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抗争的命运——对简·爱和苔丝的比较与分析

2013-08-15李素芬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名作欣赏 2013年27期
关键词:苔丝维多利亚性格

⊙李素芬[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作 者:李素芬,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和英美文学。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都对女性的抗争进行了探讨。其作者夏·勃朗特(1816—1855)与托马斯·哈代(1840—1928)同是英国维多利亚文学时期(1936—1901)的代表作家。两部著作所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发表时间分别是1847年和1891年。勃朗特和哈代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对当时女性的抗争和命运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创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苔丝,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这个时期英国社会经历了变化、动荡和迷茫。关于女性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大量问世,出现了一些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而具有反抗精神的文学形象。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在摆脱社会桎梏、追求平等和自由等方面经历的艰难跋涉。简·爱和苔丝都寻求独立自尊、追求幸福,勇敢地和命运顽强抗争,然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简·爱在经历了艰难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了幸福的归宿,而苔丝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路上,饱受命运的捉弄,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她们天壤之别的人生结局?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做出比较和分析。

一、性格因素

性格决定命运。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认为:个性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刻不停地工作,它使我们在面对生命中不同的问题或抉择时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就性格而言,简·爱是坚强的,而苔丝是软弱的,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二人的性格差异导致了她们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也促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后又被寄养在舅妈家,被送到劳沃德慈善学校,虽然孤苦无依、地位卑微,但她以自己的坚强和才华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顽强地生存着。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不卑不亢,敢于向地位比自己高的男主人表达爱意,在那个时代一个穷家庭教师的地位比仆人强不了多少,而她敢于向上流社会的绅士、自己的主人勇敢地表达爱意,实在让人钦佩。她和罗切斯特,历经磨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苔丝虽然也曾努力抗争过,但是她的性格本质上是软弱的,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头脑简单,意志薄弱,以至于总是在关键时刻拿不定主意,因而几次痛失扭转命运的良机。十六岁的苔丝,丝毫没有人生经验。她本不想到德伯家去,但拗不过母亲的坚持。从那一刻起,苔丝就开始了任人摆布的命运。即使在德伯家被亚雷强暴后,苔丝仍在那里住了四个月。她本来是受害者,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却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因此不敢抬头看人。后来她决定重整旗鼓,并发誓永远不结婚。可是当爱情来临时,她又情不自禁了。对安吉尔出乎意料的一搂,苔丝“连想一想都没来得及,就又不自主地倒在他怀里了”。后来安吉尔离开她后,她也曾奋斗过,努力一个人生活,但是等到她的家族被彻底赶出乡土,她最终放弃了斗争,跑去与亚雷同居。她的这种性格注定了她要以悲剧收场。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反抗社会时,却只能用杀人犯罪的这种形式,这是多么的悲哀。虽然导致她悲惨命运的外在原因很多,但其自身性格的弱点却是最根本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二、接受教育程度与文化层次

简·爱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与她的文化层次和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的幸福得益于她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渊博知识与良好的涵养。她学习以及做教师的经历帮助她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使她对待生活和社会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在身份和地位方面她与罗切斯特相差悬殊,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话题,彼此理解、心灵相通。用简·爱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我的脑子和心灵里,在我的血液和神经中,总有一种东西使我在精神上和他相似”。由此可以看出简·爱所受的良好教育极大地促成了她恋爱和婚姻的幸福。

与之相反,苔丝不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家庭也不重视教育,她有着愚昧的父母和贫穷的家庭。尽管她努力反抗、处处挣扎,但她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她纯洁却无知,认为自己地位低于所爱的人,在恋爱中总是扮演弱者的角色。她对被亚雷引诱的事充满了罪恶感,所以她努力顺从克莱尔,默默地忍受克莱尔强加给她的惩罚。她不清楚自己痛苦的根源,她认为这是自己的命运,她没有能力去改变和反抗。她的一味顺从和软弱更加深了她的悲剧。如果苔丝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可能她也会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部分缺点,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养。但是,因为家庭贫困,她没有接受教育,也没有资格获得较高的地位和收入。这种对教育的轻视极大地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

三、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

简·爱两岁时父母就离开了人世,被寄养在舅母家,在那里她不受舅母的喜欢。但是舅母家里有藏书,她在那里找到了快乐,“我又去看我的书——那是比维克的《英国禽鸟史》……膝盖上摊着比维克的书,我那时觉得很开心,至少我有我自己的开心之处。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有人来打扰……”在劳沃德学校读书时,她遇到了同样勤奋好学的海伦和人品极佳、充满爱心的教师坦普尔小姐。海伦的善良和博学给了简·爱深刻的印象,如小说中所写“她可以让有幸和她说话的人享受到更高等的乐趣”。坦普尔小姐的热情帮助、无私奉献让简·爱鼓起勇气,排除万难,努力前进,“从那时起我决定从头开始,排除万难,努力前进。我埋头苦干,付出多少努力,便获得多少成功”。虽然劳沃德学校膳食简陋,但是因为在那里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热情善良的老师引导,她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苔丝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按小说中的介绍,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苔丝姐弟共七人,她从小就担负起养家的重担,她做过很多与年龄极为不符的体力活。她有着懒散愚昧的父亲和虚荣无知的母亲。她的父亲是个小贩,懒惰无能,嗜酒如命,整天沉醉于名门望族之后的虚假荣耀中。母亲先是挤奶工,后来是洗衣工,庸俗浅薄,不谙世事。为了全家的生计和摆脱贫穷,苔丝的母亲异想天开地要求女儿同冒牌贵族“攀亲”。在她看来,女儿的美貌是张“王牌”,她希望苔丝能够讨得亚雷本家的欢心。当得知女儿不幸失身于亚雷时,她告诉女儿“既然那样,你何不想法让他娶你?”她全然不考虑女儿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更不顾及女儿的终身幸福,只为自身利益着想。

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亚时期(1832—1901)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十年时间,但却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初、晚期作家在文学中表现的思想大不相同。两部作品的问世时间相隔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里,英国经历了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繁荣期,到宗教和农业为主导的年代,再到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垄断期。一方面,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人们生活中起很大作用,宗教信仰仍然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到了后期,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贫富分化的加剧,加之进化论、实用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动摇。这种变化同样在文学领域得到了反映:像狄更斯、勃朗特一些早期代表作家,在展示、批判现实的同时,思想仍倾向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并从中寻求改善社会、拯救个人灵魂的希望;而在哈代、王尔德为代表的一类后晚期作家作品中,信仰动摇,困惑和悲观成了小说的基调,这种情绪和基调成为后来以乔伊斯、艾略特等为首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过渡和序幕。

四、结论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是女性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简·爱和苔丝这两个女性形象深入人心。简·爱的思想体现了女权主义的精神,她的独立坚强和反抗精神也使得她在父权社会中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苔丝是父权社会道德准则的牺牲品,而她的软弱和无知也加深了自身的悲剧。简·爱和苔丝,性格的迥异,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加之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不同因素,造就了一个是有文化有理想、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女性,另一个却是美丽善良却又愚昧无知的村妇。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她们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一个拥有了幸福的婚姻和人生,而另一个却走向自我毁灭,悲惨地死去。我们为简·爱历经磨难最终收获幸福而高兴,为苔丝的自我毁灭而叹息。两种典型的女性,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启示和思索。

[1]陈艳玲,冯子函.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1).

[2]高文斌.《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J].辽东学院学报,2004(1).

[3]王晓英.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苔丝维多利亚性格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蜂鸟——致苔丝
“二货”拍照欢乐多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性格描绘词
《德伯家的苔丝》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