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013-08-15霍建伟张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运动

霍建伟 张英

(淄博市临淄区临淄中学 山东淄博 255000)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需要,选择性的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增强身体素质,保证身体健康。因此体育基础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再结合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实施创新性教学,发挥好自身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很多小学或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往往不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就依照成人的体育标准进行教育:一方面很多体育教师往往喜欢对一套动作分成若干个动作进行教学,体育教学实践紧盯这技术细节不放,往往造成“为细节而教”或者“为技术而技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体育教学常常忽视教材的整体性和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譬如足球教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对足球技术的教学,把一项完整的足球教材分成许多小细节,然后根据这些细节的先后顺序进行传授,仅仅传授足球的技巧,而不是同时传授学生们足球的文化价值,这就导致教学的“批判性”、“多向性”的缺失,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热爱体育,而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生理机能指标,导致体育教育功利化,无法使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而且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较严重,缺乏变通。在课堂体育教育中,老师的教学往往模式化、单一化、程序化,导致学生在老师的强迫下进行学习,没有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系统过于单一、死板,学生们间接的变成了教材的奴隶,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意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体制改革与发展已刻不容缓。

2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虽然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不少改革者却没有真正领会到改革的方向和精髓,只是追求表面上的活跃和热闹,而没有重视到中小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这和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相关,也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了教授正常的教学课程外,还要负责早操、课间操、学校运动会训练等工作,使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改革;(2)当地教育局给学校教师的教学改革任务一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去,既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详细的改革方向及内容,也没有相应的改革效果考评机制,因此是体育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而已。

2.2 教学目标上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普遍只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者教授某一体育活动的技术动作,然而这些在学生离开校园之后就被抛在脑后,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2.3 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已经变成一种竞技运动,而竞技运动具有规则严密和技术要求较高的特点,虽然其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并且在技术上得到完善,但这显然脱离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望而生畏,扼杀了学生主动去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4 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体育教育改革,主要就是一种强调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都很僵化,都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也就发挥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5 教学评价上的问题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为了教学效果,而是使学生认清自身,从而得到激励,鞭策、鼓励自身向新的目标前进,可是当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考试进行测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既失去公允性,也没有激励作用。

3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但其目的不仅仅是要从身体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而且还要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使中小学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在实际中必须根据这样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不仅身“动”,更要让学生“心”动,身体方面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中激发运动兴趣,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培养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在心理方面,则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学习体育精神,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畏艰难,勇敢克服,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3.2 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制定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体育课程的特点,来构建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其中五个领域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三个层次的互相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此目标体系不但展现了身体锻炼为主的特点的体育教学方式,还使该体系包括心理、身体、社会的三维健康观,体育教学发展将面向多方位与多功能方向发展。因此,使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成果得到丰富,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方面的丰富,将其变的更加方便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要求。

3.3 合理配置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改变或丰富具有生活性、社会性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愉快的气氛,为此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使教学内容得到多方面的改变。不可以将体育课当做是单一的练习技术,而要当做是在体育课中有选择地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的运动的技巧,教会学生可以了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式及方法,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学生对体育兴趣和意识等等,教会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运动规律与怎样及时调整运动负荷的方式,但主要还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他们可以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内容弹性较大,所以,根据地区的差异、当地学生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的制定适合当地学生身体情况的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对锻炼的兴趣。在提高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魅力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保健性体育知识等内容,并将“育体”、“育心”相互结合,使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全面发展。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和基础教育,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1)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2)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评和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判断、思考等学习能力。其次,要强调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将使用评价信息的各方面人员邀请到评价中来,请他们提出对评价的要求和建议,以使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4 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广大体育老师而言,必须切实加强体育教学科研,否则就难于使改革深入和健康发展,也就难于保证质量、促进创新和发展。

[1] 管水法.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1(2):39.

[2] 陈琦.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5):18.

[3]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44-47.

[4] 王宗平.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2009:22-25.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运动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不正经运动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