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子诗歌《七月不远》赏析

2013-08-15刘广涛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名作欣赏 2013年20期
关键词:青海湖海子野花

⊙刘广涛[聊城大学文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作 者:刘广涛,文学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诗人海子对中国西部情有独钟,他曾到达过圣洁的青海湖①,并留下三首著名的诗歌——《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②(以下简称《七月不远》)、《青海湖》和《绿松石》。后两首诗歌以描摹赞叹青海湖为主要内容,《七月不远》则是以青海湖为抒情对象的一首爱情诗。本文将重点分析海子的诗歌名篇《七月不远》,揭示其丰富而深刻的主题内蕴,阐释其丰富的文化蕴含,并尝试把握其艺术特色。

请读者阅读如下诗歌文本——

1七月不远/性别的诞生不远/爱情不远——马鼻子下/湖泊含盐//2因此青海不远/湖畔一捆捆蜂箱/使我显得凄凄迷人:/青草开满鲜花。//3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4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5野花青梗不远,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已回原籍,我这就想去见你们)//6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骨骼挂遍我身体/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7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一切如在眼前!//8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暮色苍茫的水面(1986)

一方面,海子以青海湖为抒情对象而创作的这首著名诗歌(数字标号为笔者所加),颇具阅读难度。首先,该诗的正标题“七月不远”就比较令人费解,副标题“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虽然点明该诗是写给青海湖的,可青海湖与“我的爱情”又有什么联系呢?依然令读者心存疑惑。其二,“马鼻子下/湖泊含盐”和“天堂的马匹”分别作何解释?其三,“野花青梗”象征什么?其四,“宝石”及“宝石的尸体”指的又是什么?……一系列困惑所在,令读者难以把握其主题意蕴;另一方面,阅读难度的存在,也构成吸引研究者追根问底的某种诱惑力。众多海子诗歌的阐释者从不同视角切入文本,形成见仁见智的阅读经验,尽管一时难有定论,却有不约而同的共识:这是一首经得起阐释的诗歌名篇。

《七月不远》这首诗由8个诗段组成,按其内在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七月的青海湖,爱情难忘;第二部分(3-6):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第三部分(7-8):暮色中的青海湖,湖水苍茫,虚无空旷。从结构上看,三个部分都围绕着青海湖抒情,这与副标题是一致的。细心的读者会留意到,这首诗歌中先后八次出现“不远”二字。频频出现的“不远”,也就成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所在,需要交代清楚。

1985年,海子与其初恋女友陷入热恋,两人在这一年的“七月”曾去北戴河度假,并留影纪念。从当年在北戴河的照片看,海子身穿游泳裤,手持气垫床,精神十足地站在海滩上,像是要对整个世界大声高喊:“我拥有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作为北大毕业的骄子,那时候的海子拥有青春、爱情和理想——那个“七月”,的确是一段金子般的时光,永远镌刻在诗人心中!在《七月不远》这首诗的创作中,海子把曾经的“北戴河”转换为眼前的“青海湖”,而不变的时光则被定格在“七月”——它与诗人的初恋密切相关,与记忆中的女友如影随形!了解上述背景之后,那么“七月”为何“不远”这个问题也便不难解释。首先,“七月”刚刚过去,所以“七月不远”;其次,“七月”在“我”心中,所以“七月不远”;第三,“七月”终生难忘,所以“七月不远”。失恋的海子念念不忘那个热烈的“七月”,本身就是痴情的表现③。在《眺望北方》一诗中,海子写道:“走遍一座座喧闹的都市/我很难梦见什么//除了那第一个七月,永远的七月//七月是黄金的季节啊……我的七月萦绕着我,像那条爱我的孤单的蛇——它将在痛楚苦涩的海水里度过一生”④。《眺望北方》一诗的草稿写于1987年7月,诗歌中多次深情地描述“七月”,足见这个月份对海子而言非同寻常,它已经成为海子的心结。《七月不远》中的“不远”,固然是就时间距离而言,但又何尝不是指心理距离!海子反复念叨“不远”,旨在强调“七月的爱情”已经内存于心,根本无法删除。所以,《七月不远》这一诗歌题目本身就是为情而狂的表现,足见爱情在诗人海子心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也可以想见初恋的失败对海子形成多么沉重的心理打击!

