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小青,如何PNY

2013-08-15

扬子江评论 2013年3期
关键词:物化心智人群

䴓 鸽

《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以下简称《人群里》),可以认作是范小青近期小说创作中的“老树新花”。比起她让人觉得寡味拖沓的一些作品,比如《女同志》那样(拉)长篇(幅)小说,《人群里》作为一篇规整样式的短篇小说,倒是有机地折显了范小青小说的个性风味——机趣,反讽,智慧。

范小青,在江苏(苏州)女作家群体中,并不专注于女性题材的小说创作,她,向来不属于小资作家游戏人生一派,大致亦归类不进传统现实主义关注政治一类。而,这一点,恰为她的“心—物”小说《人群里》所明证。

虽然说,范小青又老是被“小家子气”围牢着。可是,这回子,那种挥之不去的“小家子气”,却在《人群里》中帮了范小青的大忙。

是的,当范小青把她自己的“小家子气”投射到如今最能吸引社会敏感眼球的文化神经载体——手机,进而,还独出机杼散发想象叙述反讽于“手机病毒”——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小家子气”立体式放大型膨胀化起来,从而使她的新作《人群里》,由一己渺小之我的文字书写径直摆弄成了诱惑迷人的社会公共信息。同时,范小青激扬冲荡的想象力,在《人群里》故事营造中有关察取物象、设造意象、悟感形象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十足显性的创作功力。

语言,必定是要透过文字体达文学的本元。

范小青的语言本元,性质“杂合”。诚然,范小青的文本语言,实在有别于她的苏州前辈陆文夫那样的书卷文气、珠玉典雅,然则,由于她长期沉浸其中的吴侬软语,却扎扎实实地为她的许多小说增色,当然也包括《人群里》。观之《人群里》这篇小说,范小青,恰巧以“杂合语言”——有新闻报道式的套路句型,以接轨社会阅读的通道;有冷面滑稽样的说书方言,以产出人生活剧的笑景;有反讽张力般的述诉语调,以达到叙述追抵的目的。她,即是用它们,拼搭出了《人群里》的叙事结构。而《人群里》叙事语言的色调,无疑,直接就从灰色边际滑进了黑色谱系。

实际上,正是由着“小家子气”、“杂合语言”的复态整合,再伴随着想象力突爆的诸多气质因素,烘染起了小说主人公精神深处隐有的人格分裂症式的现代性二律背反着的心理焦虑,加上藏伏于PNY手机病毒中虚幻的无厘头气味与真实的生活态情景的叠映交错,其叙事结构与情节演变的原点仍旧立足于欲从“心—物”相对博弈中拔脱出去而求得心灵净化、物相淡化、人性升华的思运构成。

说来,先就有了点稀奇的,因为,标题被命名为——《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

所以,用苏州话说,范小青,真个是写得PNY戤。独想着替别人家去PNY哉。

其实,作为在短篇小说《人群里》中,故事兜底的包袱、情节荡空的悬念、整篇意蕴的核洞,那一款“平你忧”手机病毒——PNY,无非是范小青在小说中独具只眼的一种“虚构”,世人自然是茫然不知其“情境”之原委真相的,或则,故事本身就只是一个实存未然的神马罢了。但到了《人群里》那里,由于范小青式“井井有条”地,生发于“小巷深处”的禅真智慧又汇融了弥散开“评弹噱头”的人生机趣,于是乎,“手机病毒”就在其PNY段子里,却早已有了不可或缺的象征性隐喻:解构与颠覆,全然适得其所地在挑战且拆解着标号为“原有、已存、现实”字样的存界规则与软件程序。

因此,《人群里》的主人公,硬是在经过了那么一大番的折腾——正常、非正常、再正常——被反讽和隐喻来回反复地压扁拉开之后,似乎才恍然有所悟了,方始懂得一些“心—物”关系未必就一定要泾渭分明的道理。

如果说范小青的机趣总是离不出那些个“小家子气”的话,那么,她的机灵智慧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有加的。要说用拆字法去植入PNY病毒,固然能完全肯定——王元木=汪远林,却同样可以认为——金马≠钱骏(骏,自然能拆得了“马”字,钱,却只能拆出简化字的“金字旁”而不是“金”这个字),因为,有一个很显然的道理是,通览《人群里》整篇小说,都缺少对PNY病毒拆字时必须全部是在繁体字框架下进行的逻辑前提界定。然而,范小青却是一意而任之的,于是,有一股“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时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极富质感的审美朦胧,便悄然跃动纸上了,所谓:月朦胧鸟朦胧,“物”朦胧“心”朦胧,这亦朦胧那也朦胧,着实地,有一派将——怎两个“朦胧”字了得——进行到底的气韵。这,便不是人们经常对一般作家或学中文专业者,通例所指“头脑简单、情感发达”在数理逻辑思维方面便就“马大哈”,能够解释了的。

