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嬗变

2013-08-15李彪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化理论教学方法

李彪

(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客观能动的反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实践是体育教学理论的源泉,体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直接决定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变化。而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指挥师,一切体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安排都是在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体育教学体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1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

1.1 苏联化的体育教学理论

在我国体育教学起步的时期,由于我国当时的国情,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引进和借鉴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苏联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总的思想基础,其中还包括巴甫洛夫的自然科学理论,凯洛夫的教育学学科体系理论等。这种苏联化的体育教学理论,它强调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紧抓课堂纪律,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它强调体育的社会教育价值。不可否认,苏联化的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多漏洞,一方面它孤立了体育教学与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练习;另一方面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发扬学生的个性,并且这种照搬照抄的苏联式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1.2 中国化的体育教学理论

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真正开始是在1979年之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独立开展提供了锲机。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国家体育教研组织编写体育教学理论大纲,各国体育学术论文纷纷涌入我国,我国的体育教研工作者开始从狭隘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接触和吸收到新的、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理论。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开始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始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了更深、更细的划分,出现了竞技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全面教育等多种科研理论。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逐渐发展成一门具备完整理论体系的独立的学科。

2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嬗变

2.1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特征的嬗变

2.1.1 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学生的学,教学不是把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原封不动的灌输给学生,不是让学生教条化、机械化的学习,体育教学更是如此。体育课程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程,是学生们缓解学习压力,充分张扬个性与发展爱好的课程。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的培养。让学生们发扬自己的个性,充满快乐的成长。

2.1.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二位一体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多边活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体育教学的那种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或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观念,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多边互动关系。它倡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这种理论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发性和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让学生在近似于“玩”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身心素质,从而达到体育课的目的。

2.1.3 注重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现代化的教学强调寓美于教、寓教于美,在现代美学已经涉及到各门学科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体育和美育都是息息相关的。全面把握和认识体育教学与美学的关系意义,是对现代化体育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现代的美学体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美的教学环境,践行美的教学行为,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在练习项目和体育教材中充分挖掘审美因子,使学生们在体育课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美、体态美、艺术美等。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对美的理解与欣赏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美的价值规律的践行贯穿体育课程教学的始终。

2.1.4 个体与集体的协调关系

体育课是一个集体活动的课程,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对抗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重视对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但是过分强调个人对集体的绝对服从,而不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体的尊重。因此我们说传统的体育教学没有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协调关系。现代的体育教学理论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充分尊重和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化的这种体育教学理论,在“求同存异”的指导下,既使学生充分发扬了个性,又使得这个集体和谐相处。

2.2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嬗变

2.2.1 综合化的教学方法

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穿插结合与配合安排。它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从而收获最佳的教学成果。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组织、安排课堂内容,规划课堂结构。在实际、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而巧妙的转换内容安排,既保证教学的质量,又注重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完成教学的任务与要求。

2.2.2 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现代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它不再仅限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倾向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在教学上因材施教,以期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健康成长。现代体育教学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1)学生的个体活动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占了相当比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如暗示教学、协调教学、合作教学等等;(2)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兴趣爱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3 现代体育教学目的嬗变

2.3.1 充分发扬体育的育人作用

体育课程虽然不同于文化课,但它也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不仅在于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不仅要锻炼好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心理品质,融合在整个的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更加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

2.3.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更在于促进学生德、育、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逐步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的、愉快的掌握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渐渐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成为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3.3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和培养,一旦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体育也将随之结束,而且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体育成绩考核,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些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现代化体育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是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是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培养的结合,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并形成体育意识,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既在外形上又在品质上健康发展,在健身的同时健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团队集体意识,具备了良好的德育精神风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面对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成功走向社会,成为优秀合格的社会人。

总的说来,我国体育教学从诞生初期到今天,一直呈螺旋式的上升状态,在体育教学的最初阶段几乎全盘引进和借鉴的苏联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后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们,在摸索、整合、总结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特色体育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有过失败和教训,但总的说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现如今,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坚信我国的体育事业将会越来越好。

[1] 任莲香,袁音,钟全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体育理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1(6):6-258.

[2] 雷红.多维发展下的体育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2-5.

[3] 冯国轩,贾志亮.浅析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特征[J].科教文化,2006.

[4] 高平.主体性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论从,2010(7).

[5] 聂锴.谈体育教学方法及改革[J].高校讲坛,2011(5).

猜你喜欢

现代化理论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