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研究①——以河南大学“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为例

2013-08-15赵克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运动队高水平

赵克强

(河南大学体育部 河南开封 475001)

为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1987年国家教委确立了51所试点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开启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序幕。20多年来,各试办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开展运动训练,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已达235所,部分省市也都确立有本省市的试点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已成为普通高校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生命线,是运动队建设的灵魂。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来说,具有与训练和管理同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训练方面可挖掘潜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尤显必要和重要。但这一点,在很多高校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在加强科学训练的同时,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是对新时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有益探索,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的基本内涵

“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是河南大学结合本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半天文化课学习,半天体育训练,并经常外出集训和参赛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四结合”即在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党支部、辅导员、教练员和团组织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方面形成一种无缝连接。“一变二”就是在高水平运动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一个党支部变为一个常设的固定党支部和一个临时的流动党支部,从而使党建工作进课堂,进训练场、进赛场。“四结合”实现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有责、全员育人。“一变二”实现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随身化,即学生走到那里,随身都有党支部的关怀、教育和指导。

2 河南大学实施“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的背景

自1987年起,响应国家“教体结合”的号召,河南大学在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主要有三个来源:体校、体工队和高中,其中来自于各地体校和体工队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各地体校普遍不太重视文化教育,学生管理疏散。各地体工队也完全是一个体育训练组织,教育功能薄弱。这种来源状况决定了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管理难度大。他们经常外出参赛,其在比赛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而且这种影响在日益发达的媒介环境中下很容易被放大。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加大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特长的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成为学校文明形象的一个载体和窗口。

另外,从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来看,也迫切需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自1987年组建以来,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屡获殊荣。篮球队在保持省内强势领先的基础上,多次进入CUBA全国八强,并曾获得过CUBA全国第三名和总决赛亚军。田径队也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先后6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都取得了不俗战绩,并曾两度获得全国大运会“校长杯”。但这些成绩是在过去竞争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获得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是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全国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也有不少院校有雄厚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是各高校都普遍意识到了高水平运动队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并以空前的重视程度来支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和扩大本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力和影响,使河南大学的这张名片更加亮丽,不仅要在训练上下功夫,也要在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及日常管理工作上多下功夫。

其实,高水平运动队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朴素的入党愿望,也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实际行动,但他们对党的认识比较欠缺,理论水平薄弱。基于此,河南大学体育部决定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使其成为除训练之外的另一个推进剂。因此,在进行党支部换届时,将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辅导员、团组织负责人和学生纳入同一个党支部。由于有部分教练员不是党员,除经常开展支部内的学习交流外,还建立了四个方面的经常性会商机制。当有重大体育比赛的时候,部分学生要留校学习,部分学生要外出参赛,除原有的党支部之外,还要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带队领导或老师担任支部书记。由此,便形成了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3 “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的实施效果

3.1 实现了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自实施“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以来,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和要求,认真配合教练员,深入钻研体育技能,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佳绩。田径项目于2009年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10000m冠军和5000m亚军,800m第5名,4×100m第8名。2010、2012年两获河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800m和1500m项目的季军,2012年在第九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女子跳远冠军。篮球方面,女篮连续17次蝉联省大学生篮球赛冠军,男篮也多次问鼎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赛冠军宝座。2009年,女篮获得获第十一届CUBA联赛西北赛区亚军和全国第7名,男篮获西北赛区第4名。2010年女篮获第十二届CUBA联赛西北赛区季军;2011年,男、女篮分获得第十三届CUBA西北赛区第3、4名,双双跻身全国16强;2012年女篮晋级第九届全国大运会16强;2013年女篮同时闯入CUBS和CUBA全国16强。

不仅竞技体育方面成绩显著,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有明显成效。以往总爱惹是生非的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自推行“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以来,出现了人人懂礼貌,处处讲文明的局面,目前尚未出现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特别是在第十三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比赛期间,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男、女篮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勇敢顽强,既表现出了高超的球技,也显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赛区留下了不少美谈,被媒体和球迷亲切地称为“凤凰军团”,成为一支不仅能叱诧赛场的威武之师,也是彰显百年河大风采的文明之师。

当然,这些成绩和全国重点院校和经济实力雄厚的高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对于一个地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来说,在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取得上述成绩,已实属不易。

3.2 形成了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通过“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把与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密切相关的辅导员、教练员、团组织都纳入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延伸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扩大了工作队伍,实现了全员育人。

此外,“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同时还解决了训练、参赛时间和空间上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让学生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伴随左右,形成了全程的、无缝连接的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机制,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课堂、进训练场和进赛场,最终实现进头脑。

3.3 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旨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但能够在国际和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是培养具有高超体育技能和体育特长的大学生,归根结底还在于培养人才。河南大学从三个方面对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进行引导:(1)引导运动技术,在运动技术方面具有良好发展潜能和前景的学生积极冲击运动技术高峰,这是办队的首要目标,也是首先应该得到保证的。(2)引导学生在做好日常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同时,在体育理论或专业文化方面多用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突出成绩。2009年以来,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明显增加,还有不少学生靠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顺利实现了就业。(3)根据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活泼开朗、喜爱交际、善于表达、乐于助人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做好学习、训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社会工作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有的在训练方面,有的在学习方面,有的在其他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 “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的启示

4.1 必须紧密结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具体到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就是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紧密结合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来源复杂、文化水平低、组织纪律性差及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经常外出集训和比赛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存在于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学生身上,在全国其他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也都普遍存在,所以河南大学推行的“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才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当然,由于各个高校的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各高校在借鉴时,也要紧密结合本校、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切实做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4.2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水平运动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和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迁。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就是对党建归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归辅导员负责的旧机制和方法的一种改革和创新。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一切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子。无论什么方法只要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应该积极去尝试、去实践。对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不符合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不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不符合运动员训练周期规律的旧思维和旧方法,该剔除的要坚决剔除,该改进的要坚决改进,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4.3 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不仅在于转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原则和本质要求,才能准确定位,适应社会需要,实现应有价值。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四结合、一变二”工作法,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现有条件和可行性等情况的基础上,把实现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作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相应的引导、指导、管理和服务。

[1] 曾志刚,王云兰.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J].求实,2005(12).

[2] 王亚平.试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1(30).

[3] 郝克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4] 黄朗.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6).

[5] 李英.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升高校体育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咏 河 大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of English literacy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故 乡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