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运作模式探析
2013-08-15李万虎
李万虎 王 芳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1 湖北省各高校中实践教学环节运作模式的现状
调查显示,湖北大学以市场为导向,校办企业和基地有机结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致力于体育娱乐、俱乐部健身指导及产业经营方向的建设;武汉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训练3个环节相结合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及经营方面的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本校的办校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户外运动管理等新型项目的拓展;长江大学注重学生专项技能与实践和师范能力的培养,在本地与“极限体育”合作,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与拓展指导培训,特别是与江浙一带及发达城市的大众健身企业合作,使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训练与实践健身指导。
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安排时间除湖北大学外均在第7学期,持续时间为1-3月不等,主要实习基地在各地体育机关和健身俱乐部导等方向。湖北大学把时间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采用穿插式实践教学,主干课程(如休闲运动管理、体育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该课程所修学期,可以是学期中,也可以是学期后的假期,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感悟体育并且规范调研报告的写作,这样穿插式实践更利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湖北大学将论文撰写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利于学生完成论文同时参加研究生考试。总体而言,湖北省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组织方式体现了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模式,组织形式主要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模式。
在毕业论文组织方面,无论是在论文撰写还是论文答辩,各高校都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以一定的篇幅为基本要求进行的。长江大学学校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必须有校企合作项目论文,且数量不低于学生总人数的5%。
2 湖北省各高校中实践教学进行时存在的不足
湖北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相当薄弱,针对性实效性不佳,实践时间偏短等多方面原因都制约着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运作。
2.1 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较少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设置的较多,分散在各个课程学习时间相应会减少,各门课程的实践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例如,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对学生开设了不同的选修课以及相应的必修课,如产业经济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等,但是每门课程一周只有一次课,极少部分课有两节;长江大学开设的选修课如体育经纪人、消费者行为学等总学时只有20学时,这样的课时安排让学生没有时间深入了解,仅仅限于对专业知识极小部分的学习。
2.2 教学实践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对学生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实践时间不够,实践环境刚刚熟悉或者实习内容来不及巩固,教学实践就结束了。例如,武汉体育学院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年的第一学期,共两个月,该校有大部分老师及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不能有效掌握实践能力。相对而言,湖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时间就更充裕,该校在大二和大四的时候都安排了有实习阶段,并充分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2.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少
大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多样化特征不明显,不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锻炼环境,仍有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还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针对性。长江大学建立的校外企业实习实践基地也不稳固,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地点因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停的变换。
3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规范的社会体育教学实践评价体系及规章制度
指导教师在思想上要客观地、公正地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学生教学实践成绩的考评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本校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一为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两方面共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两者的综合评价使实践成绩更加客观。
构成形式性教学实践评价系统。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在每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中,指出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出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形成对学生教学实践成绩的一种形式性评价,体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的差异性,对学生自我发展有指导作用。这也能对学校积累丰富翔实的的考评资料,积累制度资源做出贡献。
制定相对统一的评定标准。本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进行评定,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该实践环节过程中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定。在每一个实践环节过程中,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组织指导能力、平时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价,综合后作出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成绩。
通过实践基地对实践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学实践基地检查验收制度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奖惩制度。制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管理规定》,写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及职责。并将院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职责、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责进行细化,责任到人。
3.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多向联系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分配上应采取分组配备,基本上一个实习小组指定一到两名本校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要将基本理论以生动的表述传授给学生。在主题调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理性分析市场形势,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感悟市场的能力。在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教学、训练、指导别人进行训练的方法,如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不同学习对象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教学指导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等实践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内陪外引”“双师教学”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师资建设的一个趋势,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困扰,汲取其可借鉴的部分,以市场发展趋势为理论依据制定合适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包含的社会层面,积极将专业建设与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保健康复挂钩,与社会各阶层社会体育的发展相适应,走出一条适应中国体育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3.3 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延长教学实践时间
社会体育专业是面向社会培养的市场需求人才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时间作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没有适应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将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以考虑把实习时间分散到各个学年,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阶段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有效地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实践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延长每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力求学生能把各个实践内容掌握熟练,达到保证教学实践时间的连续性。
3.4 以利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构建教学实践模式
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从教学实践环节上培养真正的社会体育人才。教学实践一方面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自我的专业价值。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鼓励是有必要的,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奖励等,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谋取最好的实践机会,物色更好的实践基地。学校在实践前、中、后都有义务有责任管理、保护好学生。所以,教学实践规程以及与实践基地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的签订是很有必要的,以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1]李 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陈 瑜.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32-35.
[3]闵 敢,肖春竹.“能力训练与基层法律服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54-56.
[4]朱正伟,袁侨英,刘东艳.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