尽管“七月不远”,“爱情不远”,但是在目前(“眼下”),诗人的内心深处却是苦涩的。第1自然段中“——马鼻子下/湖泊含盐”,其破折号表示转折。海子用“鼻下”比起“眼下”似乎更近当下。谚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包含有“自家有病自家知”之意。“马鼻子下/湖泊含盐”这句诗令人联想起失恋之人“如马饮水,苦涩自知”。“湖泊含盐”是马的感受,也是诗人内心苦涩的写照——青海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在诗人此刻的心中简直是由苦涩的泪水汇成。那么,“性别的诞生不远”又作何解释呢?在这简单的诗句里,海子化用了伊甸园人类始祖偷食禁果的圣经故事。亚当和夏娃偷食上帝的禁果之后,产生了“性别”概念,他们发现彼此赤身裸体,于是便用无花果的叶子来掩饰下体。在海子这首诗歌里,“性别的诞生”意味着两性意识的萌发,也象征着爱情的萌芽。如果说,《七月不远》第1诗段重点写“青海的七月”的话,那么第2诗段就侧重写“七月的青海”,由时间过渡到空间。“七月的青海”是迷人的,青海湖畔的青草丛中开满了野花,蜜蜂在野花中嗡嗡作响,青海湖自然显得凄凄迷人⑤。诗人写“湖畔一捆捆蜂箱/使我显得凄凄迷人”,其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又指青海湖——“我”就是“青海湖”,“青海湖”就是“我”。面对浩淼的湖水及其岸边野花丛中翩然翻飞的蜜蜂,诗人物我两忘,人景合一,颇有庄周梦蝶的意蕴。然而,眼前的美景和暂时的陶醉并不能解除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意,毕竟,海子正在品尝失恋后的那杯苦酒。第3诗段接着就写到青海湖上“我”的孤独。

诗句“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该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诗中的“马匹”并非写实,而是指天上的“白云”。我国西部地区风景独特,青海湖上的“白云”,在水天之间或高或低,或升或降,可谓变幻无穷,于是,在“云朵”和“白马”之间,诗人产生了“白云如马”的联想。海子不写“天堂的云朵”或“地上的马匹”,而是认定“地上的云朵”就是“天堂的马匹”。海子以“白马”比喻“白云”,也并非空穴来风。人们传说与青海湖毗邻的昆仑山上有浑身雪白的神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这个传说的另一版本是,那神兽即白色的“马匹”。在青海湖上,云朵——那“天堂的马匹”的确离水面很近,故有“不远”之说。而诗句“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也即写“我的孤独”如同湖上的“云朵”。

第4诗段诗人直言“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而“野花”所处的位置竟在“天堂的马肚子里”。这里的“野花”并非写实,而是“爱情”之喻;“天堂的马肚子”其实指的是青海湖上的团团“白云”。爱情之花——千百年来被诗人歌唱的花朵,带有原野的浪漫和风情,然而,这朵野花往往含毒。诗人在此坦承:“我”就是那个中毒甚深的情种,在孤独中吞下了含毒的野花,却因此而更加孤独。“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其中的“唯一”旨在强调:“马肚子里”有而且仅有“含毒的野花”,那么,“我”目前的“孤独”,纯粹由爱情这“含毒的野花”引发。正是由于深中“爱情之毒”,痛苦中难以自拔,所以诗人发出强烈的吁请:“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第5诗段接着写“孤独”与“爱情”之间的微妙关系,并把“野花”与“青梗”两提并论。《红楼梦》中有“我所居兮,青埂之峰”这样的诗句⑥,据“红学”研究者称,“青埂”即“青梗”——谐音“情根”也。海子的“野花青梗”,是否也有“野花情根”之意呢?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野花”和“青梗”作为花草,皆可入药治病,在古老医箱内的中草药⑦方剂里,那些“野花青梗”的名字,如同古老的姓氏一样奇特——譬如:白芷、黄连、苏叶、艾蒿、石竹、牛蒡、毛姜、陈皮、党参等,这些包含姓氏的“野花青梗”作为中草药有多种多样呢!——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海子的知识面和想象力,他竟赋予中医药方诗意,把它们审美化了。第5诗段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医生的药箱内有各种药方,“我”的“孤独症”却是有药难治!“我”本想尝试用“野花青梗”(爱情)治疗自己的“孤独症”,不料却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病情——如今,爱情的毒汁正在加速“我”的死亡!第5诗段括号内的诗句意味深长,尤其是“原籍”一词,寓意深刻:浪子回归“原籍”,意味着他们“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最终生命归宿。括号内的诗句表明:历史上那些爱情的浪子治好了情感“疾病”,他们最终“已回原籍”,“我”如今却病入膏肓,再也没治愈的希望,“我”——这就抱病去天堂投奔他们!

第6诗段紧接上段写死亡即将来临。由于痛苦万分,“我”甚至愿意“跋山涉水”加速走向死亡。“跋山涉水”除指行程艰辛之外,也蕴含兼程赶路之意。在奔向死亡的路途,爱情之痛和相思之苦,已经使“我”形销骨立,骨瘦如柴。“骨骼挂遍身体”是诗人极言身体之瘦弱,而“蓝色水上的树枝”则是“骨瘦如柴”的形象写照。海子的一些诗句拙朴无华,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藏有大巧,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其文字深邃凝练而又鲜活灵动。

“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一切如在眼前!”第7诗段虽短,却也并非闲笔。这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诗经·秦风》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⑧在暮色苍茫的青海湖水面上,诗人海子心中的“伊人”从未离去,因此,七月“不远”,爱情“不远”,七月的一切,如在眼前!

