业去进修、实习,使其学习、掌握现代休闲体育管理和休闲体育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进体育市场的成功人才,让高校休闲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直接的双赢,最后,在高校休闲体育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经营者要根据在校生规模和区域体育人口消费的结构特点,细致并深入的研究大学生和区域大众的的体育消费形式与体育消费档次,从而及时调整高校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
[1] 申秀芝.西安市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9).
[2] 赵美环.高校体育产业化对全民健身的作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 王明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1).
[4] 殷春宇,史利,谢玉辉.西安高校体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