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华武龙为例
2013-08-15郑勤陶坤
郑 勤 陶 坤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怀化学院体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
传统体育是在远古和古代产生、发展并保留较为固定的形式而影响至今的具有体育属性的身体活动方式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孕育了以个体农业和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和气质,而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正如曹守訸在对中国古代体育与古希腊传统体育的比较中谈到:中国传统体育比较明显的特点有三:一是主旨上的伦理教化的价值取向;二是原则上要求上的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三是项目手段上的崇文尚柔的运动形态。[1]传统体育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物质生活、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并始终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和传统价值观中,与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社会结构的更替和经济的发展,大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基础逐步在瓦解,并遗留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更替的牺牲品。同时流传至今的很多传统体育项目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融入全球化和现代体育的环境中,传统体育项目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都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迎合现代人群的健身需求,并不断吸收现代体育元素,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中华武龙为例来探讨传统体育项目创新的若干问题,旨在为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传统体育项目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传统体育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传统社会制度、精神信仰、伦理道德、人文修养等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着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劳动状态和精神生活方式,是研究传统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传统文化生存的根基逐步在瓦解和消失,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的文化生态圈逐步缩小,有机的文化生态链也逐步断裂。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是传统体育生存的空间,传统民俗活动的消失必然带来传统体育的消失。因此,必须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进行穿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解构和重构。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在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不管是在内容结构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必须进行适合现代社会和人群需要的改革和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赋予现代体育的含义、价值和功能,成为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成为群众健身的有效有段。
中华武龙,是武术与舞龙技术重构和文化熔铸的产物。武龙运动不仅仅纯属于武术,也不仅仅属于舞龙,而是兼容并蓄,归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它可以作为武术运动新的练习专项,也可以作为舞龙运动新的表演形式。它由传统而来,但属于现代。基于此,中华武龙,简称武龙,是一种将武术与舞龙运动技术重构、文化熔铸所创编的全新民族体育项目。[2]远古华夏民族把“龙”作为图腾,并通过对“龙”的舞动来达到愉悦“龙”的目的,传统舞龙运动起源于汉代,主要是作为一种民俗活动项目来举行,随着民俗活动开展的文化生态空间的消失,传统舞龙这项活动形式也逐步在消失。传统舞龙发展至今正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很强表演性、规范性、合作性的运动形式,但是由于器材的繁琐、竞技的不彻底、合作的强制性以及健身开展的时效性差等原因,现代舞龙运动不适合广泛开展和成为群众健身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对舞龙运动在表演形式、器材、动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舞龙运动的文化性、体育性、健身性、表演性等特点,对传统舞龙运动的器材、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并融入武术和现代体育的元素,使舞龙运动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项目。
2 传统体育项目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部分传统体育及项目发展至今,只有满足现代社会背景下群众的审美要求和锻炼需求,并向现代体育的运动方式转型才能获得发展和生存的空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不是毫无章法的进行,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框架内和创新平台上进行项目的改造和推进。
所谓文化框架内就是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文化遗传性并代代相传,任何一个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包含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特征,传统文化是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管传统体育项目如何创新和发展,必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凸显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质。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体育是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艰难挑战。现代文化是工业社会以来新产生的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概念,是现代化的具体表现。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3]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必须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社会认同作为其进行现代体育转型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传统体育创新平台就是指传统体育的创新必须与现代体育相衔接,现代体育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体育充分展示了体育的健身性、文化性、竞技性、社会性以及经济性和娱乐性,是现代社会价值传播的途径和广大人民娱乐健身的有效手段,体现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传统体育只有在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方面逐步接近现代体育,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创新。
中华武龙是舞龙和武术这两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机结合,具备了舞龙和武术这两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动作特点,并体现了这两个项目所包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强调整体、中庸、道德和礼仪等特征,充分展现了对“龙”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寄托,体现着一种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兼容并蓄的道德品质,展示出“天人合一、崇文尚柔”文化特性,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中华武龙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中华武龙结合了现代体育的特征,更注重个人的参与、个人能力的展示和个性的发挥,更多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更注重健身性和娱乐性。可以说,中华武龙运动既是对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传统体育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内容、结构和运动形式上,又大胆地吸收了现代体育的运动方式和手段,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有效补充,能够促进大众体育健身和娱乐。
3 传统体育项目创新的手段和途径
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4]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对传统体育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保护和传承:(1)本真、整体式的保护传承。对部分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从整体上对传统体育的项目、器材、表现形式、传承人以及文化空间进行政策性和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2)创新性的保护发展。对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凸显民族文化、民族品格、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表现形式、组织方式等层面进行创新性的保护发展,使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化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3)改造式的发展。对部分完全不适合在现代化背景下和现代体育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大刀阔斧的从生存基础、指导思想、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全面的进行向现代体育的改造,让其进入现代体育的大家庭。
中华武龙是在传统舞龙和武术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创新性保护发展的成功典范。在中华武龙具体的套路编排中,兼顾技术和文化双重因素,在技术上,我们将每一套动作规划为三部分:行礼与起势、主体动作、收势与行礼。将武术中的抱拳礼、持器械礼、递械礼、接械礼等创造性地运用到武龙中,并分设于套路的起势之前和收势之后。如此,一则显示武龙运动者的文武兼修、彬彬有礼;一则表达用武之德,展现中华礼仪风采,主体动作依据运动人群体质、年龄、性别等特点设置数量和难度。另外,强调武术眼法、步法、身法的介入,以改变传统舞龙某些动作的单调和乏味。在文化上,一方面确立套路演练主题的积极、健康,一方面注意风格上的热情、开阔,以展现民族文化精粹和宣扬华夏民族精神为基本旋律。武龙运动不但要激发人们更多的武术兴趣和消除安全隐患,更要将大量的、成体系的武术单势、套路运用到舞龙中去,在将龙灯道具作为一种软器械的前提下,丰富龙灯道具的形制,一项新的武术运动技术体系由此诞生。整个运动技术体系,将在大众化的基础上,走进精英人群;在多样化的前提下,走向标准化;从休闲娱乐、表演走进竞技赛场。[2]
4 结束语
传统体育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以及在西方竞技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体育环境中,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文化基础不断异化和泛化,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流失严重,令人扼腕叹息。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包括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也就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其让传统体育自生自灭,还不如对我国传统体育及部分项目进行合适的保护、创新和转型,延续传统体育的生命力,因此对我国传统体育进行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新和发展。中华武龙运动就是一种对我国传统体育进行创新性发展的很好尝试和成功典范。
[1]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郑 勤.中华武龙开发创编与特色[J].搏击·武术科学,2012(10):1-3.
[3]牛汝极.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