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游泳弱势群体教学研究与实践①
2013-08-15宋淑珍陈斯
宋淑珍 陈斯
(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 河北 三河 065201)
1 学校体育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一词是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新名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是指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一类群体。而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大批的“体育弱势群体”,是指因先天或后天造成“身体练习障碍或困难”的学生群体。具体指伤残、患病及康复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差以及身体形态特异等对象群体。这些学生不能达到体质合格的最低标淮,身体机能也处于亚健康状态,易形成自卑心理,由于长期落后的境地,使其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面对正常的体育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体育学习有一种自我放弃的态度。
2 游泳弱势群体表现特点
2.1 品德心理与差生行为
品德心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在品德方面,游泳弱势群体的缺点,往往是以模糊和错误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如果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突出表现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特别游泳课中表现尤为突出,这往往使他们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和遇到的困难,容易失去自信心,最终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影响学生的进步。
2.2 学习与弱势群体
在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包括智力和情绪因素两方面。其表现更多的在于非智力因素方面,而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智力因素与情绪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又是交互作用的,由于他们自身原因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缺乏自信,对游泳课的学习抱消极态度,不能认真听教师讲课,对教师安排的练习应付了事,使得技术动作无法掌握,也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严重者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是使其智力发展因此受阻。所以差生行为的特点之二是对游泳课的学习缺乏自信,学习不专心,达标与技评成绩差等。
3 游泳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3.1 学生自身原因
(1)思想认识不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再努力也是这样,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经常缺课,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参加课外游泳锻炼。(2)先天遗传的影响,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等,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3)意志品质薄弱,做事没有恒心,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却,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心。(4)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由于游泳是在水的特殊环境下进行,视觉和听觉受到限制,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所以身体运动素质较差,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接受力差,不能顺利完成相应教学内容中的技术动作,技评难以及格。(5)羞怯爱面子,由于各种泳姿要通过人的运动能力和动作形式表现出来,这类学生因身体运动技能较差,在水中学习时,心里没底、害怕失败,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不敢大胆反复练习,最终甚至丧失练习的勇气和信心。
3.2 教师的原因
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工作中的缺陷,也是学生出现差生行为的原因之一。(1)教师缺乏责任感。最为普遍的表现是只关心小部分技术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忽视了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对好学生的偏爱和对差学生的偏见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师的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优生”的关心,更多地是表现在对“差生”的关心和教育上。教师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用真挚而热情的爱,去温暖所有学生的心,使他们健康成长。(2)教师的素质水平低。教师的水平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如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的局限,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忽视了对一些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以及学生个性的培养[1]。(3)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能力,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再加之方法手段过于单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不遵守纪律、注意力转移等行为。
4 游泳弱势学生群体教学的策略
4.1 教学中要加强游泳知识的传授与宣传
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资源,加强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宣传文化阵地对游泳课及生存教育的宣传。宣传内容包括:游泳的作用和意义;各种游泳知识的技术分析;游泳的锻炼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游泳溺水的自救与施救方法等。在校园里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游泳学习的氛围,也为进一步在游泳教学中实施生存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健全、向上的生存观。
4.2 根据差异制定运动处方分层次教学,满足弱势群体学生健身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体育老师应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不要随意批评、指责。因此,对不同的体育弱势群体应有不同的教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个体,由于体质上存在的差异,其体育锻炼的目的、手段和方法的采用也是各不相同的[2]。
对于身体肥胖者需要通过游泳改善自己的体格形态,减轻身体负担,提高健康水平。身体瘦弱者需要通过游泳的锻炼达到增进健康、强健体魄的目的。体质差多病者及先天性疾病者则要通过康复游泳的学习掌握一些康复性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从而起到改善体质状况,提高健康水平,运动能力低下者则需要通过游泳运动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3]。
针对心理弱势者,这类学生的觉得技不如人,不想在大家面前出“丑”、“自取其辱”,不愿意进行游泳运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心他们,并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多给予学生保护和帮助,多用积极语言鼓励并重树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练习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针对身体素质差者,改变教学任务要求,标准降低,让他们获取成功的机会,享受运动的乐趣,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可行目标,调动他们内心的积极因素,改变其消极的自我认识,逐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4.3 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师对弱势群体学生,要有诚心、耐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精神上相互默契,理智上产生同频共振,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学生对教师则尊重、亲近、信任、服从,易接受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易流露自己的感情,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游泳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期望。对于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根据能力大小设立不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和动机。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游泳课的学习。
4.4 优化教师队伍
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师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应该做的。要不断使知识、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人格榜样得以树立,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崇高思想、良好的行为和精深的业务能力加以感化。同时,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的对待,使得全面训练、综合发展的得以实现,在愉悦运动中把游泳的乐趣领悟到,使他们在游泳学习中信心不断地增加“实力”也在不断地积累,使自己在游泳课中的价值不断地得到实现。
4.5 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对体育弱势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不只是把评价对象看作一个个孤立的实体,而是把学生放在学校体育的整体中来理解,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树立信心,认识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发展与实现。除此之外,还应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要特别重视对身体条件差、运动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运动信心的游泳弱势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怀,以帮助他们克服失败和无助感,走出心理误区,正确认识游泳的目的和作用,树立尊严、享受游泳健身的乐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游泳学习的价值。
5 结语
游泳课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特性,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就好比给一粒种子提供水分、肥料和阳光一样。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弱势群体学生固有的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因此游泳教学过程中要以弱势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个弱势学生,充分调动弱势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弱势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4]。
[1]李向东.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8).
[2]毛伟胜,叶明,徐斌,等.学生工作视野下高校“弱势群体”体育个性化教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3]彭敏.试谈体育教学与弱势群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4]沈谊,周挺进,彭立刚.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