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2013-08-15赖世汪
赖世汪
(广东省罗定市素龙第三中学 广东 罗定 527227)
中学体育教学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失控因素多。因此体育教学要依据季节、气候、学生的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来组织、选择教学的方法。体育课上由于同学们要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而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和活动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促进学生的机体活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分组或小群体进行体育锻炼是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这样对于老师的指导、帮助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评价都是很需要的。如球类的技术与战术、田径的接力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间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这就客观上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1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外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学生自发松散的游戏活动到仪式正规的运动竞赛,从娱乐性的活动到竞技性的项目都属于课外体育的范畴。如学生们自发组织的篮球比赛,自发组织的各种体育游戏。
1.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可变。例如:中学校内有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时学生们的各种运动;校外有自己游戏、伙伴间的游戏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具有竞技性的小型比赛等等。
1.3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老师起辅助性作用,即指导咨询,这就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运动、组织和创造才能的培养。
2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2.1 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要求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空间非常广阔、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并且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起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学生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才能,可以使不同学生针对自己对不同体育项目的爱好程度,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体育活动。由于体育课的学时有限,很难满足学生身心两方面对体育运动的需要,而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作为体育课的补充,满足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2.2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外体育活动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快乐的体验。同时这种良好的体验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长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进而使他们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对客观环境适应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切实感受到参加体育运动对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丰富生活的实效,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良性的体育活动的循环就会慢慢形成,日积月累,参与者就会从无意识地参与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的体育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种持之以恒的体育行为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终身体育。
3 体育教学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3.1 培养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提供技术指导
3.1.1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校要做到课内外结合,不要仅仅局限在体育课上,应该充分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把在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体育活动中去。比如篮球,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将学生体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规则、技术、战术等)运用到课外实践中,使学生不仅会打篮球,还会看、会裁判、会做场外指导等。这样学习与实践不断结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1.2 提高学生对体育竞赛的欣赏水平,有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理论包括了体育知识和各种项目规则、裁判法的讲授,了解并掌握体育项目规则,对于观赏体育竞赛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对规则认识了解,则对该项目特点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即体育竞赛观赏水平随着体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而提高。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学生要有激情,但对于胜负要客观的分析,要有正确的胜负观念,这就需要理性,这是建立在体育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观看体育竞赛,可以使学生欣赏、享受各种美,向往健康身体和追求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比赛项目的项目特征、比赛规则等内容,为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参加体育竞赛、观看国际比赛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3.2 课堂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指导作用
3.2.1 增强学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能力,为课外活动的组织进行奠定基础
在体育活动中,竞争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正是中学生鲜明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运动竞赛及各种测试与评分等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在课外组织体育竞赛活动能力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体育理论教学中,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以及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会教授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知识内容。比如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掌握这些充足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组织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说明了体育理论知识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2.2 培养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不仅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是社会发展对各种人才素质的需要。具体表现为:(1)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2)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3)对学生和谐心理的培养。
3.3 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3.3.1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体育教师比较开明、热情、诚实、活泼,体育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也容易被学生发现或吸收。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不仅影响体育教师自身的威信,影响体育教学的直接效果,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完美。用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精讲精练、优美的示范、矫健的步法、敏捷的身手、果断的形象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在教师身上展现,同样也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展现。
3.3.2 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师在实现教育目的过程中,以思维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讲学。由于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多表现出来的运动动作直接会影响学生们的运动动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将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会直接复制课堂上老师表现出来的精彩动作,这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为学生在课外体育运动提供了运动的标准,也激发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精益求精。因此,给学生输送准确的、协调的技术动作信息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丰富的体态语言不但可以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谐、生动、感人,也可以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目标、有激情。
[1]高胜光.对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J]. 体育教学,2005(6).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十大关系——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
[3]刘文双.体育教学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 辽宁师范大学,2006.
[4]陈虹,王策,商悦鹏.心理健康教育将引起学校教育内容与形式深刻变化——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负责人访谈[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