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新郎·病中有感

2013-08-15吴伟业

月读 2013年4期
关键词:崇祯清廷皇帝

〔清〕吴伟业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注释】

① 龚生:即龚胜,汉时人。王莽篡位,召龚为官,龚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九岁。

② 瓜喷鼻:中医治病的一种方法。把瓜蒂放在鼻上,吸之以通气。

③ 脱屣(xǐ)妻孥(nú):抛妻弃子如脱鞋一般。

品读

清顺治九年(1652)深秋,缠绵病榻的吴伟业写下了这首词,他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艰难抉择,也正是这个抉择,成为他后半生背负的沉重精神枷锁。

明崇祯四年(1631),吴伟业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高中榜眼。但由于阁臣周延儒、温体仁两派党争,被诬以科考徇私舞弊之罪,幸而崇祯皇帝亲自调阅吴伟业会试试卷,并批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流言始息。其后,崇祯皇帝赐假归娶,吴伟业可说是荣极一时。这一年,吴伟业24岁,正所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此后,他先后任授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清要之职。正因如此,吴伟业对崇祯皇帝厚重的知遇之恩充满感激之情。

但此时的明王朝早已内忧外患、风雨飘摇。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此时,远在家乡的吴伟业得知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如闻晴天霹雳,当即要自杀殉节,但被年迈的母亲以奉养双亲为由加以阻止。

天翻地覆、改朝换代之际,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良心与操守、欲望与追求、声名与利益令这种抉择极度痛苦纠结,而睽睽众目、悠悠众口更给这种抉择增添了沉重的外部压力。对吴伟业这样一个名满天下的文人领袖来说,更是如此。吴伟业未能在甲申大变之后以身殉国,试图隐居乡间,苟全性命于乱世。但顺治九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终究要面对是否出仕清廷的艰难抉择。清两江总督马柱国奉旨举荐地方人才,将吴伟业疏荐于朝。早已在北京出仕清朝的孙承泽、陈之遴等前明官员都向顺治皇帝极力推荐这位前明“榜眼”,因为这位江南文坛领袖对江南文人的示范与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他是否与清廷合作,将会直接影响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对于清廷的态度。

吴伟业陷入了深切的忧闷烦忧之中。他希望能够有益于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明朝覆亡的冰冷现实让一切烟消云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深受朱明王朝厚恩的人,他如何能够屈服异族淫威,改事新主?慷慨赴死的故人们像龚生一样,舍生取义,洒尽胸中耿耿热血,青史留名。自己虽然苟且偷生,却需要一次又一次痛苦地面对生死抉择。

回望自己年迈父母、弱妻幼子,他如何能弃如敝屣?假如拒绝出仕,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是否会受到威胁?一如甲申年殉节之时的犹豫,他再度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他的内心备受煎熬,愁肠百结,但没有一剂良药可以代替他做出完美无缺的选择。求生的欲望最终占据了上风,他决定北上出仕。他自己深深明了,难得保全的生命已经一文不值了。

顺治十一年(1654)初春,经过数月奔波的吴伟业应召北京,先后被顺治皇帝任命为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短短两年之后,吴伟业乞假弃官回乡,直至去世。

康熙十年(1671)十一月,吴伟业临终之前,叮嘱儿子在自己死后殓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试图为后世留下摒弃一切荣辱的记忆。

吴伟业的悲剧可以归咎于历史、人生,乃至于命运,但又何尝不能归咎于自身?人生总会面临无数的抉择,这些抉择勾连着未来。生存与死亡、坚持与放弃、富贵与贫贱,每个人都需要抉择,也必然走向抉择之后的未来。所以,人生的抉择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肃课题,尤其当我们负担着重要职责,需要面对历史、面对民众、面对未来时,尤须谨慎。

猜你喜欢

崇祯清廷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