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语文的理想境界
2013-08-15江苏石瑛陈宝祥
/ 江苏_石瑛 陈宝祥
作 者:石瑛,江苏省常州市语文教学骨干。陈宝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一次次课改裹挟而来的诸多理论,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换着法儿去创新,把多媒体、网络及花样繁多的活动引进课堂;而高中的学生却将上语文课视为一种负担,之所以还硬着头皮上课,只是因为日后还要高考。然后我们老师也开始迷惘:语文课到底教什么?培养学生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把语文的铅华洗净,返璞归真,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老师们甚至联合发布了《聚龙宣言》:语文教学最该真实、真诚、真情、真切,要本本色色教语文,认认真真教语文,使语文回归本身状态。
走近真相:“语文是慢的”
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就不断地听到对语文教学的各种批判,最振聋发聩的莫过于吕叔湘先生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指责:“少、慢、差、费”,“误尽苍生”。先生之痛心疾首,让我等自诩“理想主义者”的小教师满怀羞愧,常常纠结,到底怎样既能培养出语文素养好又能考高分的学生,能不误苍生,总希望找到一条捷径,花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纠结与探索,结论是:“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天才诗人李白的经验是“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是天才出自勤奋的明证。而《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们更是没有“仙法”了。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也说,父亲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他们的认识是指向了语文学习的本真的。
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就是不甘心,总希望可以“一本万利”。不管学生还是领导总是嫌语文高投入低产出;这种时候,不妨听听陈平原老师的建议:如果考虑的是整个人生,这门课影响你一辈子,太重要了。借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语文课的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起来很慢,不可能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旦获得武功秘籍便功力猛增;至于效果,却是余韵无穷,在你整个人生旅途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改变急功近利的眼光,也便能给语文学习一个最舒适的环境,以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回到本真:阅读的价值
2011年《收获》杂志副主编叶开先生出版了著作《对抗语文》,光看题目,就甚是撞击人的眼球,尤其撞出我们这些教语文的人的眼珠子。他猛烈批判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而他用以对抗的武器就是有效的阅读。他说:读最好的文字,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来培养自己的性情,来提高自己的智慧。
而朱永新在《我的阅读观》中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在阅读中获得的,阅读能力越强理解能力就越强,把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唯有通过阅读,我们的智慧才能一步步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他一以贯之的观点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他们都认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其实他们的观点也谈不上什么创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千百年来恪守的信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也成为历代传颂的苦读勤学的佳话。古人早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无书不读的莫言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不也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
而在学校教育中,阅读常常是最无形,恰恰又是最本质的内容,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中定音定调。
2012年高考,同事的儿子潘明聪的语文考出了143+33分的高分,给我们语文组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他不仅是同事的孩子,更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高中三年中他充满激情地演讲、辩论、写作,是我们校园的明星。而这年高考,他考出了常州市文科最高分,成了常州的明星,这一切,语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说起高分经验,他说,生活中当语文老师的母亲给他提供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家里有很多书,培养了从小读书积累的习惯。他学习语文最大的心得是:必须要有很厚实的素养积累,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对社会的关注来获得,还要有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一导师。在此基础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独特的思维,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我要粉碎一切束缚”,“个人的思考必须要有粉碎束缚的渴求”。
潘明聪不是应试型的学生,他的成功恰恰说明高考是能落实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考查的。无独有偶,常州市理科最高分高天的母亲,也曾是我校语文组的同事,高天的阅读门类也是相当丰富。应试和素养从来不是对立的,只是一些希望“抄近路”的人把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罢了。
同事们常常会感叹学生的作文单薄,理解能力差,很多老师于是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做题来提高分数,殊不知是舍本逐末。陆游早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阅读的写作,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异于闭门造车;没有快感的写作,没有共鸣的阅读,都只能把语文推向痛苦的深渊。
由此看来,阅读是我们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将实现生活的积累、势能的积蓄、思想的积淀,如此,则可参悟天地,有了如此的能力还怕高考吗?
倡导简约:本色的课堂
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阵地。语文课“以学论教、重在实效”,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在于学生收获有多少。语文教学一定要务实,不浮躁,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只有简约课堂中的各个要素,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在简约中走向高效,走向深刻。
首先,简化目标。高中语文课堂的目标,一是积累语言知识,二是培养语文能力,三是传承人文精神,养成批判和创新思维。
其次,简化教学内容,这是实现“本色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如何简化?我们认为可以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语文是语言艺术,本色课堂应该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拿阅读教学来说,就应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
其间,我想,最不能忽视的,最基本、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朗读。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语的表达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朗读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只有在流畅的声音里才能更好地感觉那种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感觉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贴切入心。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文义、培养语感,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以读代讲,以读促问,以读入情,以读达理,这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简化教学环节,这是实现“本色课堂”的支撑。教学环节的“简约化”,是建立在教师自我解读文本,洞悉教材特点、课程要求和学生个体学习态势等基础上的“简约化”的设计,要求我们力砍细密的、多余的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品味、去感悟、去思考,以加深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
第四,简洁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本色课堂”的基石。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有的放矢,使用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用最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带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五,简化教学手段。有时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照样能使课堂成功、出彩。有的内容,教学时并不一定要追求课堂教学媒体的多样,而侧重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可能更加适合,如果设计过于繁琐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本色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本色,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点希望:不简单的教师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曾晳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教学理想,也说出了几千年来最简约的教育理想。但这理想的背后藏着一个不简单的教师:他胸中装着诗书,心中装着理想,眼里放着学生。他有哲学的思辨,能站在哲学高度,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去探索和统率教学的全过程,简约处理文与道、读与写、教与学、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等种种关系。他的品德修养、学识底蕴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不简单的语文教师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也只有不简单的教师才能带着学生走向深刻,走向语文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