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学圈角度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及象征手法运用

2013-08-15贾梦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长沙410004

名作欣赏 2013年33期
关键词:塞林格守望者霍尔

⊙贾梦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长沙 410004]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塞格林的代表作,其问世便在美国青年阶层掀起了一股“塞林格”热,大量的美国青年模仿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倒带着鸭舌帽,构成了美国街景的一大亮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问世也犹如一声春雷般使得沉寂的美国文坛沸腾起来了,它与著名作家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并享战后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盛誉。许多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对该小说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有的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有的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客观现实进行分析;有的小说则从神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背后所隐藏的作者塞格林的佛教思想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小说中象征手法这一写作技巧的使用也使得小说增色许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本文试图从小说描写的场景及事物的象征意义着手,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背后隐藏的思想意义。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在美国青少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与小说所表达的深刻主题不无关系。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表达的主题有两个层面,即成人世界的虚伪以及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十六岁大男孩儿,这个年龄游离于儿童世界之外,即将步入成人世界。然而,成人世界的虚伪丑陋使得主人公霍尔顿望而却步,儿童世界的美好纯真使得主人公恋恋不舍。步入成人社会的必然性使得霍尔顿内心充满了恐惧,他游离于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无法融入其中的任何一个,内心无比寂寞、无比彷徨。主人公霍尔顿生活的美国社会,到处充斥着人性的虚伪、冷漠。在霍尔顿看来,成人的世界是虚伪的、无耻的,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已经麻木得认识不到自己的虚伪。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令霍尔顿窒息、绝望。然而,虽然主人公愤世嫉俗,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有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之上,寄托着主人公的精神希望,那便是充满纯真与美好的儿童世界。赛格林笔下的霍尔顿内心充满了对童真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他喜欢参观博物馆,喜欢洁白的雪,喜欢欢快地跳舞,喜欢听音乐,当然,他最喜欢的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童真世界。虽然霍尔顿已经深陷成人世界这一深渊,但他依旧向往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麦田守望者,守候那群在麦田中尽情玩耍的孩子们,以免他们掉入深渊之中。虽然麦田、守望者、悬崖、深渊只是霍尔顿的幻想,但那麦田却是霍尔顿的理想家园,在那里,没有成人世界的虚伪与肮脏,有的只是爱和真诚。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象征手法运用的研究

1.场景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当时的天气状况是风雪交加,而此时的主人公霍尔顿正面临着被潘西中学开除、流落纽约街头的命运。小说中写道:“天气出奇的冷,冷得要命,冷的像是巫婆的奶头,冷的像是在地狱一般”,这样冷的出奇的天气不正是“二战”后美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吗?战后的美国精神世界极度贫瘠,人与人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异常冷漠,在这样一个冷如冰的成人世界里,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怎能不孤独、彷徨?怎能不向往那充满爱与纯真的童真世界?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在这恶劣的天气下,霍尔顿还弄丢了自己的皮手套和皮外套,上身只着一件薄薄的两面衫,可谓是糟糕透了。这一场景也是作者塞林格精心设计的,在这寒冷的现实社会,主人公霍尔顿无力保护自己免受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但他绝不能坐以待毙,生存的本能促使他去寻找温暖、寻找爱,寻找那片心中的净土。

小说中还有一处描述主人公霍尔顿寻找冬鸭的场景,冬天来了,湖水也结冰了,原本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的鸭子不见了。霍尔顿不停地问自己,也逢人便问冬鸭的去处。其实,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自己就仿佛这无处安身的冬鸭。这群冬鸭也有过在春天的湖水中尽情游玩嬉戏的美好快乐时光,正如主人公也有过美好烂漫的童年时光一般,在即将面对成人的虚伪世界之际,霍尔顿也犹如冬鸭般彷徨,不知该何去何从。实质上,隐藏在野鸭如何过冬这一问题背后的就是主人公霍尔顿对自身处境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彷徨。犹如鸭子被严寒坚冰封锁一般,霍尔顿也将陷入成人世界的“假模假式”而无法脱身。他试图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却屡试屡败,最终陷入孤独寂寞之中。鸭子可以飞往温暖的南方,度过这寒冷的冬天;霍尔顿也曾幻想着离开纽约,隐居西部,在那里装聋作哑,不与任何人交流。而这种畸形心理正是由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现实造成的,那个没有真情、没有温暖,到处充斥着冷漠与虚伪的成人世界里对霍尔顿来说,不愿意进入,只想逃离。

