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性探析①

2013-08-15戴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挑战素质体育

戴平

(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

素质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在国外的意思是一艘小船远离平静地海湾,义无返顾的冲向未知的旅程,勇敢的去迎接暴风雨的挑战。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指将受训者带到大自然中,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并且是专门设计的野外训练课程,利用大自然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个人和团队经历一系列体能挑战和心理磨练,挖掘内在潜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团结、信任、果敢等优秀品质,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素质拓展训练自在高校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加,同时从体育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看来,素质拓展训练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坚强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对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个人关系、提升协作沟通能力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1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特点

素质拓展训练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入香港,到80年代引入中国大陆至今,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在拓展训练的专业机构、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安全防护、心理研究、实践成果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支撑。

1.1 内容

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分为破冰、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回顾总结4个模块。在训练开始时,轻松愉悦的团队热身活动有助于学员们加深了解,打破彼此之间的关系坚冰,让学员们渐渐消除紧张感、融入团队集体,以舒适轻松的心情开始各项训练。在个人项目中,每项活动的设计都本着体能冒险最小、心理挑战最大的原则设计,设计项目如跨越断桥、高空抓杠等都是对学员的心理承受力有着极大的考验。在团队项目中,本着改变学员的合作意识和增强学员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毕业墙、信任背摔等活动促进学员之间的信任、相互理解、配合默契等,以增强学员集体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最后一环节的回顾总结中,学员们要相互说出本次训练的感受和认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训练中的感悟,以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同时通过总结,促使学员能将训练的感悟收获转移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以更好地利用训练的结果达成生活学习的最佳效果。

1.2 特点

拓展训练具有挑战极限性、集体中的个性、综合活动性、自我教育性、高峰体验性等特征。一般拓展训练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极限,需要学员向自己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提出极限挑战并战胜困难,这种胜利能够激发学院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的高峰胜利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拓展训练具有挑战极限性、高峰体验性的特点;同时,拓展训练一般都是分组完成,每个学员既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又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意识,为集体争荣誉并从集体中吸取信心和能量,因此,拓展训练具有集体中的个性特点;此外,拓展运动活动的设计都是依据教育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理论,针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特点,设计的各项活动,因此它具备了综合活动性的特征;最为重要的是,学员通过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体能力,发掘个人潜力和增强自信心等,磨练了战胜苦难的毅力,锤炼了综合心理素质,认识到了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从素质拓展训练的集体中的个性、综合活动性、高峰体验性、自我教育性、挑战极限性等特征来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百利而无一害。

2 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

从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设置和特点就可以看出,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克服阻力战胜困难、增强自信心等有着重要意义,不断的经历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对于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个人品质也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具体说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出生在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父母的百般呵护令他们养成自私、任性、软弱、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不良习惯。大学生活的单调无聊令他们心灵脆弱,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容易焦躁不安甚至颓废堕落。而毕业之后残酷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等让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弱小的包容消化能力。针对于此,拓展训练基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理论设计的丰富多样的挑战项目,能够让他们在惊险刺激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认识自我和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和重塑更好的自己,完善自人格。同时,学员们在一次次失败又继续尝试的极限挑战中不断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明白努力地艰辛和失败的不那么可怕,让他们明白成功与失败的相辅相成性,这样同学们在面对就业压力和生活中的失败时就会轻松自如的应付,更加坚强的面对成功与失败,也能够塑造更健康更全面的个人形象和能力。

2.2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增强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有着重要意义。团队协作精神是指个体为了团队的目标顾全大局,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齐心协力、相互合作,甚至牺牲小我,最终达到团队整体的胜利。而当今教育系统并没有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独生子女们大都自私、忽视别人的感受更让团队合作课程难以开展。因此,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的电网、海上求生等集体活动能让学员们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如何在团队中行动并体验从团队中获得支持和帮助的快乐和幸福感。这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使每个学员都愿意敞开心扉,建立彼此间强有力的信任、关爱和理解,并明白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

拓展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民族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拓展训练中,许多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扎伐、电网、罐头鞋等只有道具,没有说明和设计过程,需要学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完成任务。并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完好无损的做出道具,成功的完成任务。

2.3 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基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针对全体学生,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拓展训练改变了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丰富多变的教学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起了极大地作用。

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来挖掘自身潜能,领悟学习的道理,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拓展训练中,教师只是通过演练、设计、指导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外部环境,学生在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的教学目标,这对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3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现状

中国高校最早在体育课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是中国地质大学,1998年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号召,地质大学率先在公选课中开设野外生存体验课程;2002年,在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的7所高校联合举行的大型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取得了成功的尝试,此后,野外生存课程在全国多所高校火热开展。截止目前,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较为成功的是北京大学。校内BBS、电子邮件、书面报告等调查研究表明,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身体重复练习次数少,体能消耗较少,在训练强度和学生体能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均衡,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北大的拓展训练采取“校内外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外以各自团队为组举行登山、探险、远足等各种活动,如2005年4月17日“阳光队”课外游植物园,7月10日“雷霆队”暑期翡翠岛探险等极大丰富了课内拓展训练的内容。北大课内的素质拓展训练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五个层次:一是传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完成拓展训练所必须的基本技能、行为规范、安全要求和团队合作等知识;二是以个人挑战为主的低风险活动,如高台演讲、信任跳水等;三是以团队挑战为主的低风险活动,如盲人方阵、数字传递等;四是高风险的户外活动,在团队共同参与下激发个人潜能和心理承受力,如高空断桥、空中单杠等;五是高风险的团队挑战项目,着力于培养团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团队信任,如求生墙、野外生存等。实践表明,这五个层次姣好的发挥了学生潜能,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虽然北大拓展训练效果明显,但在其他地区其他高校的开展中,依然困难重重。如拓展训练所需的器材、设施、大型场地等难以找到,在森林、河流、高山中进行野外生存考验又有着诸多无法预期的安全性因素,使得许多高校难以在有限的硬件设施条件下开展拓展训练。同时,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新型的体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突然引入的素质拓展训练在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的改变等,会让广大体育教师大都感到不适应,影响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在学生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都身体较弱、心理素质较差,初次面对如此复杂困难,甚至会发生“生命危险”的课程,肯定会产生内在的心理抗拒和“畏难”心理。因此,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教师和学生的不理解和难以适应的角色转换等都极大影响了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开展实施。

4 开展拓展训练的对策

拓展训练是一项综合复杂性的教学课程,需要专门的场地、专业的器材道具、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教师、专门的管理机构等。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需要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拓展训练进行有效地整合和改革,才能发挥拓展训练的作用。

专业化的体育师资是教育整合的关键。体育教师应该理解拓展训练的目的和内涵,充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参加拓展训练的教师培训,对训练场地进行实际考察和研究,才能充分掌握训练理念、训练过程和方法。此外,拓展训练的灵活性和较大,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大学现有的资源进行非常规性的改革设计,也可以创设假设的场景和合作场地,来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21世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自私、创新力差、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不良习惯有着很好地纠正和改善作用。但在具体的拓展训练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革新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拓展训练的知识等,以确保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和完满进行。

[1] 张亚琪.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2] 冯石,乔海.高校体育教学的素质拓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3] 张志明.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整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4] 谢恩杰,宗丹.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新内容——野外拓展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挑战素质体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我们的“体育梦”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