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的艺术人生

2013-08-15闫永丽菏泽学院音乐系山东菏泽274015

名作欣赏 2013年33期
关键词:谭鑫培丹桂梅兰芳

⊙闫永丽[菏泽学院音乐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中,不仅展示了梅兰芳这一个京剧名伶不平凡的一生,同时,还塑造出十三燕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影片上映以来,针对影片的各个方面引发了许多争议。剧中十三燕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但是熟悉戏曲的人不难看出,十三燕就是以谭鑫培为原型的。影片中十三燕和梅兰芳的关系;十三燕在戏界的地位和影响;梅兰芳给《汾河湾》加身段,就是和谭鑫培一起演出的;对于剧中着力展现的十三燕和梅兰芳打擂台一事,在真实生活中,谭梅二人也有过一次“无意”的对台,但是绝对没有电影中的剑拔弩张。十三燕在和梅兰芳对台输了之后,怀抱着提高戏曲艺人地位的希望死去,这也和真实的情形大相径庭,令众多的戏迷深深不满。本文根据电影中出现的情节,对比现实中真实的情况,还原一个真实的谭鑫培。

一、关于谭梅二人的关系

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这个角色第一次出场,是在梅宅,剧中梅兰芳称呼十三燕“爷爷”,交待了十三燕和梅家是世交。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如此。谭鑫培和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同辈,所以梅兰芳一直称呼谭鑫培为爷爷。早年,谭鑫培曾兼搭四喜班,挑过一些戏的大梁,梅巧玲很是捧谭,鑫培对他的提携十分感激,梅巧玲去世后,谭鑫培每年春节必到梅家拜年,两家关系非常好。①特别是后来,梅雨田(梅兰芳的伯父)为谭鑫培操琴将近三十年之久。一九一二年冬天,梨园界发起为“正乐育化会”募款义演两日,谭鑫培唱《桑园寄子》,要找一个青衣,谭鑫培想到了梅兰芳。他这样做,一是因为怀念故旧,二是为了提携晚辈。当时的梅兰芳正值风华年少之时,而此时的谭鑫培已经是戏界的泰斗,梅兰芳有机会给谭鑫培配戏,是十分荣耀的事情。

二、关于《汾河湾》

在电影《梅兰芳》中,梅兰芳要在《汾河湾》这出戏里面加身段,和十三燕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且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两人的对台打擂,从而造成了十三燕的死亡。电影中的这种情节设置,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汾河湾》是一出传统剧目,民国元年,齐如山因为观看梅兰芳、谭鑫培合演的《汾河湾》一剧,对梅兰芳按照传统演法而却缺少舞台交流的“毛病”感到不满,便写去一封长信,他在信中为梅兰芳分析女主人公柳迎春当时的心里活动:“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十八年的丈夫回来,自己虽不信,当然看着也有点像,所以才命他述说身世,意思那个人说来听着对便认,倘说的不对是有罪的。在这个时候,那个人说了半天,自己无动于衷,且毫无关心注意,有是理乎?”接着他针对男主人公薛仁贵的一大段唱词进行逐一研究,并为梅兰芳设计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合的动作。梅兰芳接到齐如山的长长来信,十分高兴,认为信中的意见切中节骨眼,建议十分合情合理。他深深感激这位富有学问的长者的垂青和画龙点睛的指点,并果敢地根据齐如山的建议和设计,重新编排柳迎春的身段、表情和心理活动。十天后,梅兰芳再次表演《汾河湾》,推出的便是齐如山设计的新版本。当饰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唱到那一段时,梅兰芳忽然站起身来,与谭鑫培的唱段内容相配合,身段、表情丝丝入扣。散戏后,谭鑫培对别人讲:“窑门一段,我说我唱的有几句,并非好得很啊,怎么有人叫好呢?留神一看,敢情是兰芳那孩子在做身段呢!”

