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研究

2013-08-15彭佳贤李春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

彭佳贤 李春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贵州都匀 558000)

1 体育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教育是要改变人们的一些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行为和思想,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教育。体育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与健康教育思想融合后的产物。何谓体育健康教育。它应该是将社会健康教育的内涵融入到现代体育教育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去,就是说“健康不仅指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所以说,体育健康教育就是强调要求人类要进行全面发展,使身体上和精神上达到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2)体育健康教育扩展了体育教育功能的纵深性。体育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学生生理教育和精神教育要相互平衡,二者要有机结合,互为表里。体育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是学生在通过学习体育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运动带给我们的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巨大满足感。培养学生敢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富有责任心和自信心,并能够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身体潜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新的教材教法,为体育课的教学创造积极有力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3)体育健康教育在社会上的作用。健康是学校进行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后,也能应用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体现。社会发展和体育教育的目标都是要达到健康,而在此基础上基础上建立的体育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必须要通过学生、教师、父母、学校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

2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现状

体育是健康的保证,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体育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则隶属于体育教育。当前,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目标为:“重视体育,加强体育道德修养;掌握科学健康理能;注重能力,突出个性,培养专项特长与技能;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评价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知识,并且有组织和开展群众性体育的能力。”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认识对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仍然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来进行动作的学习,“老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刻板、僵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又过于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只注重体育运动的强度而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导致过于强调运动技术规范化,而忽视学生的身心与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片面倾向;而在教学理念方面仍停留在过于关注能力强的“好”学生,而忽视了基础薄弱,运动能力不强的“差”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学校目前重专业、轻基础,重必修、轻选修的不合理状况仍未得到改善;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又呆板,扼杀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导致体育与健康教育不能有机的融合。

2.2.2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主要地点就是运动场,学生只要完成教师教授的动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而是忽视了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应用。时代在发展,科技的进步也在日新月异,体育软硬件设施在赛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在体育教学方面,却被严重忽视。很多教师并不使用或者是不会实用新型的体育设施,而学校也忽视了体育课的器材和场地的建设。学生则会为了学分而被动地参与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一旦完成学分的修习就会立刻放下对体育课的学习,这样对体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3 教学方式对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实行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才应该是课堂上的主导,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进行开发,可是现在学生处于被领导地位,次要地位,创造性被压制,个性被剥夺;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不要忘记思想品德教育,德、智、体、美、劳要共同发展,不要重“体育”而轻“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呆板,师生之间不能和谐共处,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3 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

3.1 学校和家庭原因

现在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比较宠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集体意识不强,片面强调自我而且缺乏去面对挫折的毅力和勇气,这样的状态在学生与人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不利影响,加重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负担。而随着学生进入大学,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或者即将成年,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对学生因进行人际交往或者其他方面不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而学生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长久下去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3.2 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各方面综合能力的竞争。特别是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3.3 不良生活习惯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脱离了家长的管束,有了自由的空间,面对外面世界的众多诱惑,很多大学生就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三餐没有规律,沉迷于网络、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抵抗力下降,生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这种对体力的透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3.4 缺乏健康教育知识

大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正处于人生中的最佳时期,花样年华,青春正好。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体格好,对疾病缺乏认识,很多时候感到身体不适一般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并没有引起重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就留下了很多的身体隐患,缺乏养生健身的基本知识。

4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对策

4.1 树立学生正确的现代健康教育观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是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的最后时期,从此之后他们将会踏入社会,也就没有了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的机会。因此,对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学阶段对学生至关重要,很多思想的形成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塑造学生的健康教育观,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汲取更多的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也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此外,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就行了,而是要精神和心理上对社会适应度良好才行。

4.2 加大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

各体育院校要大力培养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对各学校已有的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并选拔一些优秀人材进行深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而对于更多地工作在一线的普通体育教师来说,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教师遇到困难时能够成为教师的坚实后盾也是学校应该做到的;建立和健全体育教师的奖励机制,增强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和专业研究的积极性;加强各院校间的体育合作和人才交流机制,来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水平,解决目前体育健康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满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需要。

4.3 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健康教育的课时比重

在理论教学工作中,注重联系实际,增强体育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学心理。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增加对学生健康教育的比重。学生通过理论课的教学来了解体育的本质,那么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则会使学生对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人民体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站稳脚步,身心健康的面对外界的挑战。

[1] 蒋明朗,樊西宁.体育和健康教育专业融合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08-110.

[2] 唐春芳.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22-124.

[3] 周云红,黄晓阳.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6(6):112-1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