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综述
2013-08-15王三保田麦久刘大庆
王三保 田麦久 刘大庆
(1.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有效组织运动训练及运动训练活动规律的行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项群训练领域、一般训练领域、专项训练领域的三个层次实践中所出现的现象和问题理论是其主要涉及的。不同时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和问题,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的解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是运动训练学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查阅近年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文献资料的综合部分。
1.2.2 比较研究法
对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热点进行比较研究存异求同,为预测其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1.2.3 逻辑演绎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如类比、归纳、推理等,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要结合多项体育学科知识对所获资料进行详尽分析。
2 国内外运动训练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898~1965年):此阶段属于积累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阶段;(2)形成阶段(1965~1975年):此阶段发展到揭示运动训练一般规律,奠定运动训练学理论基础,展示相关基础学科与运动训练的多学科联系阶段;(3)深化阶段(1975年至今):此阶段为运动训练学的科学体系得到了逐步完善和丰富阶段,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2 国内发展历程
(1)引进阶段(1953~1957年):从苏联引进单项训练理论,对一般理论介绍性的解释;(2)摸索阶段(1958~1966年):以训练经验、体会总结为主是在1958~1962年之间,有关训练普遍规律的研究是在1963~1966年上半年;(3)系统化阶段(1970年至今):1970~1975年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单项训练工作的经验,运行训练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是从1977年开始的。
3 国内研究进展及热点
3.1 国内研究进展
3.1.1 运动训练学概念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运动训练学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以下三方面有一致的观点:(1)是研究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是连接基础学科与训练实践的重要桥梁;(3)“一般规律”是训练学的内涵,是区别其它学科的根本。
3.1.2 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的研究
(1)“竞技体育”应定义为一种“体育活动”;(2)“比赛战术”应定义“为战胜对手或为取得预期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与行动”。
3.1.3 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
(1)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中国于1983年提出“分类训练学”构想,1987年完成了项群构思与命名,1990年发表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论文,1998出版项群训练理论,2000年“项群训练理论”编入全国体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
(2)竞技能力结构的研究。1994年,我国学者建立了“优秀运动员竞技五能力结构模型”理论,随后1997年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理论”,自此这两个模型和先前日本的“木桶理论”互相补充,理论相得溢彰。
(3)运动训练直接应用到实践中的研究。近年的学术专著分别从训练心理、机能、教练员素质、青少年训练等角度给予了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直接的回答,为训练实践提供最直接的方法导向。
(4)对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运用博弈相关理论对“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发展规律的总结”认为中国的优势项目之所以优势是因为:①技术队伍专业;②注重拼搏精神;③把握趋势,形成特色;④抓技术创新;⑤科学化训练;⑥重视选材。
(5)对训练实践行为导向性的研究。1995年的《奥运争光科技工程》促进了训练理论的突破、创新,把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一步步推向前。
3.2 国内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热点
3.2.1 运动训练学理论向竞技体育学理论的扩展
在竞赛学方面、选材学方面、竞赛管理学方面渗透,是近年来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发展趋势,并且作出了大量的著作。
3.2.2 运动训练的认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这方面的一般理论代表性研究有《竞技教育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运动训练理念探析》。在专项运动训练理念代表性研究有《关于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构建》、《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等。
3.2.3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再认识
新时期不同学者对于此原则进行了不同的解析,也产生了一定的共识,那便是其核心是“从实战出发”,但是同时该原则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科学训练更高要求的今天,应与时俱进,有所发展,进一步完善。
3.2.4 优秀运动员的个体训练问题受到关注
这一块的研究集中在我国明星运动员的研究上,如:刘翔跨栏技术的动作特征研究、陈艳青备战北京奥运会专项辅助的练习与竞赛成绩关系的研究、杜伟技巧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优秀运动员个体训练学特征。
3.2.5 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
项群训练理论创于20世纪中国,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成果丰富,对于充实运动训练理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着用。
3.2.6 竞技能力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在“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这三个模型的指导下学者们研究了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途径、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补偿、集体项目的研究都不同程度的表明在模型理论的指引下的各项目训练实践理论的深入探讨。