谭鑫培对于加身段一事的态度,也仅仅是说了这样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并且,谭鑫培本身是十分富有创新精神的,堪称是一位革新家,在唱、念、做、打各个方面都有创新。绝非电影中所演的守旧之人。他具有超高的演唱技巧,善于运气行腔,在革新创造唱腔上的态度极为严肃,每句唱腔都经过深入研究,反复琢磨。首先是细致分析剧情,深刻体会人物,同样的板式,如果人物身份不同,心情不同,唱法也相应变化;其次,他还注意引音归音,即每一个新腔出现,要让人听了似乎是昔日旧交,却又是新朋友初见,既不全是老腔老调,又不生造与观众耳音四面不靠的离奇古怪的腔调。在表演方面,谭鑫培也是一位革新家。他的眼神极为传神,水发功极佳,擅长击鼓,舞六合刀、耍钅间,反身接剑,许多特技绝活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谭鑫培浑身是戏,又俱在戏情戏理之中,而无单纯卖弄技艺之嫌。

三、关于打对台

电影《梅兰芳》中,主要是围绕这梅兰芳和十三燕打对台一事,实际上,梅兰芳和谭鑫培也确实曾经有过一次“打擂”,不过此事是在双方无意的情况下,由戏班的老板出于票房考虑造成的。梅兰芳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自述:

双庆社是俞振庭的老板,我从民国四年二次由上海回去,开始搭他的班唱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大约有三年的光景。有一次他来跟我商量要求我把多时不演的头二本“孽海波澜”分为四天演出。每天在新戏头里加演一出老戏,如“思凡”“闹学”、二本“虹霓关”“樊江关”等戏。他们开戏馆的老板们,为了营业上竞争的关系,常喜欢换换新鲜花样,这无非是一种生意眼,本不算什么稀奇事,我也就不加考虑地接受了他的要求。谁知道正赶上谭老板那几天也要在丹桂茶园露了,帖的戏码还是很硬。我在吉祥,他在丹桂,这两个馆子,都在东安市场里面,相离不远。这大概是俞五老板听见谭老板在丹桂出演的消息,恐怕他的营业要受影响,才动了这个新戏老戏同时演双出的脑筋。就等于上海戏馆老板爱用的噱头,拿这个来跟丹桂打对台。这四天的成绩,吉祥的观众挤不动,丹桂的座儿,掉下去几成;最后两天,更不行了。俞五为营业而竞争,勾心斗角,使出种种噱头都不成问题。我跟谭老板有三代的交情,是不应该这样做的。②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谭梅二人打对台,实属戏馆老板的刻意安排,是为了盈利而故意使出的噱头,并不是像影片中所演的,十三燕守旧,梅兰芳革新,要座儿来评判,要新旧碰撞,拼出你死我活。当时,梅兰芳和谭鑫培的对台,结果也是梅兰芳的座儿多过谭鑫培很多,那主要是因为“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缘故。谭鑫培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到他那边看戏的,多是懂戏的,是所谓看门道的;但是去吉祥看梅兰芳戏的,多是冲着老板使出的噱头,新戏旧戏唱双出。所谓的看热闹的,不论在什么时代,哪家戏馆,总比看门道的要多。后来,梅兰芳回忆起此事的时候,还常常自责:

按说我跟谭老板都是舞台上的演员,各唱各的戏,本来谈不到要什么你躲我躲的。可是这一次的情况有点两样。因为他在晚年,是不常出台了的。我正在壮年,唱的日子多得很。当他偶然露几天,我不应该顺着俞振庭的意思,用新戏老戏夹着唱的新花样,来跟他打对台的。我不错在答应俞振庭要求的时候,我是错在谭老板在丹桂贴演重头码以后,没跟俞五交涉,变更我们预定的计划。我当时的确只顾了吉祥的营业,忽略了丹桂会受这样大的影响。后来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他那边座儿不好,我还是咄咄逼人,不肯让步。使这位久负盛名的老艺人,在快要结束他的舞台生活以前,还遇到这样的一个不痛快。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我今天承认这件事是我年轻无知,做得冒失了。③

从上面的两段梅兰芳自述中,我们也能够得知一些当时谭梅二人打对台的真实情况,也可以看出梅兰芳对此事深深的自责。谭鑫培自己积极革新、改良戏曲,绝对不会因为一个晚辈改戏而大动干戈。

四、关于谭鑫培和齐如山的关系

电影《梅兰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以齐如山为原型的邱如白。影片中,作为司法局长的邱如白应邀做一次关于戏曲的演讲,十三燕也来到现场,在邱如白演讲的过程中,和十三燕、费二爷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邱如白所代表的革新和十三燕所维护的旧制,在影片中一直是对立的。