第8诗段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解释:“生命的鸟群”飞去,诗人为何把时间设定在“五月”而非其他月份?“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比喻什么?“宝石”和“宝石的尸体”分别形容什么?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海子对其笔下的青海湖已经非常熟悉,对青海湖上的飞鸟习性也当比较了解。“五月”的青海,大地刚刚复苏,封冻了几个月的青海湖,此时已是碧波荡漾,“五月”的青海湖成了鸟的天堂。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面,俗称“海西”。每年从四月底开始,有上百种候鸟飞到这里来,待上两个多月又飞到别处去——所以,游人们有“五月青海美,最是观鸟时”这样的印象总结。在《青海湖》一诗中,海子把青海湖比作荒凉高原上“一只骄傲的酒杯”,比作宝石般“蓝色的公主”;在《绿松石》一诗中,他则把青海湖比作“绿色小公主”一样的珍贵的宝石,把读者带进一个美丽而纯洁的仙境圣地。海子把青海湖比作“宝石”,那么,“饮我宝石”也即“饮我湖水”。“饮我湖水”的“头一只鸟”,是不是“饮我爱情”的那只“初恋小鸟”呢?诗人奇妙的比喻,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无限的遐思。

如果说“宝石”形容的是青海湖,那“宝石”的“尸体”怎样理解呢?暮色中的青海湖,那苍茫暗淡的水面,恰如失去爱情后诗人的暗淡无光,原来的“宝石”也就随之变成眼前的“尸体”。初恋那只“爱情鸟”,她吸干“我”的骨髓和心血,然后展翅高飞,而“我”只剩宝石的“尸体”——这眼前的黄昏中的湖水!这一诗段中,两个“只有”和一个“只剩”,都是强调初恋那只“爱情鸟”“飞去”之后,我眼前的空虚和心中的失落。“只有”“只剩”后面的空虚,挟带着无限的落寞与惆怅。

从结构上依次分析8个诗段之后,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便是《七月不远》的副标题“——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海子在其间嵌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关于青海湖成因的神话传说,由于埋藏太深,一般读者不易察觉。根据一则印度传说,喜马拉雅山的雪山女神“帕尔瓦蒂”⑨爱上了在山上修苦行的“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男性),天神“因陀罗”⑩就派爱神“帕尔瓦蒂”去诱惑“湿婆”。不料“帕尔瓦蒂”的表演被“湿婆”识破,欲火烧身的女神“帕尔瓦蒂”,只好纵身跳入青海湖洗涮痛苦与耻辱。结果,湖水给烧干了,但很快,从雪山女神身体的毛孔中涌出的汗水,又散漫成一个更大的青海湖。就这样,女神“帕尔瓦蒂”使得青海湖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咸涩晶莹,更汹涌澎湃。诗人海子一如雪山女神那样,因烈火烧身而痛苦无奈,只有向青海湖求救,请求熄灭自己的爱情。试想,那火焰自己无法熄灭,消防队也无济于事,只有请青海湖熄灭——这是怎样的爱情之火啊!雪山女神这一文化典故的嵌入,给《七月不远》这首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蕴——读者至此,也才领悟海子选用诗歌副标题的良苦用心。

综上所述,《七月不远》是一首借青海湖抒发诗人孤独情怀的爱情咏叹调。诗歌表现了诗人在“七月”与初恋情人分手之后,内心的孤独和湖水般的苦涩;写出了诗人自身孤独症的顽固不化和有药难治;为摆脱心灵孤独,诗人请求青海湖熄灭如火的爱情;为战胜孤独和痛苦,诗人自虐般骨瘦如柴,甚至渴望尽早结束生命。诗人一再反复咏叹爱情“不远”,见证了诗人内心的痴情深爱;正是借此痴情,诗人完成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之歌。该诗的艺术特色可大致概括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独具匠心的构思;铭心刻骨的痴情和卓尔不群的语言。

海子的每一首爱情诗都是一滴孤独的眼泪,那不可名状的忧伤是海子致命的伤口,花朵一样美丽,鲜血一样惊心!海子的伟大在于,他能够把失恋的痛苦升华为凄美的诗歌,藉此艺术升华,海子为青海湖插上了诗歌的翅膀;而青海湖也为海子建立起一座永恒的诗歌纪念碑——在此意义上,“七月”不远,“青海湖”不远,海子的诗歌离我们不远!

①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②④ 选自西川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第441页。

③ 3年后的1988年7月,海子重游北戴河,海水茫茫,物是人非,海子和他的恋人已经天各一方。

⑤ 此处的“凄凄”为茂盛之意,用法同古诗《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鹦鹉洲”。

⑥ 参见小说《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的诗歌《古风·我所居兮》。

⑦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⑧ 程俊英撰:《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页。

⑨ 梵语Parvati,中译名帕尔瓦蒂、帕凡提,佛教名乌摩。是湿婆的神妃,喜马拉雅山的雪山女神。她与湿婆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印度古文化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⑩ 全称为梵语“Sakra-devanam-Indra释迦提桓因陀罗”,又作帝释天、天主,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镇护东方。

猜你喜欢

青海湖海子野花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野花(外一章)
野花谷的牛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青海湖》
资讯
踏浪青海湖
宝岛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