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论语》以对话塑造人物:以子贡、子路为例

2013-08-15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名作欣赏 2013年35期
关键词:夫子子贡子路

⊙张 宁[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论语》以记言为主,以夫子为中心人物,这三言两语的对话综合起来便展现出了以子贡、子路为代表的弟子群像,阅读这些对话,能够明确地感受到弟子们绝不相类的性格特征。《论语》中子贡、子路二人所占条目最多,形象也最为鲜明,我们就以他们两个为论述的中心,来赏析夫子批评学生时所体现出的语言艺术和弟子们维护夫子形象时所展现出的性格特征。

一、从夫子批评学生时的轻重不同看子贡的性格特点

夫子在批评其从学者的时候言语态度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夫子与其弟子谈话艺术的展现。如夫子看到宰我昼寝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钱穆认为“宰我预于孔门之四科,与子贡齐称,亦孔门高第弟子。此章孔子责之已甚,甚为可疑”’①。

宰我“亦孔门高第弟子”,但夫子对宰我和子贡批评时所用的语气和感情激烈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夫子对子贡直接进行批评主要因为两件事情“: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八佾》)和“子贡方人”(《宪问》),第一件事情是违背礼制的,第二件事情是夫子所不提倡的,无论是哪一件事情,都比宰我“昼寝”的错误更严重,可是夫子只是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和“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为什么夫子对子贡的批评只是点到为止?

通观《论语》全书,与夫子对话最多的人是子贡,能够对夫子的话举一反三的也是子贡。尤为重要的是,子贡极少以一种莽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者提出问题,如: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

子贡没有直接向夫子发问,而是用了一种迂回的方式,子贡之问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卫君”二字,夫子之答表面上看起来也只是对伯夷、叔齐二人的评价,但细细读来,似乎可以想象到夫子在子贡出去之后脸上浮现出的意味深长的笑意,这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这一对师徒间所独有的默契。整则材料除了“入”和“出”两个动词以外,没有具体的神态描写,但是子贡的机智聪慧却显露无遗。

《论语》中与子贡有关的条目之多,描写之具体,所占篇幅之大,是除了子路、颜回之外的其他弟子无法比拟的,子贡在一出场就与其他弟子截然不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

这是《论语》中出现的第一处对话,是以子贡为中心人物来进行的,子禽的问话不可谓不刁钻,子贡的回答却更翻出一番境界。一开始,子贡就以一个善于言辞的形象出现,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维护着夫子的形象。《论语·学而》中出现的第二处对话依然是与子贡有关,是子贡向夫子求学的场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而是由子贡的发问、夫子的启发、子贡的感想、夫子的赞赏四部分组成,这种寻根究底式的学习在孔门弟子中都有所体现,但以子贡最为突出。通观《论语》全书,与夫子对话的所有学生中,能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唯有子贡,通过言语来展现性格特点的也以子贡最为突出。《学而》篇共十六章,对话只有两章,两章都与子贡有关,可见其聪慧能言和善于学习。

二、从夫子对子路的评价看子路的性格特征

子路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孟子曾称赞他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他与禹、舜相提并论,夫子对他的评价从表面上看起来多否定,如“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行行如也”(《先进》)、“由也 ”(《先进》)、“由也兼人”(《先进》)“、野哉由也”(《子路》)“、是故恶夫佞者”(《先进》),“行行”是刚强的样子,“”是刚猛的意思,在孔子看来,子路无论是神态还是性格最大的特点都是勇猛。《侍坐》篇中子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率尔而对”,是子路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生动写照。

与子贡在《学而》中两次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子路的出场就显得不够精彩,《为政》中子路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而且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聆听夫子教诲的弟子的形象,“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在《论语》中第三次和第五次都是在别人与夫子的对话中出现,但是他人对子路能力的询问从侧面说明了子路在当时的声望,夫子对子路的评价“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指出了子路性情果决且具有军事和政治才能。《公冶长》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很好地概括了子路长于行动的性格特点。

孔子认为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仅是对子路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对其勇敢的赞赏。从《论语》的文本来看,孔子多次针对子路好勇的弱点进行教育: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曰:“……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以上几则,或显或隐地总能看出子路勇猛又带些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及孔子对他这种性格的有意矫正。

三、通过对夫子的维护比较子路、子贡性格特点

《论语》中,只有子路屡次表露对夫子的不满情绪,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雍也》),“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阳货》),这两次“子路不说”在具体事件上不同,前者以夫子对天发誓结束,后者以夫子最终未去为结果,这两件事情都是于礼不合的,但是夫子弟子之多,未必只有子路一人觉得不妥,却最终只有子路以一种直接莽撞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子路对夫子的维护,其坚决程度是任何弟子都不可比拟的。

类似的还有“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卫灵公》)。《史记》记载,从夫子于陈的弟子除了子路之外至少还有子贡和颜回,但是首先问出“君子亦有穷乎”的是子路,并且是以一种几乎不顾及夫子感受的方式提出的,这看似突兀而无礼的问题,恰恰也是子路对夫子之道维护的表现。正如程树德《论语集释》中所言:“子路衣敝不耻,浮海喜从,岂以绝粮而愠见哉?盖疑君子之道四达不悖,而穷塞若此,岂亦在我者有未尽乎,正与‘不说’南子之见,公山、佛之往相类。”②当子路认为夫子的言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子路与孔子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更像是诤友。

子路对夫子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夫子“堕三都”,子路身先士卒;夫子生病,子路关切焦虑;夫子周游列国被困绝粮,子路始终追随。夫子自己就说,自从有了子路,“恶言不闻于耳”。这是子路式的爱戴,是以一种直接而又鲁莽的方式来表达的尊敬,却是一种让人凛然不敢侵犯的境界。子路对夫子一次次的指责和维护无不体现出他那热忱直率的个性。

子贡对夫子的推崇和维护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罕》)。方宗诚在《论文章本原》中谈道:“以子贡赞孔子四章作收,文境亦如江河之朝宗于海,浑茫无际,而诸贤于孔子没后思孔子之深情亦如揭。”③这是学生对老师知识和人格的尊敬,是子贡式的尊敬,是一种可以用美丽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尊敬。

叔孙武叔作为鲁国大夫,对夫子的才能不可能不了解,却屡次诋毁夫子,更有甚者当着子贡的面来说。子贡反驳之词不可谓不美,态度不可谓不坚决: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子贡用极富美感的方式说出了自己和他人与夫子的差距,让人不禁对夫子心生向往。但我们不禁想问:若是被夫子称为“恶言不闻于耳”的子路呢?若当着子路的面叔孙武叔是否敢“毁仲尼”,若子路坚决地表达了对夫子的维护之情后,叔孙武叔是否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毁仲尼”?无论是面对子贡还是子路,我们都是满怀敬意走进他们的时代,这只言片语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欣赏子贡的能言善辩,但更喜爱子路的淳朴刚正,同样是夫子喜爱的学生,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

《论语》以记言为主,但其不经意间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鲜明的。我们把这些材料以一定的方式重新排列后,便会看到夫子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看到一群好学上进而又性格迥异的弟子:安贫乐道的颜回、善于言辞的子贡、鲁莽刚毅的子路、昼寝的宰我、机敏的子游,甚至是帮助季氏敛聚的冉有。这种通过三言两语的对话展现性格特征正是《论语》描写人物的独到之处。

① 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9页。

②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54页。

③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光绪四年刊本,卷二。

猜你喜欢

夫子子贡子路
子贡如何花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夫子亦“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