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基础教学理论

2013-08-15孙晓凡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弹钢琴学琴练琴

□孙晓凡

现如今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钢琴作为一门特长与爱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象。学习弹钢琴的学生与日俱增,大批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作为父母亲,在孩子四五岁的阶段就会为孩子选择爱好与特长,钢琴成为很多家长与孩子的首选。但是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很多家长也回答不出来,只是想培养孩子一个兴趣爱好。

其实,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可以获得一项生存技能。

2.改善孩子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

3.提高孩子的气质与生活品味。

4.提高孩子的智力与想象力。

5.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6.增强记忆力。

7.懂得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

弹钢琴使人严谨,敏捷,钢琴的旋律,节奏,强弱,快慢,丝毫不能差。遇上速度快的旋律,必须有敏捷的大脑和双手。弹钢琴能赋予人独立性和创造性。每天要独立接受新的乐曲,新的表现形式,要独立克服新的困难。由于自身条件不一定完美无缺。要创造适合自身条件的练琴方法。弹钢琴让人坚韧顽强,从孩提一路过来,弹钢琴要克服数不尽的困难,跨越数不尽的台阶。这个过程是坚强性格的最大磨练。

初学钢琴的孩子,大多四,五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智力、体力、骨骼的发育时期,也是他们最初把握钢琴弹奏方法与技能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弹奏基础如何、方法是否正确,对未来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和主动练琴的能力,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的基础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留意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爱好。有位先哲曾说过:“爱好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这句话并不夸张,很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叫:从爱好开始。爱好表现为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好使个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的留意,并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以为,音乐教育的首要题目在于“怎样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爱好”。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学弹钢琴,留意力轻易分散,爱好不易集中,缺乏稳定性。要想使他们适应并习惯于钢琴教学练习,首先必须使他们热爱钢琴,使他们喜欢钢琴教师,喜欢学琴的环境。钢琴教师对待孩子应该和颜悦色,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要用幽默的语言驱散孩子的紧张情绪,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和弹奏方法。如把高音谱号叫做“高老师”,低音谱号叫“低老师”,把音符说成“鸡蛋球拍”、“蝌蚪”等。把钢琴叫做“大玩具”,使孩子在游戏般轻松愉快的心境里进行琴法练习。在培养儿童的爱好中家长起关键性的作用。家长在陪练的同时要留意到,良好的学琴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熟悉态度是儿童学习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有爱好。实际上天生对学琴爱好的孩子极少的,所以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有爱好。实际上天生对学琴有爱好的孩子是极少的。所以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利用儿童的各种心理上的需要尽可能地使钢琴活动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激发他们的爱好。如可以经常的让孩子在朋友、亲属、同学眼前表演、发挥自己,这时钢琴学习就会给孩子带来荣誉感。渐渐地,把儿时的这种荣誉感转变为自身的需求。培养儿童学钢琴的爱好,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可以用“表扬加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使他们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是爱好”。有了爱好就会有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说,爱好的培养,对儿童学习钢琴是尤为重要的。

钢琴启蒙教学必须严谨规范。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动机不明确,导致在选择钢琴老师的时候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就目前学琴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而言,绝大多数以孩子自娱自乐的心态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约占一半以上。自娱自乐的心态也可称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趋势。家长有这种心态,是整个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应该积极发扬的一种心态。然而这种“素质教育”的动机,会被某些家长误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这种想法很快地渗透到预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的思想中。于是便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心态进入到钢琴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长久下来,孩子不但不能达到较高水准的钢琴程度,还可能会养成孩子散漫、华而不实等不良的作风。所以,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即虽是业余学钢琴,不搞专业,但弹钢琴的方法不是业余的,必须按照规范正规的演奏方法教学,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练琴是必不可少要去做的事情。三分在学,七分在练,足以说明练琴的重要性。每天要安排足够的、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同时要养成精力集中的好习惯。精力集中的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长如果有时间,应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明白难点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够把严与爱很好的结合起来。

