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综述

2013-08-15谢媛媛蔡建光

运动 2013年1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谢媛媛,蔡建光

(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湖南 衡阳 421001)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相继颁布过5次《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每个《大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特点,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5次《大纲》颁布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大纲》无论从教材体系到课的类型和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还是从考试内容和标准到考试方法,都是根据普通本科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没有涉及到高职这个阶层,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职业、实践、学制及体育课特色等特殊性。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本科教育迥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文化与体育基础较差、在校时间短,职业技能实践课内容较多、文化课相对较少等特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与特点,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征的体育课程体系,打破目前这种体育教学定位模糊的局面,无疑是当前我们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1 范畴的界定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201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职业教育特点与普通本科不同的是,强调职业性、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终身性、地域性(地方性)、市场性等。

本文主要根据20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部分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此《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分类特征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即指高职院校为了达到其体育课程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并指导给予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具体包括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结构体系、实施过程以及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分类特征的相关研究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部分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公布填补了我国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而此《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按岗位设置专业;以岗位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等特点。

由上述文件可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是在保证体育教育基本目标的同时,积极挖掘高职院校教育特点,进行体育技能培养,如林业、地质、交通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上下肢协调能力、野外生存及定位技能,医学院校学生需要掌握传统保健、体疗方法与手段,河运、水文和海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游泳和水上救护技能等。我们应注重职业教育分类下体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使学生尽快能满足不同专业、工种对学生职业能力、体能、职业特殊素质的特殊要求,实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身体条件。

2.2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高职体育课教学体系这一大背景下,不少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1)单一的从教育观念、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课的评价体系、体育教师责任等方面进行研究;(2)简单进行了俱乐部教学以及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3)不完整的从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职业性体育教学等研究。各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改革这一块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高职院校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分类特征的体育课教学体系及其相关的科研成果尚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构建体育课程体系依据应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以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和终身体育服务,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其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假设路径和途径为:假设一:本文主要是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需求以及兴趣进行必修课、选项课或俱乐部教学3种教学形式,各自的体育教学体系怎样构建。假设二: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分类特征分类:(1)伏案型(电子信息类、财经类等和法律类等),相对应体育教学内容为健身表演类(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2)活动型(交通运输类、农林牧渔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等),相对应体育教学内容为大球类(篮、排、足等)和国防体育类(擒拿与格斗等);(3)交往型(公共事业类、文化教育类、艺术设计与传媒类、医药卫生类等),相对应体育教学内容为国防体育类(擒拿与格斗等)和健身表演类(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4)高能型(旅游类、土建类、水利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等),相对应体育教学内容为陆地类(定向越野、攀岩、田径等)和水上类(游泳、潜水、划船等);(5)操作型(制造类、轻纺食品类、生化与药品类、材料与能源类等),相对应体育教学内容为小球类(乒、网、羽等)和民族传统类(武术等);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需求和兴趣,将学生的专业按类划分,再将体育项目也按类划分,设置相对应的体育课程的体系。假设三:一类专业对应一类或两类体育类项目,变成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块,每个类型开设什么体育项目,由体育项目组合成若干课程,进而形成不同职业(行业)类别的体育课程体系,以此达到本文研究目标。

2.3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与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性,又有“职业”的特殊性。研究职业教育要从职业出发,没有职业需求就没有职业教育。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专家学者分别从职业教育学、终身体育学等学科角度进行了3个方面研究:(1)体现“能力本位、行动导向、职业技能”等教学思想;(2)以职业岗位特点和专业人才目标为依据,以体能胜任力为主要内容;(3) 以实用性为原则,以项目化、模块化为教学形式等。目前各专家学者对高职体育教学“职业性” 的研究基本可以划定为:确定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分析自身体能与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差距→针对差距设计、选择教学项目→针对选择的教学项目形成课程单元教与学→达到职业岗位体能胜任的能力。

目前体育教育“职业性”的研究,单一的强调从身体素质适应职业岗位体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份的强调学生体能的教学,而淡化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以及体育教育对人的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

3 研究的意义

3.1 理论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完善前人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与缺陷,更有效地找准运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型,能有效促进就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第一职业的特点与需要,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

3.2 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有很高的体能。不仅要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学习体育、学会体育和会学体育”,同时提高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能力。

[1]毛振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体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86-92.

[2]姜生成.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体育学刊,2008(7):71-73.

[3]邹虹波.谈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改革田[J].前沿,2009(2):233-235.

[4]吴春香.高职体育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阴[J].江苏 教育,2009(8):109-111.

[5]吴爱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7(2):82-83.

[6]洪丽敏.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J].学校体育学,2011(2):53-54.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