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从意畅 神与境合

2013-08-14曹秋颖

考试·教研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

曹秋颖

【摘要】本文从“知人论世,进入意境,诗画结合,传情达意”举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意境教学

意境是诗人借助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理,“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达成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的境界。

1 知人论世,进入意境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而知人又须论其世,即把作品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教学诗词前,一定要让学生对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有一定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捕捉作者内心情感,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如:《观沧海》教学片断:

1.1 导入时

先介绍曹操这个人,介绍他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军事、文学地位,接着介绍当时的时代创作的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1.2 解读时

让学生先读,在读中体悟,然后探究: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怀?生1:看到了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就是在碣石看大海。生2:大海是有气势的,这时的曹操也是很有气魄的。生3:从时代背景看,曹操这时是踌躇满志、气吞山河的。生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静相生,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明写景,实写人,写出了曹操此刻美好的心情。生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凯旋,何等的辽阔、何等的壮丽。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想象,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师:是啊,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决心统一中国的壮志豪情。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惜时间,介绍文体之后就展开了“知人论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换位思考,置身那个时代,那个特定的场景,带着对作者的那份崇敬的情感进入意境,所以附着于这幅唯美画卷上的丰美情思才更加灵动、高雅。

2 诗画结合,传情达意

边看画,边读诗。在教学过程中以相应的图片帮助理解,这是诗歌意境教学中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方法。可以把看画和读诗有机结合,在开始该诗歌的教学之前,先以一系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把他们引进诗歌的意境当中,这种看画再读诗的方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感知过程,还可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多彩的画面,对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拓展思维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大多古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当中如果能把这些景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领略诗词的图画美和意境美。

如:《天净沙·秋思》教学片断:

2.1 导入

多媒体动漫图片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

2.2 想象

古道、西风、瘦马图,说出心理感受。

2.3 配画

学生试为《天净沙·秋思》配画,学生画出来的虽然并不完全符合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但这作画的过程,已是对诗意的揣摩和感受的过程,对诗的意境已有了一个初步的想象。然后,在正式讲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更投入,更有兴趣地去听课。而且分析学生在画中出现的败笔,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诗歌的意境。比如上面的绘画,有个别学生把“瘦马”画成“肥马”,把“夕阳”画成“如日中天”,这时老师就可将计就计,点出这“瘦马”与“夕阳”所蕴含着的人物的颠沛流离的疲态和日暮思乡的愁肠。如此这般,诗意就如画卷般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渗透学生的心灵。

2.4 探究

师:古道是什么样的道路?看了这样的图,读了这首词,你们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古道上,枯藤和老树互相缠绕,似蛇如妖,不祥乌鸦凄厉鬼叫,作者一人身处古道,西风瘦马,悲伤苦涩,漂泊无定,郁郁不志,人在天涯,真是愁肠百结啊!有的学生说,从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画面,似乎让人看到‘流水潺潺,一座小桥跨过小溪,小桥后露出了几户人家的屋檐,这样的画面给人的感受是非常温馨的,似乎是一幅温馨柔美的江南农村图景,这似乎是一种想家的温馨,反衬了作者的乡愁。

2.5 出示席慕蓉和余光中的《乡愁》加强情感的熏陶。

2.6 拓展与迁移

出示李广田的《乡愁》,阅读后,按要求答题。(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3)这首诗与《天净沙?秋思》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相同之处?(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个案例中,诗画一体,拓展迁移,破茧化蝶,意与境浑然一体。把逼真传神的写景和诚挚深切的抒情统一融合起来,这就是境界的基本涵义或基本要求。

总之,在中国诗词史上,任何一首历经岁月大浪淘沙而能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初中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中,如能做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也能使古诗词这一文化奇葩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学古诗词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