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现状与居民需求调查

2013-08-13周冲

前线 2013年12期
关键词:被访者社区服务治安

周冲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也是社会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凸现,对社区公共服务要求的标准也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否满足百姓需求直接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指为了满足社区成员需求而由政府直接提供或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的社区服务项目或服务设施。为了准确把握北京在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CATI),对全市1228户在本市社区居住半年以上、18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开展了调查。调查中,社区公共服务主要包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教育、安全、环境美化、便利、就业和社会保障等7大类23项具体服务。

从供给看,内容丰富但不同项目之间差距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虽然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的程度差距较大,供给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更多地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对社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2000年和2006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亦与时俱进,取得了积极进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公共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最初的仅能提供社区治安、医疗和就业等基本保障服务到更加关注全体社区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供绿化美化服务、便民商务服务;再到为满足居民精神需求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教育培训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网络信息服务的覆盖率迅速增长,已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新亮点。

就北京而言,5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政府较好地普及了9个方面的社区公共服务,即“绿化美化、治安、群众体育健身、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环境综合治理、群众文化、便民商务、老年人(残疾人)优待和网络信息”等服务。其中,“社区绿化美化、治安和群众体育健身”的覆盖率位居前三甲。

與社区公共服务内容提供日渐丰富相伴随,北京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程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提供的托老(残)、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老年人(残疾人)就餐送餐和早教等服务提供程度最低,表示社区提供了这4项服务的被访者占全部被访者的比重分别为15.6%、15.8%、16.4%和19.2%,覆盖率均不足2成。这就与绿化、治安等服务项目差距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提供程度较高的绿化美化、治安和群众体育健身等服务,仍有近3成的居民表示社区并未提供此类服务。这既与社区开展此类公共服务时宣传力度不足、百姓知晓度不高有关,也说明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从需求看,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大同小异”

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所谓“大同”是指共性需求特征明显。调查显示,本市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意向较为一致,最需要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治安、环境综合治理”3个领域,需要社区提供这3项服务的被访者占全部被访者的比重分别为35.5%、21.8%和21.5%。其次为“急救保健、群众体育健身、老年人(残疾人)居家养老、老年人(残疾人)送餐就餐、法律消防安全和应急、居民转诊等”服务,需要社区提供此类服务的被访者占比在10%~20%之间。

所谓“小异”,是指不同区域的居民需求点各异。具体而言,城市功能核心区居民对“便民商务服务”需求更强烈,希望社区提供该项服务的被访者占比为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拓展区居民对“群众文化服务”需求更强烈,希望社区提供该项服务的被访者占比达10.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新区居民则对“绿化美化服务”需求更强烈,希望社区提供该项服务的被访者占比达1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生态涵养区居民对“教育培训服务、就业咨询介绍服务”需求更强烈,希望社区提供这两项服务的被访者占比分别达到10.3%和1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和3.8个百分点。

立足需求,找准定位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建议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上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需提供。同时,积极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社区问题,鼓励和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让居民成为社区发展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首先,继续加大社区在医疗、治安及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公共服务力度,优先发展和满足区域特色需求。医疗、治安和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最基本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虽然在北京社区提供得较为普遍,但依然是百姓最为需求和关注的服务内容。

其次,认真研究社区人口构成,积极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对症下药,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居民作为社区服务的最主要对象,引导着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对基本医疗、治安和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的需求,退休人员、老年人较为集中的社区对于就餐送餐、居民转诊、居家养老和群众文化生活等服务的需求较强烈,中青年人规模较大的社区对急救保健、早教、法律、消防安全和应急等服务的需求较大,失业人员较多的社区则对就业咨询和介绍服务需求较大。

有鉴于此,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摸清社区人口构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例如,在中青年较多、孩子较多的社区可以以儿童为主题举办一些画展、游艺类活动;尤其在寒暑假期间增加此类活动的频次。在老年人较为密集的社区,经常举办保健类、心理健康类讲座和公益性义诊活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在早教、居家养老、就餐送餐等适于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上,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参与和提供,以专业化的队伍和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最后,倾听百姓心声,提高社区工作的群众基础。群众满意是检验社区公共服务效果的重要标准,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也是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因此,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时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群众意见和心声,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到百姓的心坎里。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被访者社区服务治安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爱国婊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
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八城市调查显示百姓对改革成果评价较高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