一旦孩子不能随心所欲的去“玩琴”,而是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练琴,很多孩子就出现了不想继续学琴的想法。通常,孩子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不想学琴的情形,一是想玩的时候;一是不会弹或弹不好的时候。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孩子因为想玩儿而不想学琴,我们可以语气平静但态度坚决地告诉他,学完琴后你还有玩的时间,但现在不是玩的时候。若孩子还是不能将心思放在学琴上,你可以握住孩子的手,让他看着你的眼睛,以不可商量的语气再次重申你的观点:现在只能学琴,不许做任何其他事情。“不要轻易心软退让,因为你这样坚持不仅是在让孩子学琴,还在让他学会专心致志地做事;如果孩子是因为不会弹或弹不好而不想学,这就到了孩子能否坚持学琴的关键时刻,处理的恰当与否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时命令就没有用了,孩子的情绪越是出现剧烈波动、心情沮丧、哭泣、发脾气、甩手不弹、对学琴的热情和信心急剧下降等等,我们就越是要冷静、克制,因为这时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和自我解压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冷静,孩子经过足够的心里震荡和摇摆后,自然会渐渐平静下来,重新建立新的心理平衡。此时,他们才会认真考虑和接受我们的建议和忠告。

具体做法如下:1.给予耐心的具体的知道。2.讲诉别人的故事激励孩子。3.夸夸孩子自从学琴以来取得的进步,帮助他重树信心。4.在感情上给孩子以支持。

钢琴基础教学另一个重点是培养音乐感觉。音乐感觉本身比较抽象,轻易意会,不易言明。但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两个要素——声音与节奏来加以体现。我们不仅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更能用比较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听得到、抓得住、感觉得到,学生通过具体的把握,逐步得到感觉方面的体会,这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就一定会进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地方不符合作品的要求,其中大多是反映在声音方面。如歌唱性旋律弹得不够动人,这是由于触键分歧造成的。没有把握歌唱性的触键,或者是旋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音,破坏了旋律优美的线条;或是旋律缺乏一定的起伏,线条感不强等。还有些学生手指跑动不灵活,手腕在用力;声音不均匀,缺乏弹性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具体找出题目症结,通过不同的力度,各种不同的触键,以及触键的快慢,手腕的应用,手指架子的控制等,还要加上自己敏锐的听觉,力求再现作品所要求的音乐形象。

其次,在节奏方面,教师也应帮助学生把握好。

如:1、快慢错位。这种情况会导致音乐形象或情感完全不同,不符合音乐的要求。另一种是快、慢基点是对的,但分寸没把握好,或者能力尚未达到,那么效果也受影响。

2、节奏不统一与节奏不均匀。在一首作品中,有些学生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当中将某些段落弹得忽快忽慢,这很不好,不能符合作品要求。原因是:一则缺乏节奏感觉、某些技术上的大原因;再者就是某些特殊节奏如三连音、四连音等相互组合、抓不住基本节奏造成不同一、节奏不均匀主要是因手指技能和触键方面能力不强而造成。

3、节奏的松紧。主要是节奏的自由度。节奏应该是严格正确的,但决不是机械的,由于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为所欲为。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由于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进步。教师应多示范,边示范边指挥,启发学生演奏,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另外应鼓励学生多唱音乐,唱歌曲,不排除他们弹唱幼儿园或学校里学会的歌曲。由于歌曲有歌词,轻易理解,加之人声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很轻易体会音乐旋律和音乐的倾象性,唱出音乐的线条;此时用你那动人的、富有感情的歌声,带动你的手指在琴键上“歌唱”,是轻易弹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来的。若再能多听名家们的演奏(包括磁带等)、多听音乐会,在这样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再加上科学公道的练琴方法,相信你的音乐表现力会大大进步。

总之,在钢琴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学琴的道路上顺利长大。

猜你喜欢

弹钢琴学琴练琴
小兔毛毛弹钢琴
孔子学琴
练琴记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坐在钢琴上的猫
小布丁之弹钢琴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Don’t play the piano in the ev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