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13-08-15张又匀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术形意拳武术

张又匀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0036)

形意拳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武术,也是武术遗产中的瑰宝之一,与少林、八卦、太极并称为中华民族武术四大名拳。明末清初由山西省永济县尊村人姬际可所创,距今约三百年。形意拳拳法朴实明快、严密紧凑、沉实稳健、协调整齐,自际可创拳以来流传盛广。形意拳在重庆最盛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间,从北方和上海一带来渝的形意高手极多,如朱国福、张应人、马振岱、郑怀贤、马占魁等人。各位老师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瑰宝“形意拳术”,大力发展武术运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教学授徒,使形意拳在重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重庆市形意拳的承传现状

1.1 朱国福承传一支

朱国福,生于一八九一年,河北定县人,七岁时开始在河北家乡学习长拳,十三岁拜马玉堂为师专习形意拳,在练形意拳期间,多次得到形意名家李存义、张占魁等前辈的指教,后又在孙禄堂、王有恒手下学习八卦掌。一九二三年在上海万国竞武场“第二次中外人士比武”中,击败白俄罗斯大力士裴益哈伯尔;一九二八年在南京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中名列榜首,这次考试是由中央国术馆举行的首次国家考试,获得第一名时,被授予了“武术状元”的称号,冯玉祥将军亲赠其中山服和龙泉剑。一九三六年受四川省主席刘湘邀请来重庆组织国术馆。朱国福的著作有《形意拳源流》、《国术与健康的关系》、《形意拳洗髓保健气功》、《五花炮对练法》、《短兵散打训练》、《武当昆吾剑》等,为形意门留下了宝贵遗产。朱国福教学认真,广收门徒,弟子众多,其中不管道乏佼佼者,如李毅立、吴成忠、邓伯羽、黄维林、王永金等。文革后期,李毅立老师长期担任武术协会负责人,直至退休,2010年李老师过世。吴成忠,现任北碚区武协主席,属朱国福得意弟子之一,在一九八八年四川省武术挖掘整理中,其很多套路已经载入《四川武术大全》一书。并多次在世界武术邀请赛中获奖。此外,如邓伯羽、黄维林、王永金等,长期从事的训练与理论研究,其收徒众多,威名偏布蓉城渝州。朱国福承传的形意拳,刚柔相济、舒展大方、步伐沉稳、内外兼修,养生技击二者兼顾,拳法合顺自然。

1.2 张应人承传一支

张应人,又名张德顺,生于一九一四年,江苏江宁县人。一九二六年,十二岁时在武汉贯忠里拜耿霞光为师学习形意拳。一九三八年时值抗战,张应人入渝。一九四零年参加陪都国术表演大会,凭着深厚的功力,漂亮的动作,赢得了当时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重庆国术馆馆长朱国福的赏识,当即被聘为重庆市国术馆形意拳讲习班武术教员。不久,又被国民党中央兵役署聘为武术教官,挂职任教。一九四一年,张应人在北碚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形意拳馆,以张应人的两位老师张辅卿、耿霞光名中各取一字,命名为“辅光国术社”,开展正规的形意拳教学,直到重庆解放。解放后,张应人为民间武术的挖掘整理做了大量工作。一九八六年获国家体委挖掘整理“雄狮奖”及四川体委荣誉证书。一九八七年在全国武术研讨大会上荣获中国武协及武术学院荣誉证书,在“拳艺三献”工作中,留名于四川体育史,投稿献艺之拳械密法已被收入《四川武术大全》。张应人老师坚持教授形意拳法,学生众多,可谓桃李芬芳。较得意的弟子有:俞合生、刘定一、吴欣、王正明、张兴河、胡伯康、曹言秋等。刘定一现任为中北大学武术教授,常有武术著作问世,如《三才剑》、《形意九洲棍法》等书和教学光盘推出。吴欣,曾为重庆市武馆、武术管理中心总教练及高级裁判,常带市武术运动队参加全国各项比赛。王正明,为重庆市江北区武协主席,参与市武术中心的管理,高级裁判,直至退休。其余众多弟子也在各行各业努力工作、刻苦训练、认真教学,为发扬光大形意拳术做贡献。张应人老师传承的形意拳术,朴实明快、伸屈自然、严密紧凑、放长击远、快速而严谨、极富自然之美,养生技击兼而顾之。