3.3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探索
3.3.1 关注运动训练过程中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这一块的理论有:和谐竞技体育的研究、运动训练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研究、“育人夺标”的竞技教育过程研究、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环保竞技运动训练研究等,这些研究表明中国的竞技思想已经从“物本位”向“人本位”和“物本位”重要转变。
3.3.2 训练周期划分问题
训练分期理论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其科学性受到不断的质疑和挑战。
3.3.3 “小周期”和“板块结构”理论的探索
我国学者认为: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而板块结构训练理论是有选择的发展1~2项素质,这就是他们的区别。其核心思想是:“高水平运动员接受一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在相对集中3~4周的板块时间内,并且在通过对一些指标测试来检查每个训练板块”。
3.3.4 超量恢复理论实践效果的争议
我国学者对于超量恢复理论的实践效果有以下五点质疑:一是该理论的科学实验数据不足;二是人体能力的极限没有给出;三是机能提高的长期累计效应被忽略,而仅仅强调了短期行为;四是理论缺乏辨证思考;五是以个别代替一般,以部分研究替代整体研究。
4 研究展望
21世纪是倡导科学的世纪、是倡导和谐的世纪、是倡导协调的世纪、是倡导全面发展的世纪,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即是如此。在回思过去和立足现时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必将会出现如下几点趋势。
4.1 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受到重视的程度将会继续得到加强
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必须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方法的突破必然会产生一大批新成果、新理论。辨证唯物哲学的思维方法将会继续作为我们研究的核心指导方法起着重要作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研究中将会被更广泛的应用,数理统计科学将在研究分析中得到更深入的应用,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特点将会日趋凸显。
4.2 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
“科学性”体现在未来将会有大量的高科技理论和技术向着运动训练理论的领域渗透,特别是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概念、观点和理论,都将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自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而且经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检验。理论研究服务与实践方面是“实用性”的体现,更加紧密的把未来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使理论更有利于实践,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理论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3 新认识、新理念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新的理论和视角随着与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对的产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是以训练思维和理念为主,训练思维和理念的突破是训练实践突破的前提。要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的理性化、人性化,那么各项竞技体育的研究就要和人文关怀紧紧结合。
4.4 更加注重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结合研究
研究将会在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上密切结合,在把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将会在个性化训练方面即特殊规律方面进一步升温,沿着以特殊—一般—特殊…、整体—细节—整体…的路径不断循环往复中认识运动训练中的更深层次规律。规律的细节化、现实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而使理论更利于指导实践。
4.5 体能和技术的结合研究将会成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焦点
体能和技术是任何运动项目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体能是运动进行的内在物质基础,技术是运动的外在表达形式,深化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训练中结合具体专项、具体个体,在训练实践中将二者辨证的、有机的统一起来,将更有助于把握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本质规律。
4.6 更加注重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研究
由于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能否科学、系统的安排训练过程的每个环节,使运动训练系统沿着高效、高质、高度有序的方向运行,使系统内的每一要素朝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未来的研究会对运动训练过程调控优化方面进会进行更多的有益探索。
4.7 教练员将会作为运动训练系统的核心因素进入研究的视野
从目前看,教练员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关注,如执教能力、大赛的控制能力和指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未来会把教练员的研究和对运动员的研究提高到同等地位。
4.8 运动训练将会更加注重“整体效应”、“协同效应”、“均衡博弈效应”
对于运动训练中的各个相关因素充分的考虑,并要求相关因素之间的协调性要提高,有利因子要强化,不利因子要弱化,使运动训练朝系统最有序化、系统功能最大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提升运动员(运动队)的竞技能力乃至持续协调发展竞技体育。未来的研究要突出的强调系统与环境的协调,并不单是对系统本身的协调机制的注重,使得运动训练中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均衡博弈性更加突出。
[1] Irving PG,Goldstein SR.Effect of Home-field Advantage on Peak Performance of Baseball Pitchers[J].Journal of SportBehavior,1990.
[2] Nideffer RM,Sagal MS.Concentration and attention control training.In:Williams JM.Applied sport psychology:Personal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3rded)[J].Mountain View,CA:Mayfield,1998:29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