齐如山是中国近现代戏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京剧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活动家。他早年在北平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曾经三次游历西欧,对西方的戏剧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1912年清帝制推翻以后,戏剧界也开始了维新之路,想要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从业者的文化水准,就由田际云、余玉琴等发起组织了“正乐育化会”,会长一席就由谭鑫培来担任。这个机构跟外界不断保持适当的联系,常常请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前来演讲,齐如山先生就曾应邀来去演讲,他那时刚从法国归国,所讲的内容是有关外国戏剧的情形。齐如山对谭鑫培本人是十分尊重的,而绝非像电影中所展示,当十三燕出现在会场,别人引荐邱如白和十三燕认识时,邱如白躲在台后,只伸出一只手,表示拒绝;另一方面,齐如山对谭鑫培的技艺也是十分赞赏。齐如山在他的《京剧之变迁》中,称赞谭鑫培在《珠帘寨》一戏中的身段、表情,认为谭鑫培在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④在齐如山的另一本著作《谈四脚》中,还专门对谭鑫培等四位京剧名伶进行了艺术探讨与研究。

五、关于翡翠帽正和黄马褂

电影中的十三燕有两件宝物,就是前朝皇太后赏赐的翡翠帽正和黄马褂,是他最为珍视的。在十三燕和梅兰芳打对台输了之后,十三燕把这两件宝物给了牛二。跟随他多年的费二爷痛惜地说:“没有了这两样东西,十三燕还是十三燕吗?”由此看见这两件东西对十三燕的重要性。

现实中的谭鑫培在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四十四岁时,被选入清宫内廷戏班“升平署”,开始享受“内廷供奉”的殊遇。慈禧太后最爱点他的戏,“无谭不欢”。演毕,常赏以重金,还曾“亲赐黄马褂”。谭鑫培的身价也骤涨,戏份也跟着猛涨。在那家花园刘宅堂会唱《武家坡》时,票价竟提到七百二十元。当时有句流行语就是“无谭不成戏”“无调不学谭”。可见当时谭鑫培在戏曲界独占鳌头、大红大紫的情景。至于慈禧太后赏赐给谭鑫培的宝物更是不计其数了。慈禧太后看过多少戏,赏赐过多少皮黄艺人,这个说不清,但是这些艺人中,谭鑫培最受恩宠,入宫承应时间最长,他的小女儿出嫁,慈禧太后还特地赠送妆奁,这种恩宠是其他艺人所没有的。慈禧还授予他六品顶戴,允许人们称他为“谭贝勒”“谭大王”等等。谭鑫培可以自由出入大内,和王公大臣称兄道弟。甚至域外的人士也听说了谭鑫培的名气,法国艺人来到北京,也要和谭鑫培交流声律研究心得。⑤

六、关于谭鑫培的老境

谭鑫培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以说是红了大半辈子。梁启超有诗道“四海一人谭鑫培,名声廿载轰如雷”。尽管如此,他的老境却是悲惨的。清末民初时,北京特别盛行堂会,那些达官贵人都有“非谭莫乐”之势。民国六年(1917),谭鑫培卧病,当时大总统黎元洪在金鱼胡同家里办堂会,硬要谭鑫培参加。出于无奈,谭鑫培只能抱病登台,身心都收到极大的伤害。这次演出结束一周后,含恨而亡。

在京剧发展史上,谭鑫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开创老生新一代表演艺术的宗师。在唱腔上,他把京剧老生唱腔“花腔化”,注重揭示人物内心;在唱念上,谭鑫培对统一京剧声韵,并使之规范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表演方面,他“扬长避短”,如《卖马》《定军山》《宁武关》等戏中力求发挥自己的绝活,从而完成了一批“谭派”看家戏的剧目;⑥在京剧史上,谭派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流派,谭鑫培所演的剧目有一百多出,为京剧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电影《梅兰芳》中一些夸张的演义,会影响观众对谭派艺术正确认识。

①⑤ 周传家:《谭鑫培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93页,第281页。

②③《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版,216页,第219页。

④ 梁燕:《齐如山剧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

⑥ 马少波:《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419页。

[1]齐如山.齐如山全集(第四卷)[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2]崔伟.粉墨王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选编.梨园往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谭鑫培丹桂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谭鑫培的“妙招”
丹桂飘香
谭鑫培的“妙招”
清末上海新丹桂茶园表演《红楼梦》戏曲考论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中潢丹桂”:金秋时节桂花香
8月,秋已来,暑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