1.3 马振岱承传一支

马振岱生于1907年2月5日,山东省济宁市人,年轻时是中央国术馆学员,随后访名师专攻形意拳。1946年任重庆市武术馆教务主任。解放后一直致力于武术的教学、研究、挖掘整理和全民健身事业,先后在重庆市武术中心辅导站担任教练。1983~1986年期间参加了四川省武术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和天津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比赛中获奖牌;1984年获四川省武术比赛形意拳金牌;1988年创办了重庆市渝中区形意拳社,任社长,并被聘为重庆市武协顾问,获重庆名老拳师称号,载入《中华武术人名辞典》、《中华武术百科全书》。马正岱老师过世后,其得意弟子郑光珑等管理拳社,门下人才兴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渝中区人民广场和江北区长安广场等处,长期固定设点教授形意拳。学者不分男女老幼,因人因材而施教,对形意拳起到了有力的宣传、推广以及普及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由马振岱创立的形意拳社在郑光珑等弟子的带领下,多次率队参加省市及全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马振岱传承的形意拳术,具有沉实稳健、桩步充实、落步生根、协调整齐、一技动而百技随、六合顺畅之特点,能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和特点。

2 重庆形意拳发展之路初探

2.1 转变观念,增进交流

自古及今,形意拳在发展过程中,人文积淀丰富,而形成人文为主导的运动和思想,形成重精神、重武德、重师徒亲情、重派别门第、重人文修养等理念,这是也中国武术发展的结晶。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相互倾轧等现象根深蒂固,甚至形成同行是冤家的对立。纵观历史不难看出,在形意拳各流派中的传承多是“祖传”或“秘传”,师教徒多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传授。虽然在重庆也有多个形意拳社,各社亦曾举办武术交流大会,但这些交流往往是形式上的、表层的、肤浅的。由于传统武术思想的根深蒂固,武林门派之间观念上尚未形成共识,没能完成根本的转变。作为传统武术中的形意拳要发展,要提高,必须要从观念上进行改革,要有宽广的胸怀,树立天下武林是一家的大观念,疏通门户,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相融相通,相得益彰。这样,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技艺上将都会有质的转变与提高。

2.2 改革创新,增强实用性

一直以来形意拳的发展也受到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的影响,它的传承以恪守“终不异初”为典范,对祖先流传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古老的东西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严格讲辈份,并善于流派、技艺的承传,形成自成一统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形意拳的发展。后来继承的人就形成了一种惰性,缺乏创新的观点,老是守着上面传下来的东西不去改变它,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形意拳就有些跟不上时代、有些脱节。现代体育运动从思维方式上讲究竞技性、技术性、审美性,观念上强调“高、快、强”的节奏。一套传统的拳术如果同体操比,它不如体操好看,与足球比,又不如足球火爆。形意拳要想适应时代并大力推广,就得认识差异、反思差异、研究差异,去其糟粕,改革惰性,既立足于传统,纵向继承,又要大胆改革,融进适合人体运动力学的一些有益的要领与技巧,不断补充新的东西,横向借鉴,纵向发扬,兼收并蓄,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

2.3 勤于研讨,增强理论研究

形意拳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关形意的经典论著也有很多。虽然形意拳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来看却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意太多而言太少,少言寡语,使“言不尽意”。悟固然重要,但悟性极高只能属于少数人的专利,这样就不利于形意拳的推广、普及、继承、发展;其次是形意拳的实用性理论知识滞后,一些拳师在毕生的习武生涯中创新出不少的新东西,可他们制约于上辈理论思想的影响,很少形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著作。再者是在做研究写著作时,研究范围狭窄,往往限于本门本派,所以缺乏大众性和广阔性,不能引起体育爱好者的共鸣。如果传统的理论不能适应社会,就失却发展的空间和层次,只能流入浅薄的民间“角抵游戏”,也失去了发展和与竞技体育融合的机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形意拳无论是在技法理论,还是从教学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都有待于加强。形意拳协会要尽量建立理论研究机构,多请经验丰富的老拳师来讲学,使形意拳的实践与理论同步发展,形成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下发展的良性循环。

3 结语

重庆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只是中华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代又一代的传人们继承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为了推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从最开始的师传,由几个师兄弟各自带徒弟,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的关门教学方式,到现今走出家门,在公园、广场给锻炼的人们讲授拳理和养生之道,并耐心传授动作,这已经是进了一大步,但要使这一传统的拳术得以更好的推广,必须完善其理论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都能认识到形意拳的养生功效和技击作用,使更多的人参与习练形意拳,这样才能真正把形意拳传承下来。

[1]李金波,武 冬等.形意拳真传图谱[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曹志清. 形意拳理论研究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马世昌.追忆我的父亲马镇岱[J].中华武术,2002(2).

[4]张肇平,杜 飞.四川武术大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国术形意拳武术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武术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