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体育新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
2013-08-15韩静燕
韩静燕
(江苏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214028)
苏联教育学家阿里宁娜说过:“体育教育担负着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使命。”做为21世纪的新时代的高中体育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面对一群个性迥异的95后高中生,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响应新课改理念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法,得到了一些策略。
1 高中体育新课改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一种新事物,不论其正确与否,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实践证明了高中体育新课改是符合当前体育教育发展需要的,但是并不说明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数个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和谐状况的出现。
1.1 重视学生主体的同时忽略了教师主导
新课改倡导改变过去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就要淡化或弱化甚至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目前的高中体育新课改实践中,很多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够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原来的教师为主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学生为主的极端。实际上,新课改虽然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倡导教师发挥好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有两方面协调配合好,才是真正有效的体育课堂。
1.2 过于宽泛的教学内容使体育针对性缺乏
由于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片面理解,为在教学中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或者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多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掺杂进了许多与体育无关,对体育教学没有意义的内容。如变魔术、唱歌、游戏等等。本意是好的,但是却离体育教育的主题太远,使人有无所适从之感。
案例:“魔术课”?“体育课”?
笔者曾观摩过一节高中体育公开课,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的教师曾变过几个魔术,令人感觉难以忘怀,但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却不记得了。那堂课的教师应该是出于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接连展示了好几个魔术,当时学生的注意力也确实被吸引了,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变魔术调动学生情绪与课堂气氛的同时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这节体育课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一堂以魔术娱乐为主的“魔术课”。而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虽然学生因此了解了一定的魔术知识,但是对于当堂体育课的教学主题却概念模糊。课下我曾了解过几个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他们竟然表示这节课的魔术很有意思、很好玩,对于体育学习的内容反而印象不深。这种舍本求末的内容设置,背离了新课改的核心思想,占用了正常的教学时间,看上去热闹的很,却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无疑是失败的课,教师应在教学实际中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1.3 过于轻视运动技能的学习
在高中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出新了一种趋势,就是从教材、教学到评价过程中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淡化[1]。合理的淡化对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有利的,但是过于轻视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对体育教学无异于自毁根基。近几年来,部分体育教师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学生之所以对体育兴趣缺乏、健康情况及体质下降,主要是因为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体育课程学习要完成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学好运动技能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它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运动机能的教学一旦被过于轻视,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会难以达成。
1.4 教学资源开发形式化
由于新课标的倡导作用,全国各地兴起了如火如荼的课程资源开发热潮。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不可避免的称为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的重点内容。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化,缺乏理论根基和实践意义。为开发而开发的形式主义严重存在。体育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完成对学生身体的培养。所以体能锻炼和运动技巧的学习才是体育课程的主要资源,而不是为了体现增加学生兴趣而单纯的在课堂上增加各种娱乐化、生活化内容。
2 高中体育新课改的策略
既然有问题,就必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针对高中体育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策略主要有加强理论学习,正确理解新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实施新课标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适当的教学等。
2.1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观念
要进行行之有效的体育新课改,就必须使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课改观念。[2]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新课程培训和自我学习两个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做到了对新课标的全面、正确理解,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偏颇,实施最合理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学校也应该为教师们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培训,正确解读“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等理念,以在理论上对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2.2 结合实际实施新课标
结合实际是是新课标是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高中体育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实现,除了需要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在教学中对新课标理论进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的使用不适用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死抱紧守地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加改变。只有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紧密结合实际,放弃华而不实的“游戏体育课”、“魔术体育课”、“生活体育课”等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抓住“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2.3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归根结底,高中体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后能否组织有效地课堂教学,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改革并不是要把过去的一切全部放弃,而是在继承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有益的革新[3]。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否到显著提高,是影响我国高中体育新课改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学对象存在较大差异性,只有教师拥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做到有区别的对待,即因材施教,我国的高中体育教育才可能真正形成高效适用的体育课程理论。
3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新课改之路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证明,要使体育新课改成功实现其应有作用,需要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作出不懈的努力。不断反思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体育在实际教学上产生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地策略推进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为研究如何使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李佳莹.关于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9(9).
[2] 范上杰.新课改后高中体育出现的不适应及对策研究[J].聚焦新课程,2010.
[3] 易红梅.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