至此,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小说中的悬崖就相当于是虚伪的成人世界与美好的儿童世界的分界线。在悬崖一边的麦田中尽情玩耍的孩子们很有可能越过这条分界线,跌入悬崖,粉身碎骨。如果说小说中的鸭子面临的困境就是主人公霍尔个人面临的困境,那么“悬崖”则象征了整个美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这个危机危及到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正是感受到这种危机的存在及其严重影响,深陷危机的霍尔顿希望可以成为一个麦田守望者,永远守护着那群在麦田中尽情玩耍的纯真孩子们以及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

2.事物的象征意义在《麦田的守望者》这篇小说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当属主人公霍尔顿那顶红色的猎人帽,其贯穿小说始终,具有深刻的内涵。在小说作者塞林格的精心安排下,主人公霍尔顿购买红色猎人帽这一再普通不过的举动也隐含着必然性。作为击剑队的负责人,霍尔顿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全队不能正常参加比赛,在返程途中遭到队友的孤立、冷落,百无聊赖之下,霍尔顿买了这顶红色的猎人帽,以寄托自己内心的孤寂。之后,每当霍尔顿感到孤独时,总会想起这顶红色的猎人帽,尽管在他看来,带着这样一顶帽子会让自己显得十分粗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但他依然觉得戴着看上去很美,然后便坐下来看书,并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翱翔,借以避开“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游荡于成人世界边缘的霍尔顿只有靠着“倒带猎人帽”的才能暂时避开虚伪的成人世界,免受其腐蚀,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童心。而“倒带猎人帽”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霍尔顿对美好童年时光的留恋以及希望重回过去的渴望。也正是这样,霍尔顿才那么喜欢孩子、关注孩子,那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麦田守望者,守候着这么快乐的孩子们,守护着心中那片净土。当霍尔顿对虚伪的成人世界彻底绝望、已经无法呼吸时,他决定离开潘西,此时,陪伴着他的依旧是那顶红色的猎人帽。霍尔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倒带着那顶红色猎人帽,开始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追求那自由与梦想的征程。然而,在追梦的过程中,霍尔顿一次又一次地目睹了这个社会的虚伪、庸俗、肮脏,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苦闷、沮丧与绝望,而这顶红色的猎人帽,也成了他的精神支柱,赐予他追梦的力量。

小说《麦田守望者》另一极富象征意义的事物就是头发。一般情况下,白头发意味着年事已高、历经沧桑,而作者塞林格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却有着一半黑色、一半白色的头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身处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边缘的彷徨与无奈。每每想要显示自己很成熟的时候,霍尔顿就会把自己的半边白头发展示给别人看。在霍尔顿看来,白头发是成熟的象征,是自己进入成人世界的“入场券”。虽然霍尔顿也染上了许多恶习,也企图做一些坏事,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归根结底,是因为其“黑头发”多于“白头发”,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的力量。最终,霍尔顿希望成为一名麦田守望者,守候着那些快乐的孩子们,这赋予了“白头发”新的含义,成为一名“黑发世界”的呵护者,呵护着这些纯真的孩子们,呵护着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小说中霍尔顿的弟弟和妹妹都有一头红色的头发,代表着希望。在霍尔顿眼中,他已故的弟弟艾里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集所有美德于一身,同时他也是自己的大救星,每当自己感到迷茫时,他总会想起弟弟,从那里寻得生活的希望。而他的妹妹菲 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的姑娘,他总能向妹妹诉说内心的苦闷。每当霍尔顿感到孤独、寂寞、迷茫时,弟弟妹妹的火红头发犹如一盏明灯,为自己指明了生活的方向。作者正是通过对艾里和菲 红头发的刻意描写,将一个充满热情、富于顽强生命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邱东林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水彩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手法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塞林格守望者霍尔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大桥上的守望者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守望者
塞林格拒绝总统邀请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
俏皮精灵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