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的音乐教育

2013-08-15□刘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民族音乐素质教育

□刘 静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以审美为核心,包括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既体现出主体的艺术素质,又与其它素质水乳交融、相互联系和影响。而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把音乐教学纳入素质教育范畴,也是高等学校面向未来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但是,在高等学校现行的素质教育实施中,作为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薄弱环节。

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培养人才的思路:

(一)普及音乐基础知识

如今,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尽管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我国高考压倒一切的国情限制,绝大多数中学生均被剥夺了自由自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习机会,导致作为今后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音乐素质相当低下。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真正懂得音乐的学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当面向大学生群体设置一门以强调基础的音乐必修课——《音乐基础》,从而为大学生人才提升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为其补上和高校学生文化层次相互适应的一些音乐知识,让大学生们具备各类基本的音乐素养,这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当以准确定位、拓展视野与实用为上为原则,多设置一些选修课,从而满足大学生群体对于提高音乐技能方面需求。比如,可以根据大学生们的特长设置器乐课程与声乐课程等。

(二)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音乐是感性的,它能直观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念。把民族音乐放在第一位。扭转重视西洋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观念。学习、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必须借助于民族音乐教育来实现,而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正是实施这一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我们要从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出发,重新审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以促进观念的转变,使民族音乐教育重现辉煌。

(三)加强高校师资的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涉及内容较广,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具有较深厚的音乐艺术功底。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构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学校音乐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努力构建一支以专职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音乐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增加音乐课的吸引力,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才能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改革音乐教育模式

要以现行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为基础,切实树立起强化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落实素质教育,将音乐知识传授与音乐素质培养相融合的新观念。

不但要从根本上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以音乐教师中心的单一型灌输式教育模式。还要注重于培养大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切实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之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师生互动,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音乐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之中应当积极大胆地进行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从而开发大学生群体的潜能,促进其创新思维之形成。全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的过程,不断拓宽学习的途径,丰富教学的内容,提升大学生们学好音乐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随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将会使大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了音乐学习之中,享受到了音乐所具有的无穷乐趣,激发出其积极参与的欲望,将音乐课堂教育变为了一种美的教育。如此一来,也要求高校音乐教师更加认真地设计与组织好教学工作,用自己的智慧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

文章摘要:

1、李爱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单线制管理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2009,(06).

2、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中国音乐学,2004(1);

3、冯步岭,《民族音乐基础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民族音乐素质教育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