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结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①:校内篮球联赛开展为例

2013-08-15王国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篮球联赛大学校园社团

王国亮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结构主义起源于法国,英国结构主义学者特伦斯·霍克斯(Terence Hawkes)认为:“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一思维方式中,“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即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而解构主义是要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解构的概念意味着一种对某种结构进行解构以使其骨架显现出来的方式,通俗来讲解构是一推翻颠覆和重组的过程。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间是一种既延续又断裂的关系,他们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中,其实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借鉴这一理论也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目的

解构目前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然后把适合大学校园篮球体育文化发展的文化因素进行整合和重构,以实行校内篮球赛制为重要突破口,这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篮球运动水平和校园篮球文化水平,挖掘高等院校篮球体育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大学校内篮球联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总结出整合大学校内社团组织,开展大学校内篮球联赛的范式,为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水平提供可参考的蓝图和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全国期刊中有关大学生篮球运动、社团活动和篮球联赛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了解相关成果。阅读《社会体育学》、《体育产业》、《体育赞助》和《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力求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2.2 访谈法

走访部分篮球界专家、体育老师、社团组织以及部分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们对大学校园内篮球联赛、校园体育文化及两者关系的不同认识。

2.3 逻辑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及校内篮球联赛的发展现状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1)由于广大学生的直接参与,所以对于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交往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虽说大学体育主导文化应该是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构建的,但是目前“学校体育领导管理层利用其组织及制度等要素,通过体育教职工群体在体育教学及工作中的媒质作用,体现上层组织的政策意志,主导着校园体育文化。”(2)而作为大学体育文化创造主体的学生会由于受自身主流体育文化的影响而不能与管理层所主导的体育文化达成默契,从而对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更对目前大学生校园活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产生影响。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②娱乐身心、缓解心理压力;③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3)而学校体育的普遍性和娱乐性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愉悦的感官体验,所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需要解构目前大学校园内不合理的文化组合因素,结构更为理想的体育文化组成部分的。我们以开展大学校内篮球联赛为例研究解构—结构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应用,虽然目前开展校内篮球联赛并形成长效机制的大学及其研究并不多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3.2 举行大学校内篮球联赛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NBA、CBA、CUBA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赛事的举办和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吸引到篮球这项运动中。校园篮球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举行校内篮球联赛丰富了校园篮球文化。因为校内篮球联赛活动与学校的培养方式是一致的,它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体现了校内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目标,使普通大学生从单纯的学习中走出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同时学校还组建了大学篮球协会、健美操俱乐部、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等等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如能按照篮球联赛的需求进行结构,将有利于学校篮球文化的发展,也利于大学社团成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要合理定位大学校内篮球联赛的目标。大学校内篮球联赛并不完全是以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为目标的,它主要的目标是充分展示篮球比赛的教育功能,使大学生零距离接触体育运动和体育竞争所带来的快乐。激昂的口号、狂热而文明的观众、与比赛胜负共鸣的情感表现都是大学生校内篮球联赛的校园文化基础。而这些也促进了篮球在高校普及,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团队精神等等,所以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篮球联赛是现阶段学校篮球教育发展的目标,对学校篮球运动文化的发展起着事倍功半的作用。

3.3 举行大学校内篮球联赛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大学校园内篮球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教学、训练和竞赛需求,根据历年运动会和比赛的经验,大多学校都确立了“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相关校领导)—相关二级单位(相关单位领导)—体育学院第一教研室(赛事负责人)—大学生篮球协会(会长)—各学院代表队(队长)”的五级管理体系,明确了职责与分工。比赛也可采用半场4人单循环和全场5人单循环综合赛制,赛场安排、裁判和记录工作可由体育学院、篮球社团或俱乐部安排。

这种校内篮球联赛循环模式也符合现代篮球运动的客观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作为篮球选项课的学生,都比较愿意将篮球作为终身体育的项目。篮球联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助于提高篮球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稳定和提高校园篮球水平提供了保障。(2)对于其他社团组织,比如篮球裁判、啦啦队、宣传、摄影都可以被综合应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社团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了社团自身的持续发展,促进了校园社团的合作和繁荣了社团活动。(3)对于普通学生则使其自踏入校园范围就能感受到具有一定密度、深度及广度的篮球文化活动的冲击力和作用力,在潜移默化中投身到了篮球文化活动“吸引—参与—传播—推广”的过程,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从而在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完成自身的“公共基础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举办大学校内篮球联赛是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同时是我国高校篮球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为宣传篮球文化,激发更多人的爱好,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十分有利的。而目前学校的社团组织是各院系间和学生间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各社团组织发展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指导和重视。解构目前不合理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组成部分,按照更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发展、更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进步的方式进行结构。给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开展大学校园内篮球联赛是一个契机。它能借助于各社团或协会中最好的资源,借调学校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裁判员,借用社团中最佳的宣传和助威方式帮助完成比赛,增进各社团间的工作经验交流,提升社团工作水平,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4.2 建议

针对目前影响大学校内篮球联赛举办的因素,通过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加大对校内篮球联赛经费的投入,使校内社团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有利补充。(2)作为活动组织方的体育院系、团委、社团应充分发挥自己所能积极向社会和企业等筹措资金,提高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宣传范围。(3)建立健全管理、指导和竞赛制度,并建立由校领导直接领导下,体育院系统筹安排,校团委、学生处、各社团组织积极配合的组织机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证,也可以避免学校划拨资金的浪费以及由于管理上的脱节而导致的扯皮现象的出现。(4)加强学生裁判员、啦啦队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1]王向东,李梦戈,马宝玲,等.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73-74.

[2]赵文杰,姚武,王文胜,等.大学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专项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设计[J].体育科研,2004,25(6).

[3]马新东,亮前进,周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7-228.

[4]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39-41.

[5]张洁.高校学生篮球社团的构建与发展——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篮球协会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3):80-86.

猜你喜欢

篮球联赛大学校园社团
村级篮球联赛(村BA)开打了
小球星登上领奖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足球篮球联赛颁奖仪式
缤纷社团
大学生篮球联赛发展困境和路径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