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改认知观的调查研究
2013-08-15任明洋王栋梅
任明洋,王栋梅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安徽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课题围绕马鞍山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改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认知进行调查探究,力求能开凿出对其客观的评价,为马鞍山市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马鞍山市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认知心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所查资料库源主要有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中国期刊网。主要资料来源包括13种体育核心刊物、中国体育报等,对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综合汇总,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对长期从事体育教学方面研究的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振华等专家和马鞍山市体育教研员施礼亮、中学体育教师何思远等,就体育课改认识的态度作用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探讨。
1.2.3 现场观察法 观察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课改实施的现状,实地考察了解教师们对体育新课程认知的情况。
1.2.4 问卷调查法 本文针对研究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马鞍山市3所初中(马鞍山市第八中学、马鞍山市二中实验中学、马鞍山市第十九中学)、3所高中(马鞍山二中、马鞍山外国语学校、安工大附中)的34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对6所中学体育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改认知现状的调查
2.1.1 对体育新课改思想理念的认知现状 对6所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5个领域的设计认知评分表调查中显示,认为体育课应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占第1位(93.8%以上),认为体育课应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情感态度”的占第2位(90.6%),认为体育课应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占第3位(84.4%),认为体育课应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占第4位(81.3%),认为体育课应培养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占第5位(78.1%)。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摆脱了传统单一技能教学为主导的窠臼,理解与认识了体育教学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过程,缺乏任何一个因素都是偏颇与不完整的。但也存在着悬置误解忽视运动技能为主线的目标贯穿,应予以纠正。
2.1.2 对体育新课改教学设计的认知现状 关于体育教师对新教学理念认知的调查,马鞍山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以上几种教学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其中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理念认可度占65.6%,对为理解时刻而教的先行者组织、最近发展区、意义学习建构、分层学习自由度、为学习而设计等新课程核心教学理念了解偏少。这些数据与相邻江苏等城市体育教师相比,马鞍山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把教推向学”的教学理念还存在认知不足。
2.1.3 对体育新课改教学方式的认知现状 据调查显示,马鞍山市6所中学中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不够深入,运用的比例相对较少,因此要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理论及模式的变革及运用,为科学运用各种学习理念提供参考。而且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参差不齐还不太成熟,说明教师对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认知较匮乏。
2.1.4 对体育新课改教学方法的认知现状 据调查显示,马鞍山市6所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方法涉及广泛,都能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体育课堂中教学的枯燥性。对游戏比赛法的采用最多,高达85%以上,但在分层教学法与合作法占30%以下,就教师个人而言,没有完全形成“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策略与教学法的运用方面还有待于继续提高。
2.1.5 对体育新课改教学内容的认知现状 在教材选用情况的调查中可知,一是在课程改革过程各级学校体育教学都在积极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二是有80%的学校已经处在选项教学的状态中,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共享话语下催生了课堂教学的新风貌;三是新教材的选用给教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有75 %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内容灵活性大,教材选择性弹性大,对新教材感到难以把握,实践中不好下手。调查显示,一是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态度积极,而有极少数教师对教材的改革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二是如何把局部个案经验的改革,迁移引领到整体的重构或重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1.6 对体育新课改评价方法的认知现状 据调查显示,这6所学校教师在体育课考核方法上有了明显的变化,采用出勤率、课堂表现、成绩的进步程度相结合评出相应等级的占90.6%;学生成绩的进步程度、根据教学考核结果评出相应成绩的占6.3%;而能让学生相互评价,并计入成绩的比例却极低,只占3.1%。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有93.7%的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评价体系难以运用不大切合实际。因而,如何将新评价方法与手段的交换功能提高到实践运用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6所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新课改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马鞍山市中学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有积极的认知,并在课改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马鞍山市体育新课改走上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1.2 所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认知存在的问题(1)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调查显示,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对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自我进行校本体育课程设计存在无从适应,不知应该怎样做,尚需培训加强。(2)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知的偏差。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普遍首肯的,但是还有20%左右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与排斥,尚需予以强化。(3)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课改教学方式认知的偏差。调查显示,马鞍山市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知识储备只有以教为主的教学理论。表现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应用存在理解不清,对开发“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分层学习度”的策略能力的应用存在匮乏,尚需培训加强。(4)马鞍山市6所中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认知的偏差。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得知,影响与制约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中,产生倦怠的原因主要是上级领导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不认可、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等因素的结果。这一马太效应并存有持续走高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3.2 建 议
3.2.1 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加强师资培训,经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2.2 落实课程标准思想,全面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深化与建立切实可行开放式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3.2.3 切实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多种方式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抑制学生体质与体能的持续下降现象。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设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修晓雨.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意向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7]吴家福,高明.贯彻《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与设计[J].江苏教育,2000(8).
[8]杨贵仁.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