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迁移视野下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3-08-15邓文雅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新技能篮球动作

邓文雅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新一轮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指出:“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1]在运动技能迁移视野下,如何在体育教育专业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目标。从学校体育管理的角度看,合理安排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有力途径,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本研究着力于将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安排。

1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及其主要类型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即“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形成产生的影响”。拓展开来,除了动作技能之外,已经获得的理论知识、情感和态度等都会对新知识的形成产生影响。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亦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新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现象叫技能的迁移、叫正迁移。反之,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的影响,即妨碍新技能的掌握,这种现象称之为动作技能的干扰,又称为负迁移。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是操作性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过程是由内隐的智力操作和外现的身体、肢体操作共同实现的。倘若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刚习得的运动技能在动作的结构和顺序上具有相似的地方,已有的动作技能动力定型便能迅速地被提取,通过大脑皮层的指挥,利用原有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各部分迅速习得,完成已经掌握的、多次操作过的动作。通过正迁移,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可以顺利完成,运动技能迅速地被学生掌握。

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存在着大量迁移现象。如学会网球的同学再学羽毛球就很简单,但掌握网球的技术动作后学习乒乓球,就会感到吃力;学会篮球技术的人改学手球,要比没有任何体育基础的人明显学得快;常打排球的运动员学踢足球,易造成手球犯规等。同样是球类运动,运动技能的迁移效果显得有些神奇,这就是技能迁移的正负影响力。因此,体育教学管理者在编排课程时,科学合理地运用迁移规律,发挥技能间的正迁移效力,尽量规避技能的负迁移,对促进学生技能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

2 合理安排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主要思路

2.1 正确把握运动项目间技术动作的相似性和干扰性

相似性指新学习的技能与已经习得的技能间存在共同的要素或成分,如组织结构、表面特征、逻辑层次和技能的应用价值等。根据体育创新学,同一体系的动作结构相似,功能原理相同,便于相互迁移。[4]同时,由于已知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在进行任何未知知识的学习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迁移和干扰。实践证明: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在结构上相似,它们既可以产生相互迁移,也可能产生相互干扰的效应。[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运动技能的异同,帮助学生概括、总结,找出技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进而促进技能的正迁移。

2.1.1 对于运动项目核心技术动作相似的课程,时间安排应该“相邻”或“相似”

从体育教学角度分析,某一运动项目的核心技术,指的支撑该项目,技术动作有力完成的关键动作和环节。从运动技术角度看,体育项目中诸多项目核心技术类似。如体操跳山羊、跳箱、跳马的核心技术动作和田径立定跳远的基本相似,均遵循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技术原则。篮球和手球在个人技术、战术基础配合和整体战术运用上较相似。因此安排专业课程时,将体操和田径、篮球和手球安排相似或相近,比较合理。

2.1.2 某项目基本动作可作为后续项目的辅助,两种项目安排应遵循先后顺序

如短跑和跳远。短跑踝关节后蹬动作可在较大程度上作为跳远之起跳—腾空动作的辅助动作,若将田径里的短跑安排在跳远之前,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掌握跳远技术,而且还能节约练习跳远的准备活动时间。又如某学生羽毛球发高远球技术动作掌握比较好,则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助长他顺利学习和体会网球正手发球动作。其腰、腹转动,力量从下肢传递到上肢,最后集中于球的技术迁移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在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安排课程秩序。

2.1.3 项目间运动技术主要环节不同而附属细节相同,不宜“相近”安排

例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主要动作环节可概括为:插、夹、提。两臂伸直,插入球下;两臂夹紧,含胸收肩;提肩送臂,重心随球迁移。蛙泳主要技术可概括为:收、翻、蹬、夹。两腿绷直,脚尖并拢,双膝关节向自己收;两膝合拢,左、右脚向两边展开至80度左右,脚掌外翻;左、右小腿以80度以内的角度向前蹬;蹬出以后迅速把双腿夹拢成初始动作。两项目动作细节比较相似,但排球垫球主要依靠上肢发力,蛙泳主要靠下肢,上下肢技术动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反射可能出现交叉混乱,影响练习效果。足球颠球和排球垫球可存在类似现象。又如双手胸前投篮和排球正面传球技术虽都依靠上肢发力。两者在技术原理、动作结构以及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等因素上相似,但在最关键的控球和球出手的位置、手型上都有质的差异,最终直接影响到球在空中的状态,以及球的飞行路线、弧度及球落点的准确性。网球正手平击球、正手削球和乒乓球正手快攻、搓球动作也存在以上的干扰性。因此,为了掌握新技能,课程安排还需尽量避免干扰,适度拉大干扰项之间的学习间隔时间。

2.2 合理安排课时,把握迁移时机

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概念和策略性因素迁移很大,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合理搭配课程,恰当安排课时,引导学生在新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实现最大化的技能迁移。因为,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后期,即运动模式的获得阶段,是学习参数的选择过程而不是模式的获得过程。而技能间相似动作又有着不同的选择参数,相互的交叉和干扰,练习者从某些相似的技能中进行迁移的难度较大。[3]如某校在第一学期安排田径、体操和篮球课,田径中的跳远和体操中跳箱、跳马等在技能结构和用力方式上十分相似,田径中的爆发力训练又在很大程度上,为篮球技战术学习奠定基础。若根据恰当的课时安排,刚好让学生边学习体操的跳马跳箱又可以有机会体会田径的跳远技术。进行完爆发力训练后,相邻的课时里有机会训练篮球技战术,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只有对所学技术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最大效度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2.3 同项群项目设置选修课,引导学生自行迁移学习

根据运动训练学田麦久教授的项群训练理论,依照项目的类属聚合性将竞技体育分为体能类和技能类两大类。在体能类中又有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个项群;在技能类中有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项群。在课程安排中结合培养目标,在同项群项目里设置选修课。比如篮球、手球和珍珠球同属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将手球和珍珠球课程设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篮球技能和学习兴趣,进行迁移学习同类课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技能迁移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合理利用,既提高体教专业教学管理水平,又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学管理者将理论课学习和实践课学习紧密联系。只有这样,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正迁移效应才能显著。

[1]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3):52-53.

[2] 冯忠瑜,冯小茉.体育教学应重视技能迁移与干扰规律[J].辽宁体育科技,2000(5):52.

[3] 刘宏宇,于立贤,王成.运动技能学的迁移研究与练习法的分类[J].体育学刊,2001(4):107-108.

[4] 童世敏.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Z1):200,208.

[5] 孙丽华.关于体育运动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迁移与干扰的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08-109.

猜你喜欢

新技能篮球动作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动作描写要具体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街拍新技能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