毕竟,这一款PNY“平你忧”手机病毒的发明家,不是别人而是范小青本人,于她而言,拥有知识产权后的最大便利,就是接着垄断它的最后解释权,反正是不是繁体字无所谓,只要是不在港台说事就行。仔细观察范小青笔下“无中生有”的PNY,“无”倒是物化状况的手机本身,“有”却是精神层态的心理压闷。同时,《人群里》出现了反复储存删除联系人号码,换手机,恐惧失忆,疑似精神病等一系列“负能量”的情节具象,一概反映了主人公所代表着的“人群”之无时不在的心理不安和无处不在的没有着落。这里的手机,这里的失忆,这里的精神病,说白了,大概,就是因为“物”之强大的单向作用即使以几何倍数计也全然大大地大于了“心”趋于“零值”的反向作用力的缘故吧。并且,范小青为了使高度人格化的“手机病毒”物化,便在叠床架屋地凸显自己为“手机病毒”发明独造的“平你忧”功能的同时,刻意屏蔽了人们在手机通话时最容易辨清的语音、声调等精神性识记标志,尤其放大了符号性的物化标记,比如手机,乃至在主体立场看来是极度“陌生化”的名字,比如王元木等等,这些符号物象与人们信赖以精神寄托的符号文化本身,却在《人群里》毫不留情又冷峻无情地愚弄、异化着高科技时代人们焦虑到几近模糊的心性。

范小青这款PNY病毒的手机,因为它的“人格化”,确然成了开启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道心计机关。看起来,手机是实态的物——为人所用的工具,但是,一旦它反客为主起来,牢固占据了引导人们精神活动的心灵气场,“这一个”物就会被“神化”,它,就要以救世主的“物化”姿态成为高高在上压迫“奴役”着广大奴隶的“奴隶主”了。

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现实世界人们迷失了方向的心智状态,往往深陷于商业社会的物化泥潭。由于“心”的贫瘠化,导致人类过度沉湎依赖着“物”,《人群里》中的感染了PNY病毒的“手机”,既是工具形态的独立物象,又是小说设造的文学意象,更是人格化了的心智形象。由此可见,《人群里》通过变异怪诞的形式建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人们尴尬的困境——恰恰是因了付出以人格完整精神自由为牺牲的代价,而使小说主人公成了上述行文中的——奴隶;恰恰是因了“手机病毒”这个不速之客的温柔造访,而使小说主人公像传染流感一样,得了那种被唤作PNY的“心智病毒”;恰恰是因了人们像小说主人公那样太过焦虑太过脆弱太过非理性化的“王元木”情结,才使得范小青的《人群里》拥有了超越其叙事文本之外的寓言化的理义。

PNY——被建构成“平你忧”手机病毒后,子虚乌有也罢,存在实有也好,但,PNY——作为鲜明自在的文学意象,已经使它得以存身的叙事文本《人群里》,具备了十分锐利的文化锋芒。它,一下子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权威转载,由小说文本转而进入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成为无限放大的公共信息;它,一下子攫住了当今社会两大信息传输敏感神经之一的“手机病毒”物象,从而催生出被病毒拆解被科技压逼被物质异化的“王元木”现象,人们的心智逆向人本主义运动的态势“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是否,应该引起疗救的注意呢;它,一下子突然让范小青手里的文笔像煞魔变成了医生的一把手术刀,《人群里》在小说以外的意味——是不是说,再度以提及作为人学的文学依然具有着医防心灵迷失的社会学效用。

笔者不揣谫陋,几乎纯粹是以“拿来主义”的心态,借过了PNY这把手术刀剥刻一番,自以为发现了范小青的“小家子气”在深根里却是着眼于荦荦大者。试问:范小青用PNY这把手术刀,一方面切开了民族文化性格所谓“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中的顽固Q性,又一方面找到了与之血肉相连现代人性中“物化膨胀,淹溺心智”的堕弱取值,这,岂不正是小说《人群里》的真实用图所在吗?或许,正是像挂着文学招牌的外科医生,范小青不啻给信息时代的社会人群做了对于精神人格与物化存在进行二元剥离的一次人学手术。而这次手术的病理报告,正就是叫做了——《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应该承认,范小青在她的这份病理报告中,已经不事隐讳地指出了——混在人群里的“王元木”,何止是一个个体存在呢,整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大Q性的因循积淀,为什么现在不是通过“这一部”手机PNY病毒来“友情”提示和传达的呢?

范小青,以她独特的文学智慧观照着“心智”问题,直切审视着心智是怎样被物化、被异化、被单面化的。《人群里》,由此,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并且,执拗着地固守而不放,最后,一直到谜底的被揭晓,范小青,用PNY剖开了社会文化深层隐匿的惰性迷宫,同时,寻其微探其幽问其途,试图找到一条走出“心智迷宫”的路径。

对着混在“人群里”浑然不知所措的“王元木”,人们禁不住要借题发挥地设问,“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

是啊,人群里到底有没有王元木,有木有呢?

王元木,能不能请你从人群里站出来?

确乎,人群里,不约而同的是“合唱”与共鸣的应答——犹如郭沫若浪漫诗的吟唱——一的一切,一切的一——

我,我们……

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

我,我们就是王元木,王元木就是我,我们……

PNY,“平你忧”。

事实上,与其PNY不如说范小青的真心意图是“为平你忧”——WPNY。

但是,事与愿违。范小青这篇很算小了的小说,读来却有很是大了的沉重。

不管范小青在《人群里》,多么很是“自觉地”渗透了戏谑的玩闹、轻松的嘲弄和解颐的镇静,等等,可是为了对于“民族Q性和人性堕弱”解构和颠覆的用意,却是在原地踏步不动地反讽达致了重新建构着——“民族Q性和人性堕弱”——的种种。

如此,范小青PNY的平你忧;不是,反倒变成了——WNPTY——为你平添忧。

范小青,真好。

因为她很想用——PNY——这样的一帖清新剂,帮助人们摆脱“心—物”枷锁的纠缠不清,扫除掉积重难返的“物化”红尘,回归“心智”澄明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必须向范小青致敬;而后乎,之外呢。

猜你喜欢

物化心智人群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嗜欲深者天机浅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人群中总有一个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