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型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2013-08-14刘同岭

河南建材 2013年4期
关键词:绿化带水生河道

刘同岭

郑州市水利建筑工程局(450000)

河道整治是改善农村和城区河道环境的重要环节,曾几何时,硬化河道、河岸和截弯取直的做法比比皆是;但实践证明,给河道穿上了水泥的“外衣”,不仅不利于改善水体环境,反而把有生命的河流变成了窒息的水泥池塘;对河道的治理开发不管是在旧城区还是新城区,或是在农村,在确保河道排洪、蓄水功能实现的同时,让河道具有更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原始生息,回归自然的特色景观,是河道整治工程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问题供河道生态环境建设者们共同思考:

1 河道驳岸与河道生态功能

河岸带作为水生与陆生生态环境边缘地带,由于其边缘效应导致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多年的河道整治越来越让我们看到,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坚固了,但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近年来,国外已十分注重河道整治中河岸驳坎的生态化设计,在国内对河岸驳坎的生态化设计也正在认识与尝试之中。目前真正的河岸生态化设计技术主要有:笼石结构生态型护岸和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该类技术使改造后的河岸具有天然河岸的多孔性,坡面可生长水生或亲水高等植物,能为水生高等动物(如鱼虾类)、水生微生物(含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提供非常适宜且多样的栖息或附着场所。由于河道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增大,使处于各层生态位的种群均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环境,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随着生物多样性增大而增大的生物量与良好的水生生态食物链物质能量流动,正是污染物得以净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河流具有较高自净能力与较大环境容量的标志,因此河岸直接关系到河道的自净能力。河道由于大部分担负起泄洪功能,市区内河道河岸不受冲刷侵蚀是首要保证条件,在城镇内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河岸更多情况下只能垂直设计,相对而言,现状河道河岸驳坎中,块石垂直叠砌设计(非水泥浆砌),是一种相对较佳的驳坎方式,由于其多孔性,在很大程度上接近自然河道的河岸生态功能。但目前该类设计也存在一定缺点,比如:对于部分河岸带绿化面积延伸较宽的河段,河岸驳坎过高缺乏亲水性,不利于河岸带与水体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流;此外从河岸绿化带生态功能上看,由于河岸带离河道水面垂直距离过大,使沿河带近河侧地下水潜水层过低,往往导致天气干旱时间稍长,河岸绿化带就需人工浇水防止绿化缺水干枯现象,因此提高河岸绿化养护成本,降低了河岸带的生态适宜性。亲水性设计已逐渐成为城市河道河岸设计的趋势,在河岸带较宽地段,让河岸靠近水面(离平均水位20 cm左右或小于50 cm),造就亲水性的滨河带,将能为城市带来别样的河岸带生态环境。

在河道整治中,发现不少河岸采用非常规则的条形花岗岩加水泥浆砌驳坎,与现代回归自然的趋势不太契合,从表面上看,这类河岸整齐有序,崭新的花岗岩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似乎欲将又脏又臭的河水彻底隔开,然而这类河岸不仅建设成本过高,而且由于彻底丧尽水体与河岸带的物质交换功能,严重影响了河岸原有对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此种做法将得不偿失、事与愿违;其实应该有更好的河岸设计,如采用混凝土框架式固定等方式替代完全隔绝式的河岸设计,在保证河岸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河岸生态功能;此外,在农村地区,古老的木桩固岸、植被固岸技术完全可成为首选的生态固岸方式,而不必非让河岸像一堵密不透水的墙,透着“现代化”人工改造的迹象;总之,人们必须认识到河岸的防洪功能与环境功能不能偏废一方。

2 河道设计中的“裁弯取直”问题

重建自然型河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大力提倡崇尚自然、天然、生态。当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越来越多的河岸护岸工程建设中被要求,做到了既要满足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天然河道大多呈弯曲形状,并且河面宽窄不均;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的走向及宽度变化不仅使河道更显自然气息、更具美感,而且其生态意义也很大,曲折的河道可使河道产生更强的水流紊流、更大的水体容量,更广的生物生存空间。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如德国的莱茵河,由于裁弯取直,河道从354 km缩减为273 km,致使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对下游城市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且使河道蓄水能力与生物量大大降低。

3 河岸带绿化景观设计

用植树绿化的方法治理河道和保护堤防,早在《管子·度地篇》内就提出:“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以柏杨,以备决水”。说明在河渠堤防乔灌木混生林带造林绿化,其作用就是固土护堤,解决防汛堵口。城市河道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河道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河道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近年来,城市河道边坡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国内在生态护坡与绿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特别是在城市河道边坡防护以及绿化方面,多限于工程护坡方法,不但限制了绿化面积,影响景观效果,而且不具备生态保护作用,更没有起到协助防治污染的成效。河岸带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十分重要,可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与亲近自然的空间。以前人们往往存在刻意模仿城市绿化,过分强调绿化的园林化、人工化的问题,使河道失去自然河岸的原有风格,与现代回归自然的趋势不太契合;因此,在河岸带绿化物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物种间的搭配,遵循生态规律,可减少植被病虫害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4 河岸绿化带土壤渗透净化能力的利用

据文献资料表明:城市降雨初期屋面径流的CODcr和 SS平均分别为 300~1 000 mg/L和 400~800 mg/L;由城市小区内道路初期径流水中CODcr和SS分别为300~500 mg/L和300~700 mg/L。在城市内,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内河水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平原地区河网密布,即使在市区内,每隔几百米就有河道贯穿,而随着山区降水不断地被开发截流作为水源,城区河网内的水量补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地表径流,如何为城区河流补充相对较为洁净的水源对河道水质提高意义重大,而利用河岸绿化带的自净过滤能力可为解决以上问题找到较好的途径。在日后河道治理建设中,在河岸带设置雨水渗灌系统具有独特的环境功能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河岸带是初期雨水排放系统的末端,可直接利用现有的雨水管网;②河岸带是绿化集中区,可充分利用河岸带高等植物根系环境的特殊生态功能,将初期雨水内的各类污染物降解而减轻地面径流污染完全不成问题;③初期雨水的利用也为小雨时充分将有限的水资源储存于绿化带地下,对地下水分的涵养、植物的供水及河道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交换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绿化带水生河道
最美城市“绿化带”
种子
河道里的垃圾
风景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互助
打招呼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